在大西洋彼岸,一向喜歡**的美國當然不會閒著。 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聲稱,如果烏克蘭被擊敗,北約可以與俄羅斯開戰。與此同時,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安東尼·科頓(Anthony Cotton)也大肆宣傳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的互動更加頻繁,美國“害怕”與他們發生衝突
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
在此緊要關頭,中國再次試圖壓制局勢。 關於普京向西方發出的核警告,中國發言人毛寧說核戰爭是無法打贏或打的他還提到,五核國家在2022年發表的聯合宣告再次呼籲各方堅持公共安全理念,保持和平與克制。
中國的宣告無異於為從未挑起核戰爭的美國、俄羅斯和法國設定了底線。 但是,如果仔細想想這一系列事件,不難發現,當前全球安全局勢惡化的軌跡是極其困難的。
一方面,中東巴以衝突的激化,使大國看到了全球安全局勢失控的風險,並希望減少衝突。
另一方面,西方長期以來一直炒作美國和德國正在說他們正在減少武器援助,迫使烏克蘭向俄羅斯求和,並在俄烏衝突中實現停火。 盡快。
毛寧,中國發言人。
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俄烏衝突的主要大國俄羅斯、美國、法國的言論突然變得如此激烈?
事實上,這應該基於每個國家的戰略需求。 簡單來說,直接或間接捲入俄烏衝突的各股勢力的基本訴求是不同的。
對於俄羅斯來說,俄烏衝突的最初目標是防止烏克蘭落入西方,為自己留下乙個戰略緩衝區。 現在有這樣的戰爭,與烏克蘭的關係惡化,他們想讓烏克蘭親俄。 這已不現實,因此戰略目標正在逐漸改變,以中立烏克蘭,最重要的是確保烏克蘭東部四個地區的安全。
歐美的最初目標是消耗俄羅斯,甚至減少它。 但現在烏軍打這種仗,似乎不可能先翻身,所以預計會打得體面。 結束衝突。
美國**拜登。
烏克蘭的目標,或者說烏克蘭目前的目標,並沒有丟失。 如果他輸了,他將無法告訴人民,甚至烏克蘭的歷史。
當這三種利益和需求發生衝突時,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新變化,使情況變得更糟。
簡單來說,為了迫使烏克蘭同意與俄羅斯和談,盡快結束衝突,歐美紛紛減少對烏克蘭的援助。 但他沒想到,烏克蘭堅持到底的意志是無法被打敗的。 俄烏戰場上的烏克蘭軍隊正在撤退。
這使得這種情況成為歐美希望不要擁有的“體面”。 更重要的是,烏克蘭軍隊的撤離讓歐洲看到了乙個非常殘酷的前景,即如果烏克蘭被徹底擊敗,那麼歐盟將在邊境與俄羅斯對抗。
法語 ** 馬克龍。
也就是說,如果烏克蘭通過摧毀政權而輸掉戰爭,那麼俄羅斯將獲得戰略緩衝,但歐盟不會。
因此,一度沒有積極支援烏克蘭的法國有點擔心。 法國對俄羅斯的強硬態度加劇了俄羅斯的態度。 因為在馬克龍的狠言之下,美國等北約主要國家出面澄清,不會向烏克蘭出兵,但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北約就是其中之一。 現在馬克龍這麼說,說明北約內部確實有人想冒險。
對於俄羅斯來說,這是乙個非常危險的訊號,不是因為它害怕挑起世界大戰,而是因為俄羅斯現在想結束衝突。 如果北約向烏克蘭派兵,可能會延長衝突。 目標。
總而言之,歐洲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場“殘酷的競爭”。 重要原因是美國和西方已經失去了對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衝突的控制。
俄羅斯**普京。
坦率地說,美國和西方最初認為他們可以決定戰爭的程序,或者至少決定何時有尊嚴地罷工。 但現在現實告訴我們,火災容易撲滅,難撲滅。 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矛盾已經發展到這樣的地步。 因為歐美不敢參戰,所以不能有尊嚴地撤退。
這也從側面表明,美國這個昔日霸主的相對實力已經下降,它再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確定”地塑造世界格局,而是美國。 還沒看過這個。
也就是說,他們理解,但找不到合適的回應。 他們總是想用霸權手段來維持自己的地位。 但是,如果美國感到受到威脅,或者感到無法忍受,它就會進行干預。
今天最典型的例子,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表示,中俄伊戰略合作的深入,給美國帶來了更大的“潛在挑戰”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安東尼·科頓。
客觀地說,中俄伊三國的團結確實會給美國帶來壓力,但中俄伊三國如何才能更加團結呢? 這並不是說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魯莽行事,同時打壓中國、俄羅斯和伊朗,迫使中國、俄羅斯和伊朗團結起來。
就好像美國前段時間試圖推動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衝突緩和,但現在卻迫使法國對俄羅斯發表嚴厲言論,然後普京以核衝突威脅西方。 這是美國在俄烏衝突中日益咄咄逼人的結果。 “誤判”的更具體表現。
如果美國介入,世界將陷入混亂,美國將面臨更多的“威脅”。 歸根結底,當前全球安全局勢能否緩和,關鍵在於美國不會盲目行事。
美國軍用核彈頭。
坦率地說,無論是從俄烏衝突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大國競爭的角度來看,來自美國的所謂“威脅”根本就不存在。 只要美國自己不干涉其他地區,不長期治理國家事務,不試圖破壞其他國家的政權,那麼美國就不會總是感到“受到其他勢力的威脅”,世界其他地區就會更加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