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藥大師張伯力關注中醫藥基層發展,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3月,北京恰逢刺痛,但身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大師的張伯禮,心中卻湧動著一股暖意。
今年是張伯利連續第四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他帶著七項重要建議來到北京。 回顧上任17年,他以維護人民利益、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為主題,就國家衛生健康、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中醫藥發展開展研究,聽取意見,提出100餘項建議。
為國家發展提出建議、為事業發展盡職盡責、為人民群眾利益訴求,是全國人大代表的崇高職責。 特別是,積極為中醫藥發展和健康中國建設提出建議和建議,是我的責任和使命。 “張伯禮說。
近年來,他將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基層。 “基層是切入點,基層是引擎,基層是基地。 他出身於基層,中醫藥在基層的發展一直是他最關心的問題。
在天津,他關心基層群眾的醫療問題; 在四川成都,他調查了基層培養中醫藥人才的實際困難; 在河北省彝縣,他探索了基層中醫院發展的“良方”; 在河南省南陽市,他關注著校園裡中醫文化的進步......江南北,使他對中醫藥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今年,他關注了部分地區探索實施的基層醫務人員“縣管鄉用”用人制度改革遇到的困難和困難。 因此,《關於建立健全基層醫務人員“縣管鄉用”制度的建議》提出,讓基層中醫人才擺脫硬體條件、工資等因素的影響,真正留在基層。
在基層調研過程中,張伯利還發現,一些中醫藥相關政策的落實也存在問題。 例如,中藥配方顆粒的標準化和標準化已納入國家戰略的實施,但國家標準中公布的品種只有296個,與臨床實踐中常用的700種殘留藥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此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標準和要求不一致。 中藥配方顆粒標準不統一,極大地影響了基層中藥的發展。 因此,他在今年的建議中反映了這個問題。
家鄉河北省邢台市寧津縣發展中醫藥,是張伯力的“心”。 張伯利說:“我的根在寧津,我非常關心家鄉中醫藥的發展,希望家鄉的人們也能看到好的中醫藥,享受到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為此,他不僅在寧津縣醫院建成了“名中醫工作室”,還大力支援縣醫院中醫藥建設,幫助縣醫院培養了一批中醫藥人才,為製劑中心的建設提供了全面的技術支援, 並幫助開發了一批一批一流、有效、低成本的中藥製劑推廣到基層,同時輻射周邊縣市,為醫院節省購藥成本,減輕群眾看病負擔。
未來,我將繼續聚焦基層中醫藥,關注基層中醫醫院製劑中心建設,培養基層中醫藥人才,把基層中醫藥的聲音帶到兩會。 “張伯禮說。
*《中國中醫藥報》2024年3月7日第一版記者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