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的邏輯是:李建成無能,卻有長子的身份,而李世民恰恰相反,形成了衝突,進而導致了玄武門變革的爆發。
真的是這樣嗎? 我個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如果兩者的身份顛倒過來,還是無法避免自相殘殺,但結果卻難以預測。
我們把這個問題分成三部分,回答這個問題會比較容易,第一,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綜合能力誰更強? 第二,為什麼會有兄弟之爭? 第三,主導兄弟之爭的最重要力量是什麼?
一般認為,李建成的政治能力與李世民不相上下,軍事才能與李世民相比,根本就不是乙個數量級,但我想給人潑一盆冷水:李建成在這兩方面都比李世民高。
估計會有人拿出“鐵證”來噴我:李世民創造的“鎮官治”史上,有多少人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你能保證李建成能做到嗎?
我不能讓歷史重演,但我可以類比告訴你,“鎮官治”確實很偉大,但一點也不稀奇,換人讓他在李世民的歷史環境中,只要他不犯大錯,他就能做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乙個現象,所有大統朝都會有乙個大治史時期,西漢的“文景治”,東漢的“明章治”,隋朝的“開皇治”,宋朝的“仁宗治”, 明朝的“仁宣統治”,清朝的“康熙盛世”等等。
這些統治的時間將根據其特殊性而有所不同,但其中大多數發生在 20 到 50 年之間。 為什麼會有這些歷史巧合? 這其實是中華文化驅動力的結果。
戰後,只要採取休養生息的“無所作為”政策,只要人民能在短短三年內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再給它一二十年的自由發展,就能創造乙個繁榮的社會。
所以,乙個英明的統治者,只有靠“無所事事”的伎倆,才能成為明朝君主,如果能多出一些善政,恢復的速度會更快,這也是建國之初容易產生明朝君主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唐朝真正的大統治不是“鎮關”,而是高宗李志和玄宗李隆基時期。
由於李建成在史書中被抹殺,我們看不到太多關於他的細節,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能看到李建成的政治才華。
首先,他有能力獲得石氏家族的支援。 這在貴族階級掌權的環境中非常重要,隋煬帝在這個問題上被打敗了。 李建成與李世民競爭的基本計畫是關龍石集團,後來贏得了河北集團的支援。
他唯一的缺點就是在河南,李世民在那裡奮鬥了很久,成了李世民的鐵板。
其次,李建成處理政務的能力很強,長期協助李淵,沒有出現任何失誤。 更難的是,李建成除了楊文安事件之外,一直對李淵持懷疑態度,而且父子關係十分融洽,可見李建成有著相當出眾的平衡能力。
當時的李世民是純粹的軍事將領,沒有文官治理的水平。 我這麼說並不是要貶低他,史書上記載,李世民從小就不擅長讀書,喜歡混在社會上,所以被李淵帶走了,大概是怕他出事了。
李世民在平定天下之後,尤其是當了皇帝之後才開始讀書,看來讀書還是很有天賦的,所以李世民的政務能力其實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慢慢積累起來的。
談軍事天賦,後人誇大了李世民,卻忽略了李建成。
我研究過李世民的軍旅生涯,只根據篇幅得出結論:第一,李世民不是天生的軍事戰略家,而是一步步經過訓練的,他也經歷過失敗。 其次,李世民算得上是二流軍事戰略家,絕不是戰神,與世界名將李靖相比,根本就不在乙個層次上。 要說唐朝是被李世民打倒的,更是一味的鼓吹。
李建成的軍事天賦其實被嚴重低估了,我舉幾個例子:
太原軍第一戰“攻西河縣”的統帥是李建成,李世民扶了大哥一把。 這是一場完美的戰鬥,在短短的九天時間裡,他不僅贏得了戰爭,而且以嚴肅的軍事紀律贏得了人們的心。
李世民平息劉黑民叛亂後,由於政策不當,引發了第二次叛亂,李淵在第二次遠征劉黑民時,利用了很少上戰場的李建成。 李建成比李世民輕鬆得多,完全勝利,同時也贏得了河北石集團的支援。
如果李建成在河北之戰中得到滿分,李世民最多可以拿到70分。
李建成的缺點是沒有機會上戰場,與李世民相比,他缺乏功績的支援。 但也不能怪他,因為這是李淵的精心安排。
父子倆,這句話在李淵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太原軍隊從開始,一切權力就掌握在李淵、李建成、李世民、李元濟和他的兒子手中。 李淵的一廂情願是坐鎮,培養李建成的執政能力,在軍事上依靠李世民和李元基。
倒不是李淵自私,而是被歷史環境逼迫,因為那是門主一族猖獗的時代,他知道權力不能交給別人,否則就算得到富豪集團的支援,贏得國家,遲早也會被他們轟擊。
李淵養軍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肯定打不了多久,所以他的重點就放在了平衡閘閥群,培養李建成上。 李世民也如願以償,進步很大,但李元濟卻有些好勝心,永遠不能靠自己,後來只好靠侄子李小公坐鎮江南。
李元吉的連鎖掉落,讓李世民成為乙個獨特的群體,從而形成了乙個以李世民為核心的軍功集團。 麻煩接踵而至,軍功集團肯定會為了個人利益,推動李世民爭奪皇冠的野心。
如果李元吉足夠強大,李世民和李元吉並列二,李建成左右,軍功組容易分。 李淵心疼,誰讓蕭四不生氣?
李淵也試圖改變這種局面,從武德七年開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經常同時出去和突厥人作戰,而李世民那段時間的表現其實並不突出。 情況似乎發生了逆轉。
武德九年,也就是玄武門叛亂爆發之前,李淵乾脆讓李元機獨自帶兵,擱置了李世民。 顯然,這是乙個危險訊號。
據史書記載,李世民擔心老人會被李元濟招殺,情況十分危急,於是匆匆發動了玄武門叛亂。
我想應該還有另一種解釋:如果李元基贏了,他可以慢慢取代李世民的位置。 士兵立功需要獎勵,這張支票已經轉移到了李元吉的手裡,為什麼還有人跟著你李世民? 不出所料,一大批軍功團會從李世民這邊散去。
李建成和李元吉會關心李世民的結拜朋友魏遲公和程咬進嗎? 在乎,但與整個軍功組相比,它們太微不足道了。
這就是魏遲公等人著急的原因,情況變了,如果我們還忠於你,要麼就沒有前途,要麼就死定,為了我們,你得上去,你得上去,不然老子也要換工作!
這就牽涉到第三個問題,這場兄弟之爭遠非李建成和李世民個人掌控之中,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
總有人說,軍功集團不缺榮貴,那他們又何必爭權取利,求死呢? 用酒玩仙女不是很香嗎?
你認為這只是人類的貪婪嗎? 不,這其實關乎乙個龐大群體的長遠利益,裡面的每個人都被捲入其中,沒有出路。
注意中國古代的基本社會形態之一,即血族社會,家庭是每個人的根源。 古人善於問“本源”,什麼是出生? 出生是家族血統,代表乙個人的社會地位。
其實,這就是軍功集團所爭取的,他們不能在乎自己的官職和權力,而是要為家族的未來找到一條光明的道路,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百年後在家譜中永垂不朽。
隋唐王朝是豪門家族的世界,豪門家族不一樣,但改變的機會並不多,而換朝是最大的機會,誰不想一舉翻龍鳳凰,改變背景?
李建成的基本板塊是關龍門閥門集團,這個家族集團自西魏以來就控制了帝國的所有政治資源。 李世民則不同,他的基本板塊在關東地區,自從北齊王朝滅亡後,他們就成了非主流,有的家族甚至墮落為蜀氏。
所以,他們不顧一切都要扶李世民登上皇位,這是一場豪賭,一場賭家族百年豪門的大豪戰。
你可能會說,一家人能不能興旺,就看子孫後代是不是物質了? 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樣,那個時候的家族不是“民間認可”,而是“官方認證”,後代能享受到什麼待遇,完全取決於家族出身的認證。
這也是後來李世民編纂《姓氏實錄》和李志編纂《宗族志》的原因,引起了軒然。 家庭的地位取決於孩子上哪所學校,將來可以嫁給誰,可以免費獲得多少餐券,甚至他們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裡,穿什麼等級的衣服。
如果有機會,你願意為子孫後代賭一把嗎?
所以結論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爭執,與能力、資歷、年輕無關,如果身份互換,就會有衝突。 至於結果,就有點複雜了,要看各方的意願,背後勢力的興衰,以及意外事件的影響。
但歷史規律不會因為李世民是皇帝或李建成是皇帝而改變的,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