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宿舍短缺發出了研究生要謹慎的訊號
近年來,隨著疫情後研究生招生人數的進一步擴大,研究生宿舍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 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一些知名大學已經好幾年沒有為金融專業的研究生提供住宿了。
近日,“研究生宿舍短缺”的報道再次引發熱議,可見擴建的嚴重影響。 然而,解決這個問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從實際情況來看,高校很難專門為研究生建造大量新的宿舍。 充其量,可以通過減少可用空間來緩解壓力,但這只是一種姑息措施。
研究生住宿供需失衡,反映了我國研究生教育的逐步市場化、產業化,其培養方向更加清晰。 這也提醒學生在選擇是否攻讀研究生時要慎重考慮,而不是盲目追求學歷,尤其是對於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
學歷崇拜制約著研究生教育的發展。 事實上,除了一些技術含量高的職業外,很多工作對專業技能的要求並不高,大多數本科畢業生也可以勝任。
即使是一些技術性較強的工作,一些理工科專業的學生也認為研究生院不是學習技術的最佳方式。 這表明,攻讀研究生院的過程實際上是內卷化的產物。
其實,真的需要大量的研究生嗎? 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在招生擴大的背景下,本科教育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攻讀研究生通常只是為了獲得資格。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這個資格。
封閉的資訊和焦慮的營銷,再加上同行的影響力,導致很多人盲目跟風,申請研究生院。
結果,許多不適合讀研究生的人被迫踏入該領域。
提高研究生院的費用可以間接淘汰一些不適合讀研究生的人。
那麼,如何過濾掉這些盲目順從的人呢? 改變方向難,關鍵是要提高攻讀研究生的門檻和成本。
因為大多數人對研究生院的態度都很好,尤其是在文科領域。 如果你有強烈的公升學願望,你自然會自發地選擇攻讀研究生院。
之所以選擇研究生院,只是因為人們認為攻讀研究生會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但相應地,你需要承擔一定的時間和財務成本。
一旦被錄取,你可能會面臨導師的壓力和科研的挑戰,這個時候,對於來自小康家庭的人來說,難度會相對小一些,因為他們有出路。
一些來自弱勢家庭的人往往難以應對研究生院的壓力,因為試錯成本低,而且他們的家庭沒有提供足夠的支援。 一旦遇到困難,他們可能會選擇走極端。
因此,教育的工業化和住宿的缺乏可能有助於平息那些盲目追求研究生的人的心靈,特別是對於貧困家庭的孩子。
其實,對於這些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早點出來打工,回饋家庭,或許是乙個更好的選擇,他們需要意識到,文憑和學歷並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而實際上可能只是乙個**。
與此同時,我國研究生教育正逐步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在國外,攻讀研究生的學生人數並不多,因為通常不需要。 相比之下,我國扭曲的就業市場導致許多人盲目攻讀研究生,以學歷作為衡量地位的唯一標準,導致許多不適合讀研究生的人參與。
在國外,研究生學習通常是出於理想或學習特定技能的需要。 否則,大多數有學術抱負的人會直接攻讀博士學位,而不是選擇攻讀碩士學位。 在國外,碩士學位通常被視為那些未能攻讀博士學位或在博士階段輟學的人的“安慰獎”。
因此,可以發現,在國外攻讀碩士學位往往成本高昂,學費昂貴,而且往往沒有住宿。
對於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來說,攻讀碩士學位是完全負擔得起的,他們可能不太在乎投資回報。
但對於貧困家庭來說,情況並非如此,他們在教育方面的投資更側重於回報而不是消費。 因此,出國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生基本上是中產階級的聚集地,而在中國,大多數出國留學的學生家庭條件都比較好。
我們真的需要去讀研究生嗎?
在文憑社會中,學歷的價值逐漸貶值,迫使許多人攻讀碩士學位以提公升自己。
然而,從就業市場的角度來看,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攻讀碩士學位。
有人可能會說,沒有碩士學位就找不到好工作,這是真的,但這僅僅是個開始。
起步平台可能較低,但如果能腳踏實地,通過經驗積累換工作,未必不錯。
可以說,隨著讀研究生成本的不斷增加,貧困家庭的孩子在選擇讀研究生時應該更加謹慎,因為投入可能得不到相應的回報,甚至更糟,或者可能因為讀研不成功而引起心理問題。
在工作場所,來自小城鎮的人往往犯錯的餘地較小,並且難以應對壓力,這與有家庭支援的中產階級家庭不同。
因此,對於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早點進入職場可能更合適,除非你對研究生院有很大的依戀,想投身學術領域。 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在職場上努力比在學校學習無用的知識更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