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折舊概述
折舊:指固定資產在使用壽命期間,按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配。
1)反映因使用而逐漸耗盡的固定資產的價值。
2)符合“匹配原則”,與固定資產在使用期間產生的經濟效益相匹配。
二、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
1)固定資產原價是指固定資產的成本。
2)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考慮預期的生產能力或實物產出、有形磨損等裝置。
使用中的磨損、建築物的自然侵蝕和無形的磨損,如新技術、法律和其他法規的出現)。
3)估計淨剩餘價值(扣除估計處置成本後從處置中獲得的金額)。
4)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累計金額)。
3、固定資產折舊範圍
除以下情況外,企業還應做出回應都固定資產折舊準備金:
足夠折舊繼續使用它固定資產。
2)根據規定單獨定價如固定資產記入土地。
固定資產折舊開始和停止時間
1)企業按月提取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折舊,折舊從下個月開始計算;當月減去的固定資產折舊,當月計提折舊,不計提當月折舊。
例如,如果它是在 1 月 31 日購買的,並且從 2 月開始折舊,則一年中總共將折舊 11 個月。 它於 12 月 31 日出售,並於 12 月折舊,當年總共折舊了 12 個月。
2)固定資產折舊全部折舊後,不提取折舊;對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不進行折舊。
3)已達到預期使用狀態但尚未完成決算的固定資產,按估計價值確定成本,計提折舊;決算完成後,原臨時價值將根據實際成本進行調整(追溯調整),但無需調整已計提折舊金額(未來適用方法,會計估計變更)。
4)在現代化改造過程中不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轉入在建建築的賬面價值,不計入折舊。改造工程達到預定使用狀態並折算為固定資產後,按重新確定的折舊方法和固定資產的剩餘使用年限(稱為改擴建期或改造期,發生的修理費用達到固定資產原值的20%以上)計提折舊, 或者相關資產經修繕後延長兩年以上的經濟使用壽命,或修繕後的固定資產用於新的或者其他用途)。)
5)固定資產在定期檢修期間折舊(無需轉入在建工程)。
四、折舊開始和結束時間
折舊將開始計提當月新增的固定資產(達到預期可用狀態)的折舊; 當月減去的固定資產折舊,按當月計提。
當月新增無形資產,按當月攤銷; 當月減額的無形資產,當月不攤銷。
固定資產折舊全部提高後,無論能否繼續使用,均不計入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不予抵扣折舊。
已達到預期使用狀態但尚未完成決算的固定資產,按預估價值確定成本,並計提折舊; 決算完成後,將根據實際成本調整原暫定值,但已計提的折舊金額不進行調整。
5、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企業應根據固定資產相關經濟效益的預期消費方式,合理選擇折舊方式。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旦確定,就不能隨意改變(是會計估計的變更,以後適用該方法,不需要追溯調整)。
企業的收入可能受到投入、生產過程、銷售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與固定資產相關的經濟效益的預期消費模式無關,因此,折舊不應以經濟活動產生的收入為基礎,包括固定資產的使用。
平均年數: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平衡一種按固定資產預期使用年限分攤的方法。 每個期間的折舊金額相同平等
侷限性:不同年份不提供固定資產經濟效益不同(前期較多,後期較少); 每年不考慮維修費用會增加問題。 如果固定資產是每個期間的負載程度不同壽命平均方法不能反映實際使用情況,折舊金額與固定資產的磨損程度不符。
工作負載方法: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個期間應付折舊金額的方法。
侷限性工作量法假定固定資產價值的下降不是由於時間的流逝,而是由於用。為有形磨損在經濟折舊比經濟折舊更重要的情況下,這種假設是合理的。 但無形損耗固定資產即使未使用也會折舊,並且無法使用工作量法反映在賬簿中。
雙倍餘額遞減法:不考慮預計淨殘值按各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額(即固定資產淨值和雙直線折舊率是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
年總法:固定資產原價減去估計淨殘值將餘額乘以 1 作為分子的固定資產的剩餘使用壽命估計使用壽命的同比數字之和年度折舊金額是根據分母的遞減分數計算的。
6、固定資產折舊會計處理(誰受益,誰承擔)。
借:製造費用(生產車間的折舊)。
管理費用(未使用的固定資產的折舊)。
銷售費用(由公司專門的銷售部門應計的折舊)。
其他經營成本(企業租賃的固定資產折舊)。
研發支出(企業發展無形資產時,以固定資本計提折舊)。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採用固定資產折舊法)。
信用:累計折舊。
7、審查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折舊方法
至少,企業應該:年復一年,年復一年最終,在固定資產上使用壽命估計淨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審查。
如果預計使用壽命與原始估計值之間存在差異,則應調整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如果預計的淨殘值與原來的估計值之間存在差異,則應調整估計的淨殘值。與固定資產相關的經濟效益預期消費模式發生重大變化的,應改變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
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估計的剩餘價值淨值和折舊方法的變動應按以下方式計算:會計估計的變化(未來應用,無需追溯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