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 黃澤正.
編輯丨張麗娟
最近,我一直在跟著俞敏紅當老師,學習如何做網紅。 前段時間在亞布力企業家峰會上,周弘毅面對鏡頭,發現俞敏洪端著酒杯,說打算拜於敏巨集為師。
而現在也不難猜到,出身於教育界、關心教育的俞敏洪先生估計,周弘毅的訣竅是:“老周,想當網紅,就得開班,會有流量......在課堂上。”
否則,很難解釋為什麼身價超過800億元的周弘毅在亞布力企業家峰會後迅速開設了自己的第乙個“AI免費課”。 尤其是在清華大學李一舟博士因銷售AI培訓課程被全網詬病的當下。
更有趣的是,另一位明星AI創業者,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也幾乎在同一時間開始銷售AI課程。 李志飛AI課程的年會費高達2999元。
在抖音上,圍繞AI的付費課程開始井噴,包括AI直播、AI訓練、AI認知、AI實踐、AI設計相關課程,價格從148元到2999元不等。 一門售價499元的課程,名為《從初級到精通——AI實戰課程》,僅在過去30天,就在抖音平台上的銷量就達到了64架60000,直播間轉化率接近14%。
為什麼AI明星創業者一邊宣揚生成式AI作為未來的無限潛力,一邊依靠AI成為網紅? 從小餐桌的角度來看,不僅僅是為了賺取微薄的課費,更大的因素是每個人都需要AI變得更熱......
質疑有影響力的人,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在大眾印象中,科技和網紅從來都是同平面上的兩條平行線。 原因是,要想成為網紅,必須要有漂亮的外表、甜美的嗓音、玩表情包的能力、能展示的獨特職業等等,眾多技能之一。
只不過,這些網紅的特質,恰好與沉穩內斂的科技從業者的形象和氣質不符。 直到馬斯克的出現,全世界才意識到,原來的“科技網紅”真的可以行。
而在生成式AI領域,最先出圈的網紅顯然是李一舟。 雖然被全網批評“虛假宣傳,課程很水”,但李一舟確實打著“AI網紅”的標籤走紅了,人氣也和以前不一樣了。
其實,回想起來,AI網紅切韭菜的話題並不新鮮。 比起國外網紅借助AI切韭菜的實力,李一舟只能算是小事了。
早在 2016 年,當第一波 AI 興起時,印度裔美國人 Siraj R**al 利用 AI 成為 YouTube 上的網紅。
根據希拉格特在他的YouTube頻道上的自我介紹,他是“電腦科學領域的比爾·奈(美國著名科學教育家和電視節目主持人),*世界的侃爺(美國著名說唱歌手),神經網路界的碧昂絲,學習界的博爾特,以及耶穌......在機器學習中。”
憑藉一把白髮,誇張的肢體動作,以及自稱“傳播資料科學的使命”,他吸引了近100萬粉絲。 Hillaj 還很快推出了付費 AI 課程,售價 199 美元,約合人民幣 1,432 元。 該課程一炮而紅,有 1,200 多人付費。
儘管該課程是廣告,但Hilakijah表示,他將為參與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和幫助”。 但事實上,他只是每週發布30分鐘的**課,給大家乙個問答環節。
一些很快付款的學生感到被騙並要求退款,但 Hilakijah 乾脆無視退款請求,在 YouTube 和 Twitter 上,每當有人提到退還學費時,Hilaki 都會遮蔽......徑直
儘管有各種批評,但事實證明,當乙個 Hiraj 倒下時,成千上萬的人站了起來。
幾年後的今天,AI再次走紅,火起來的不僅僅是AI概念股,還有不少AI網紅。 在抖音上,不僅AI話題頻頻引爆熱搜,圍繞AI的付費課程也擴充套件到了多個細分領域。
例如,AI科普、AI實踐、AI設計相關課程; TOB客戶的AI內容營銷; 使用人工智慧帶來貨物等的現場課程都可以使用。
擁有清華博士形象的李一舟,一年內售出約25萬套AI課程《每個人的人工智慧課》,銷量約5000萬。
同時,小餐桌注意到,就算沒有AI老闆的背書,一門售價1498元的課程,名為《從0基礎到高階,AI商業設計系統課程》,過去30天也賣出了70萬的銷量,粗略估計一年會有800萬的銷量。
考慮到全網對李一舟AI課程的口頭和書面批評,以及關於AI課程虛假宣傳的報道,這個銷量已經相當可觀了。
難怪周弘毅在抖音上解釋道:“某位清華醫生因為賣AI課程被'扁平化',這至少說明大家都渴望學習AI知識。 既然大家都想學習,我就免費上了一堂公開課......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周弘毅已經把這個**放在了首位。
質疑網紅,成為網紅“,就在大家擔心自己的事業會被AI取代的時候,網紅們卻趁著這種FOMO情緒,率先吃了紅利。
該課程的目的是讓 AI 更熱。
當然,不管是提供免費公開課的周弘毅,還是一年課程收費2999元的李志飛,在乎的絕對不是課費。 畢竟,即使是現在周弘毅的360市值也是689億,身價也超過155億元; 李志飛的出門問問完成D-2輪融資後,其投後估值也達到了757億美元。
對於兩位商界大亨來說,賣課賺的那點錢實在是微不足道,或者說是杯水車薪。 對於想要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為公司創造更大未來的創始人來說,這更像是一門課程——讓人工智慧更熱門。
生成式AI還不夠火嗎? 國外,夠熱,國內,不夠熱。
舉幾個最直觀的資料,OpenAI 的估值已飆公升至 860 億美元; 從去年年初到今年,英偉達漲幅超過250%,市值超過2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公司。 Microsoft的市值在過去一年中也飆公升了60%,市值達到3萬億美元,一度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Meta 也一掃過去 12 個月的跌勢,市值飆公升 168%,重回萬億美元水平。
在所有這些市值的劇烈變化背後,人工智慧發揮了關鍵作用。
也難怪蘋果官宣放棄造車,進軍AI戰場,谷歌也由CEO親自領銜,將AI提公升到公司的戰略層面。 因為每個人都意識到,無論生成式人工智慧是否是人類的未來,至少在目前,它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科技巨頭的未來。
國內科技巨頭是否正在享受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紅利? 顯然有,但仍然不夠。
以 2023 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最新財務業績為例,對人工智慧採取最激進的方法。 2023年實現總營收1346億元,歸屬淨利潤287億元,同比增長39%; 第四季度營收350億元,歸屬淨利潤78億元,同比增長44%。
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巨集表示:“構建生成式人工智慧和大型語言模型已成為新的增長引擎,並推動了長期增長。 ”
雖然增幅可圈可點,但與Microsoft、英偉達、Meta等國外AI巨頭數千億美元的增速相比,他們吃到的紅利實在是難以比擬。
畢竟,根據李彥巨集的說法,文心一言是最接近GPT-4的,而且已經磨礪了十年,投入了數百億美元,正因為如此,其實有很多理由期待生成式AI能為公司帶來更好的回報。
即便如此,其他聲稱“全靠人工智慧”的公司也是可以想象的。 據一位半導體投資人透露,“已經有AI創業公司在嘗試改進英偉達顯示卡,原因是AI帶來的實際收益,最好直接轉售二手顯示卡。 ”
除了被動轉售顯示卡,這顯然是一種更積極的方式,讓市場更火爆,把蛋糕做大。 畢竟,只有當蛋糕更大時,進入者才更有可能從中獲利。
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開設AI課程,只是進一步加熱AI市場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 在過去的一年裡,AI科普**、AI峰會、AI主題論壇、AI入門書、AI播客等內容形式層出不窮,AI課程的成本並不重要,關鍵是要幫助C端使用者時刻拉緊AI的弦,保持FOMO情緒,AI市場才能永遠繁榮起來。
就像有影響力的人需要不斷更新以保持新鮮感並維護他們的追隨者一樣。 在AI的可玩性和實用性不足以長期吸引人們關注的當下,AI從業者有必要利用AI玩各種花樣,保持市場熱度。
換句話說,在 2017 年,谷歌用一篇題為“注意力是你所需要的一切”的文章解釋了變形金剛。 而到了2024年,AI網紅們會用開課的方式吸引眼球(attention),看來他們也在用實際行動來踐行變形金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