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益的角度來看,製造是唯一直接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環節(其他部門是支援),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日本公司強調以製造為中心,其核心目的是突出圍繞製造的快速反應。
但作為乙個製造部門,主導著整個工廠70%以上的人、機、物資源,確實會面臨很大的壓力和挑戰,今天我想從製造部門面臨的痛點和大家談談,我覺得製造部門至少要面對“八大痛點”, 這很常見。
1.計畫障礙。
如前所述,製造部門控制著大部分的人力、機器和物力資源,但這些資源如何才能真正分配呢? 答案是計畫,即保持整個製造部門有序執行並高效交付。 然而,事實是,大多數企業的製造部門並沒有以無序的方式工作,交貨困難。
例如,工廠只有銷售計畫,沒有專門的生產計畫和採購計畫。 比如只有月度計畫,沒有周計畫和日計畫,你說要每天有條不紊地生產,好嗎? 比如上午計畫,下午調整,製造怎麼說?
可以說,如果計畫不好,對製造業的危害將是極大的。
2.還有更多的插入。
頻繁插入是很多企業的通病,比如客戶方案的變更; 例如,銷售人員對交貨週期的把握不準確; 還有其他異常調整等等。
作為乙個製造部門,其實很噁心,也很頭疼。 每一次訂單插入看似理據充分,但確實體現了我們工廠整個訂單管理的問題,需要在銷售、計畫、物控、製造等部門的協調配合下,從源頭上解決。
插入的訂單越多,工廠的浪費就越多,工廠的訂單管理就越弱。
3.材料不匹配。
對於組裝企業來說,10家企業至少是9家這個問題在5家企業中存在,是乙個典型的痛點問題。
存在哪些問題? 例如,因缺乏材料而導致的交付問題; 例如,由於材料短缺,等待人員和機器的問題以及切換的問題; 此外,還存在因缺乏材料而導致的其他材料庫存和資金占用問題。
可以說,不完整的一套材料會讓現場感覺很棒,因為它會極大地影響製造團隊的效率。
4.質量規劃不足。
質量是製造,質量是計畫,這是源泉。
對於製造部門來說,一方面要做好相應的實施,同時也要促進質量規劃的完善。 例如,由於某些專案未包含在檢查中,導致不希望的外流; 例如,由於檢查方法和頻率不合理,很難發現缺陷; 例如,由於源頭製造條件不受監控,導致缺陷。
質量規劃就是從源頭上和根本上避免非製造、非外流。
5.新產品驗證不充分。
這是大家不太關注的乙個方面,但實際上,它隱藏著乙個非常大的問題,對製造業的影響非常大。
例如,由於缺乏對新產品的驗證,存在一堆批量生產的質量問題; 例如,由於新產品驗證不充分,產品生產不穩定,產品交付困難; 例如,由於對新產品的驗證不足,產品的加工成本居高不下,工廠不賺錢甚至賠錢。
在我看來,很多企業都沒有經過標準化的產品驗證流程(汽車行業相對更好),但實際上,這是對基礎的浪費。
6.裝置故障頻發。
對於裝置密集型企業來說,裝置是製造的核心資源,頻繁的裝置故障勢必會對製造的質量、交期和成本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例如,裝置故障導致的交付問題; 例如,裝置故障造成的人員、機器和材料浪費問題; 還有批量缺陷返工,甚至裝置故障導致的報廢問題。
對於這樣的企業,TPM必須上榜,OEE必須提高。
7.人員流動很大。
如前所述,機器和材料以及人員的問題是製造部門的另一大資源。 如果營業額過大,後果可想而知。
例如,由於人員流動量大而導致骨幹和經驗的流失; 比如,因為人員流動過多導致的培訓跟不上,新人試錯成本高; 例如,由於人員流失大,很難招到人,這導致了很大的交付壓力。
適當的營業額是可以接受的,但必須盡可能避免更大的營業額。
8.團隊的改進能力很弱。
對於生產基地來說,有很多改進的機會。 同時,對於製造部門來說,也背負著大量的QCD指標提公升壓力,那麼如果團隊缺乏提公升能力,會有什麼後果呢?
比如現場庫存很高,處理量很大,但大家都認為很正常; 比如返工報廢的過程很嚴重,但大家都束手無策; 比如,交貨一直很緊張,但大家只會加班一整天來滅火。
沒有改進的能力,製造部門會很累,很被動,因為大部分的規劃最後都是在現場實施的,大部分指標也都在現場體現出來。
製造部門普遍面臨的“八大痛點”,只有從源頭上治理,才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