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佛教禮儀、寺院的適當功能以及提倡節儉、戒奢的要求,今天建造佛教寺院的理想標準應具備以下要素:
1.最好的位置。 遠離居民區,近山傍水,環境優雅,坐北朝南,周圍50平方公里內沒有其他寺院,信徒200餘人。
2.占地面積。 總共需要約10,000平方公尺,其中寺廟面積佔7,000平方公尺,停車場等服務區佔2,000平方公尺,菜園佔1,000平方公尺。
3.寺廟建築。 根據佛教禮儀,佛殿的中軸線布局,包括天王宮、大雄寶殿和正供殿; 東西兩側布置有殿堂,包括觀音堂、文殊菩薩堂、伏仙堂、季藏四菩薩堂和老人堂、祖師堂、**堂等; 鐘鼓樓布置在天王宮兩側; 其他合適的地方將安排附屬設施,如寺院宿舍、食堂和佛法後勤辦公室。
4.供奉佛像。 在大雄寶殿中間供奉三佛,或三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或三佛(釋迦牟尼佛、燈佛、彌勒佛),兩側供奉十八羅漢,佛陀浮雕在島觀音後面; 主供奉大廳的供品是根據寺廟的教派、方法和信仰確定的; 殿內有文殊菩薩,有阜仙,有觀音,有吉藏,相關公有,有娘娘,有**,有祖師等; 天王殿供奉著彌勒佛、四大天王和吠陀菩薩。
5.人事組織。 一是符合條件且能和睦相處的出家僧5人以上,條件是有佛教協會頒發的僧人資格證書,有當地宗教部門備案手續,僧尼一般不要求同住; 二是有資質的首席神職人員,條件是有佛教協會的認可意見,有宗教部門備案程式; 三是民主管理組織,由信教群眾民主推薦,經佛教協會審核批准,由宗教部門備案; 四是按照《宗教活動場所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現建設、人員、活動、財務、安全等規範化管理。
6.主要活動: 佛教寺院要服務於信教群眾的宗教生活,就必須做好宗教活動:一是節日,如農曆八日的佛悟節、農曆四月初八的佛誕、七月十五的苯教節和傳統廟會。 二是日常活動,如三皈依五戒、八戒、夏民、布薩結、早晚功課、誦經守戒、祈福、助人、造福社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