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VisualChina。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提出的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加三倍的計畫中,一半以上來自光伏,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對於我國光伏企業來說,加快海外布局、拓展全球市場尤為必要。 在2月28日舉行的海外光伏市場分析與投資機會研討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國際合作部主任如嘉林強調了光伏走向海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他還表示,過去我國的光伏產品仍以出口海外為主,未來“走出去”的形式將更加多樣化,這也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
近兩年來,國際光伏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光伏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可能面臨哪些風險? 我們該如何應對?
2023 年 6 月,國際可再生能源署 (IRENA) 在《2023 年世界能源轉型展望》中提出了上述 2030 年目標和計畫,指出這對於將全球氣溫上公升限制在 15以內非常重要。 9月,第18屆G20峰會通過了《G20新德里峰會宣言》,同意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加兩倍的目標(兩倍增長與三倍含義相同,但在文中不同機構和場合提出的目標中,基準年設定略有不同或沒有提出明確的基準年, 但就2030年的整體水平而言,差別不大)。11月15日,中美雙方發表《關於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下宣告》,表示支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宣言》,要求到2030年將全球可再生能源產能提高兩倍,並加快兩國可再生能源部署計畫。 在 COP28 (COP28 COP28) 上。100多個國家已達成協議,到2030年將全球可再生能源產能增加兩倍,據估計,數量約為 11,000 GW,並且屆時,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5,457GW,相當於近38 次
同時,對於我國光伏產業來說,未來海外市場增速很可能超過國內市場增速。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最新資料,2023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將達到216臺88gw,148.1%的同比增長率創下歷史新紀錄,佔全球新增裝機總量的一半以上。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司司長邢一騰曾表示,後疫情時代下游發展加速、大型風光基地集中、上游製造端意外降價,是2023年我國光伏裝機容量超預期的背景, 而這種情況不是常態,未來將難以重現(下游裝機量創新高,上游創下新低,“創紀錄年”後光伏將重新洗牌)。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報道保守估計2024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為190GW,低於2023年,樂觀情景下預計為220GW,僅與2023年基本持平。並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在全球光伏裝機容量中,2024年將在390-430GW之間換言之,在中國裝機容量增速可能出現負增長或明顯放緩的情況下,全球裝機容量仍將保持正增長,在樂觀情況下同比增速將達到10%的水平,這也預示著上述海外市場增速快於國內市場的概率很高。
此外,國際能源署也曾表示,隨著美國、印度等國家支援當地光伏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光伏製造將變得更加多元化,雖然中國仍將主導行業,但到3年後,中國佔全球產能的比重有望下降到75%至90%的區間(近兩年大致在80%-95%區間), 如果地緣政治影響繼續擴大,這一比例可能會進一步降低到60%至75%左右。近兩年來,從“中國製造,全球銷售”到“全球製造,全球銷售”的表述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關注。
在海外光伏市場分析及投資機會研討會上,歐洲光伏協會(SPE)、德國太陽能協會(BSW)、法國可再生能源協會(SER)、巴西光伏太陽能協會(ABSOLAR)的代表分別介紹了各自國家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現狀,展望未來, 或是南美和中東等新興市場,它們在光伏發展方面有更大的野心和更高的期望。茹嘉林也說除了歐美的傳統市場,東南亞、中東、南美等地區也成為吸引中國光伏企業關注的新亮點。面對國內產能過剩、產能無法吸收、低價競爭激烈、市場需求增速放緩的可能性,海外市場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開啟了新一輪的海外大潮,從目的地到形式更加多元化。
在氣候問題日趨嚴峻、控溫任務日趨緊迫的當下,全球光伏產業需要加快發展已達成共識,市場前景毋庸置疑。 但中國光伏出海之路,無論如何出口產品還在海外建設產能,目前遇到一些困難
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資訊司電子基礎司司長金磊在2023年光伏產業發展回顧與2024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表示,我國光伏產業目前正面臨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受全球競爭和一流壁壘等因素的干擾,給光伏產業和產品“走出去”帶來了不確定性。
梳理近兩年的相關情況可以看出,除中國外,全球最大的市場——美國、歐盟、印度,都出台了促進本土光伏製造業發展的政策,不利於中國光伏國際或海外市場的布局,比如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 歐盟的《淨零工業法案》、印度的製造業激勵計畫(PLI)等,以及多項反規避和反補貼調查、關稅等限制性措施。再加上全球光伏產品(尤其是光伏元件)產能過剩和降價,導致:我國光伏出口出現“增量降價”現象。。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伯華介紹,2023年我國主要光伏出口產品中,矽片出口量為70片3GW,同比增長936%;電池出口量為393GW,同比增長655%;此前,海外市場需求中元件出口量最高的是2117GW,也是37同比增長9%; 但是,就出口額而言,2023年的總額將為4848億美元,較2022年增長54%的下降也是2020年以來出口首次下降,而2020年是“數量和價格下降”,當數量和價格下降(12%)也低於 2023 年。
2023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將“增量降”。
此外,海外市場的變化也導致中國部分產品在港口積壓或被消費國扣押,造成資產價值受損,部分“海外回報”的回歸對國內市場產生了影響。
針對這一情況,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曹倩瑞表示,當前,全球鏈條鏈條正在收縮,規則正在調整,整體格局正在重構已知的**限制不是暫時的,這種趨勢將在未來繼續下去
除了全球格局的整體調整外,近年來,頻繁的地緣政治衝突也對中國光伏產業產生了影響尤其是最近的紅海危機。據華盛新能源物流總監徐躍介紹,紅海危機導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歐洲的運價飆公升,航程、貨物安全、交貨週期也面臨不確定性。
據華盛新能源物流總監徐躍測算,紅海危機導致中國光伏元件運往歐洲的每瓦物流成本上漲了208%
在產品出口受阻、地緣政治風險加劇、海外主流市場實施光伏製造本土化政策的情況下中國光伏產業也出現了新一輪的“出國建廠”浪潮。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是五大元件企業(晶科能源、隆基綠能、晶澳太陽能、天合光能、阿特斯光能)齊聚美國,其中天合光能、晶澳光能、阿特斯光能將於2023年實現首條美國產線布局。
然而,海外產能落地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據《財經》此前報道,很多企業在做出海上建廠的決定時會陷入兩難境地,主要是因為:擔心歐美政策的變化如果海外生產線建成後被擠出或限制,或者無法兌現承諾的補貼,將影響企業的運營。 Wood Mackenzie光伏產業鏈高階研究顧問孫懷彥也在研討會上表示,目前政策不確定性籠罩在美國太陽能光伏產業鏈中,除了對進出口的調查和限制外,《保護美國先進製造法案》(Protecting America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ct)也可能對中國光伏企業的產能產生負面影響。美國。阿特斯太陽能688472,“五大”之一。SH)運營高階副總裁熊海波也“現身說”,稱海外建廠遇到了很多苦澀、挫折和教訓,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中,計畫永遠趕不上瞬息萬變。據悉,公司在北美、南美及東南亞地區擁有廣泛的產能布局。
此外,基礎設施支援、第一鏈條體系、海外市場的營商環境也制約了產能的落地、生產和運營,尤其是初次出海的企業,在中國已經習慣了近年來當地政府提供的慷慨政策、水電等支援, 以及全產業鏈的第一體系和豐富的人才基礎儲備,這些往往在到達海外後難以適應和尋找線索。
此外在海外建廠也面臨挑戰,例如滿足當地的監管要求和海關要求,這需要消耗人力、財力和精力。茹佳林還表示,在出海過程中,由於對當地法律和政策環境的不熟悉,加上文化差異等問題,容易導致決策遲緩、行動遲緩,阻礙市場發展。
出海之路艱難,卻是光伏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 從近期就業行業龍頭企業的趨勢和態度來看,“走出去”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仍是未來688599主要方向之一上海)高繼凡主席曾經說過,無論光伏產業鏈的哪個環節是企業,要想提高競爭力,就必須有全球化布局
對於行業和企業未來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和風險,許多行業專業人士和研究人員也給出了意見和建議。
茹家林認為,目前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潛力尚未得到充分開發,我國光伏企業在進行海外市場調研時可以放眼更廣闊的視野,決策時需要避免把雞蛋放在乙個籃子裡。 他還表示,與中東和北非地區的交流與溝通是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今年的重點之一。
王伯華在致辭中也提到去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態勢歐美兩大市場均佔出口總額的10%以上,亞洲則上公升63%,基數較低的非洲同比增長近60%; 前10大元件出口國佔比從70%下降到62%,而1億美元以上出口國增加了7家,比利時、沙地阿拉伯、巴基斯坦等市場增長迅速,躋身前十大出口國之列。
多元化有利於分散風險,增強多元化能力,但畢竟歐美市場仍佔全國的一半,尤其是在元件領域,兩個市場合計佔出口總額的64%4%,其動態仍需關注。 王伯華提示道,《歐洲淨零工業法案》將於今年6月生效,對本土製造業的支援政策正在逐步加大在美國,東南亞四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光伏產品的“反規避”調查關稅豁免也將於今年6月到期,接下來的政策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對中國光伏企業在東南亞的生產線影響很大美國的結果影響其整體能源政策和規劃,在美國有產能布局的企業需要特別關注
在全球鏈條風險管理方面,曹倩瑞認為,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對外運營(包括突發事件、擠出國際市場、客戶需求變化等)、內部管理(包括建設成本增加、系統日益複雜、對數位化能力要求更高等)和生態協同(包括首鏈網的透明度、 上下游協同效應等),建議企業重點關注構建彈性鏈,保持適當的冗餘,提高鏈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同時,要關注龍頭業務的多元化,加快全球布局,分散風險; 此外,還需要樹立“鏈”思維,通過上下游協調、國內外相互促進等方式,構建產業鏈第一鏈生態。
在企業戰略方面,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光伏分會秘書長張森建議,光伏企業保持全球**較高比例,堅持創新,提公升核心競爭力,同時建立光伏產品綠色低碳認證標準體系加大力度構建高水平ESG體系為更順暢的出口和海運做好準備
長江電力裝備與新能源行業資深分析師曹海華從企業競爭優勢角度分析,國際化是光伏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把握未來海外市場的能力很可能在競爭格局中發揮關鍵作用。
他認為,在海外物流層面,光伏企業應建立風險管理團隊,快速應對此類突發事件,同時建立靈活的運輸方案和物流後備方案,在歐洲等產品消費場所設立生產基地或倉儲中心,與企業建立緊密合作,共同應對挑戰。 他還表示,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和蓬勃發展是過去十年或二十年的事情中小企業在精細化經營方面仍存在明顯短板,尤其是一鏈計畫的精準性,與汽車、家電等傳統企業仍有較大差距未來,還需要著力提公升生產經營計畫、物流協調、交付週期規劃等能力。
誠然,就目前形勢而言,無論是產品出口還是海上建廠,光伏企業都面臨著很多困難、障礙和不確定性,但俗話說,風浪越大,魚越大,相信那些站在潮頭的人,最終都能進入更廣闊的星海。 (本文首發)上Titanium**app, 作者胡佳萌編輯劉陽雪
更多巨集觀研究乾貨,敬請關注鈦**國際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