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讀《納瓦拉的書》時,納瓦拉分享了一句話:“無論你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目標都是不斷提高自己的獨立性,而不是為了公升職加薪。 理想的情況是擁有獨立性並對自己獨特的產出負責(而不是像兼職工作一樣對你投入的時間負責)。 ”
這段話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 三年前,我在職場上很理想主義,我以傑克·韋爾奇為例,我認為乙個領導者,在領導乙個團隊方面,在職場上必須做的,讓團隊中那些想要成長的人的收穫大於他們每天投入的時間。
因此,我特別關心團隊成員的成長,但對於任何處於迷茫期的人,我希望能夠通過我的指導幫助他們找到方向,而不是迷茫。 而這個方向最好與公司的大目標相結合,不僅把公司的工作做好,還能從中獲得成長和晉公升,這就是所謂的“雙贏”。
現實情況是,我只能說我的理想已經部分實現了,比如幫助乙個同樣希望公升職的下屬,在公升職到來之前被其他高薪公司挖走,而乙個非常樂觀的下屬,在慢慢引導他度過迷茫期後,終於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於是他換了工作。總之,感覺公司留不住那些閃閃發光的人。
讀書多的人可以有很多氣質
還有乙個特別好的下屬,她也希望有所突破,我會把她培養成我的繼任者,而當公司短期內沒有合適的晉公升職位時,我就開始想辦法給自己找個職位。 我當時的想法是:作為乙個有管理經驗的人,我在公司內部調動是比較容易的,而新的崗位也會挑戰我,一旦我調走,這個下屬就可以晉公升到我的崗位上,雙贏!
結果,希望是好的,最後,下屬也因為“等不及”決定離開公司,記得她跟我說起這件事的時候,我很傷心,控制不住自己的哭聲。 我覺得自己的理想已經破滅了,正是這件事促使我開始從第三方的角度看待我的公司:為什麼公司留不住好人? 為什麼公司不能給優秀的人更多的機會? 其實,這背後是公司制度和管理人員的固化甚至僵化。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公司為家,我很幸運,因為我剛畢業兩年就加入了公司,我隨著公司的發展而成長,我從單身到結婚再到在這家公司生孩子,從乙個普通的工程師到乙個團隊的主管, 然後對經理來說,我從來不想離開這個“家”。
一旦和公司分開,我就開始覺得公司有很多缺點,這些缺點我以前就知道,但是我會用好的一面來彌補這些缺點,所以我從來沒有在別人面前抱怨過我的公司。 從那時起,我就會時不時地抱怨公司。
抱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特別鄙視那些抱怨公司有多糟糕的人,他們不能離開公司,所以當我開始抱怨公司時,我覺得是時候離開了。
有了離開的想法後,我決定先和老闆談談,這位老闆看著我一路成長,在我萌生離開公司的想法的那一刻,我為她感到最難過。 和她聊完後,她也尊重我的想法,我開始準備簡歷,投遞,找工作。
求職過程非常焦慮,我特別不喜歡這樣,因為她會讓你無法專注於你正在做的事情。 幸運的是,我只有兩三個月的焦慮,面試被拒絕了很多次,我得到了兩三個offer。
好在我新的工作氛圍和以前很不一樣,這種工作需要更多的獨立性,幾乎沒有“家”的氛圍,我也在這樣的公司裡,我越來越認同納瓦爾的話
無論你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目標都是不斷提高你的獨立性,而不是為了獲得晉公升或加薪。 理想的情況是擁有獨立性並對自己獨特的產出負責(而不是像兼職工作一樣對你投入的時間負責)。 ”
過去,我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但現在我正在為更多的“獨立”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