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全市公布首批村級“集體經濟強村”名單,全市20個村(社群)上榜,長寧縣入選4個社群中,卡西鎮佔 2個。但誰能想到,成功入選百萬多集體經濟的龍潭和龍洞社群,在幾年前還是兩個“手裡沒公尺,沒雞”的負債累累的村莊。 債村華麗轉折的背後,是卡斯鎮集體經濟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黨建引領集體經濟破繭成蝶。
2016年,29歲的趙陸傑當選龍潭村歷史上最年輕的黨支部書記,但殘酷的現實卻給這個年輕人潑了一盆冷水。 村集體不僅沒有收入,還欠各類專案經費和工時38萬餘元,完全無法解決群眾的急、困、憧憬等問題,造成群眾對村幹部的不信任,大大小小的村務難以推進。
與此同時,在龍東村當了8年村幹部的張忠正,因為看不到發展的希望,選擇了外出創業。
這樣的問題不僅出現在龍潭、龍洞,在卡斯鎮其他9個村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為突破發展瓶頸,卡西鎮成立了以鎮委書記為首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壯大領導小組,落實班組與村的銜接,堅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鎮委的“第一”工程。
要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關鍵是要建設好村級領導班子和強大的黨員隊伍。 2019年底,卡斯鎮抓住“兩委”改選機遇,選拔具有商業頭腦、致富能力、敬業精神、作風民主、群眾基礎的優秀農村人才加入“兩委”隊伍; 對致富能力強、學歷高、業績突出的群眾,被招募為黨的積極分子,列為村後備幹部; 定期開展“兩委”委員和致富領導人政治素養和實踐技能“雙覆蓋”培訓,為產業發展奠定組織基礎和人才基礎,為集體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雖然有理論支撐,但實踐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創業之初,龍潭社群待移植的士多啤梨苗因河水灌溉被淹,損失近8萬元; 合作夥伴因前景不明而終止合作; 許多農民猶豫不決,有些人乾脆放棄了士多啤梨種植。 為了鼓勵村民,省錢,趙陸傑帶領小區幹部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捐給了士多啤梨田; 社群黨組織在田間召開組織生活會議,主題黨日活動也擺在士多啤梨田邊。
龍東社群的發展之路也充滿障礙。 回到龍東,擔任社群黨總支書記的張忠正和新團隊面臨著沒錢、沒專案、沒信任的問題。 當時,工時費一般是每天100元,但即使社群每天提供120元,也沒有人願意做,因為他們怕拿不到錢。 於是張忠正定下規矩,不管是個人還是公司,不管是接手小區裡的乙個專案,都不能給人送錢。 社群變革始於集體形象的改變。
2021年春節,龍潭社群第17屆成功種植了5英畝的士多啤梨。 曾經尋求經寶的落後社群,成為其他社群乃至縣外鄉鎮“學經驗”的物件。
選擇種植牧草的龍東小區幹部帶頭墊款轉地種植牧草,半年就拿到了15萬元的收入。 2022年1月,種植規模擴大到180畝,並開始投資建設青貯飼料加工廠。 看到村里的集體經濟蒸蒸日上,村民們紛紛效仿,種牧草,飼養肉牛。
龍潭社群士多啤梨種植基地。
在集體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黨員幹部率先奮戰,面臨困難。 這是選優壯大“兩委”隊伍,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基層黨組織在集體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真正的引領作用。 卡斯鎮黨委書記藍子斌說。
多元化發展使集體經濟蓬勃發展。
卡西鎮轄11個行政村(社群),壩區5個村(社群)為平壩沖積乾熱谷,山區6個村為高寒山區。 在探索村莊集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卡西鎮引導各村根據地域和村情,根據自身實際確定發展模式,走上了差異化、高質量、特色化的發展道路。
集團發展“合作共贏。 卡西鎮打破村級集體經濟分立、小打小鬧的局面,以“強村帶弱村、富村帶貧村”的“集團發展”模式,多部門聯動、聯合管理,實現了集體經濟發展的突破; 以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為宗旨,打破了山壩區位、資源、運輸等方面的限制,實現了資源優勢互補,實現了共同發展的目標。 整合卡斯、龍潭、龍洞、宜林、科邑五個村(社群)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財政補貼資金,在集鎮中心建店鋪,以租收租,各村(社群)穩定村集體經濟收入。
龍潭社群的傣錦。
讓“沉睡的資源”成為“源頭的活水”。 通過盤活閒置集體資產和依託專案形成的固定資產,採取承包、租賃等形式,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按照“一戶一案,一策一策”的原則,龍潭社群走訪了仍種植村民集體土地、不交租金的農戶,收回集體土地88113畝,追回集體經濟損失20多萬元; 收回龍潭公園的經營權,使其成為知名旅遊目的地; 集鎮附近的“爛壩塘”改造成魚塘,提供捕魚服務,每年為集體經濟創造收入10萬元; 村(社群)黨組織利用閒置資產和獨特資源,率先投資專業合作社或企業開展合作經營,實現......集體經濟紅利
卡西鎮還積極鼓勵各村(社群)結合自身實際,自尋出路,創業,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增加。 除龍潭社群建設的士多啤梨觀光採摘園、垂釣園外,宜林社群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民”的模式種植優質水稻; 大型社群建設楊梅採摘園; 5個山區菸草種植村經營烤煙苗基地; 龍東社群打造了“育苗+飼草種植+青貯加工+肉牛養殖”的產業鏈發展模式......
在集體經濟發展中,卡西鎮堅持以人為本、以收入為本,堅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政策,既鼓勵村(社群)借鑑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又不盲目照搬抄襲,走上了百花齊放的發展之路。
特色資源使集體經濟錦上添花。
我們引導每個村(社群)充分挖掘自然、人文、氣候等特色資源,並將其融入到集體經濟發展中,從而為發展錦上添花。 藍子斌說。
位於庫克河畔的卡斯鎮,氣候溫暖,自然條件優越,一年四季果實香濃郁。 每個村(小區)都利用氣候優勢,以種植特色水果為基礎,打造採摘觀光園,擁有小西瓜、無土士多啤梨、淡季李子、無刺黃醃果、蘋果棗、番石榴等十多個品種。
龍東社群肉牛養殖企業。
龍潭社群大羅埠自然村毗鄰庫科河,是乙個傳統的傣族村落,居住著86戶漢族、傣族和彝族家庭。 其中,有61戶農戶保留了手工錦緞。 從保護、發掘、傳承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卡西鎮累計投資700萬元在大羅埠自然村建設傳統傣錦展廳,為遊客提供染織等體驗專案,促進傳統文化傳承與旅遊的共同發展。 龍潭社群還依託傣族文化資源,舉辦一系列潑水節活動。 村集體通過吸引投資獲得收入,而農民則通過品嚐傣族美食、體驗傣族習俗和銷售特色農產品來增加收入。
農業是我們的主業和強項,我們根據季節設定了犁地、水稻種植等農業文化體驗專案,並舉辦了稻田魚、新品鑑節等旅遊節。 此外,卡斯擁有豐富的野生藥材資源,歷史上,群眾製作藥膳以祛瘴,僅端午節藥膳就有10多個品種。 未來,我們也會把這些特色資源融入到行業的發展中。 龍潭社群黨總支副書記王志成說。
集體是空的,沒有人聽。 集體擁有,跟著一起! “如今的龍潭社群每天最多有50名左右的工人,不僅可以吸收自己社群的農民工,有時甚至要去周邊城鎮打工; 富裕的龍東社群為村皖小學新建教學樓,建了衛生間和停車場,完成了幹廁改造,為皖小學和幼兒園教室配備了立式空調; 購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對於村幹部
富裕的龍東社群為村小學免費安裝空調。
有了集體經濟,農民的共同富裕有了根本的保障; 有了集體經濟,農民就會關心和支援農村公共事務; 有了集體經濟,基層黨組織才能有更好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今後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職業經理人,引進現代管理模式,實現集體經濟發展的規範化、科學化; 大力推動黨組織領導專業合作社,逐步探索村辦企業模式,為集體經濟發展搭建越來越完善的平台; 開發和考核的重點將逐步轉向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從而實現全面和質量的提公升。 作為全縣集體經濟規模最大的鄉鎮的負責人,蘭子斌為卡斯鎮集體經濟的發展繪製了新的藍圖。
卡斯鎮和村莊集體經濟中數百萬村莊的收入。
龍東社群:2023年,龍洞社群村集體經濟收入為1065萬元,其中32萬元通過牧草加工和牧草苗,36萬元來自新然肉牛養殖場租金,14元來自垃圾清運58萬元,1175萬元,其他集體土地承包等收入 1217萬元。
龍潭社群:2023年龍潭社群村集體經濟收入為10620000元,其中,8324萬元(冬春),吊藤西瓜收入396萬元,垃圾清運費收入1224萬元,以及振興和出租村莊集體資產的其他收入 682萬元。
2023年,卡斯鎮集體經濟100萬以上的村(社群)分別有4個,龍東社群村集體經濟收入1065萬元,龍潭社群村集體經濟收入10620000元,卡斯社群村集體經濟收入11336萬元,嵐山社群村集體經濟收入1035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