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本科畢業生平均年薪可達14人92萬元,碩士研究生平均年薪18歲28萬元,博士研究生平均年薪187萬元,總之,學歷越高,收入越高。
看到這個資料後,很多人都表示驚訝,因為他們明明是本科畢業,工作了很多年,但是年薪基本都在10萬左右,有的甚至根本達不到10萬。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會選擇提公升自己的學歷,以此來獲得更高的報酬,然而,現實中有多少人能真正達到他們的期望呢? 網上傳聞,國內有40萬博士生像乞丐一樣從事研究工作,月收入只有3000多元,這是怎麼回事?
40萬博士生的月薪只有3000元,上海財經大學校長怒斥:像個乞丐。
我們都知道,攻讀博士學位非常辛苦,也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博士生是國家重要的高層次人才,在科研和技術創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很多博士生已經過了畢業的一年,也許已經結婚了,或者不得不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在大眾的潛意識裡,博士生基本都是高收入群體,年收入一百萬不成問題。
不過,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在演講中表示,我國有40萬博士,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建議提高到10萬元,月收入1萬元,讓醫生真正培養成頂尖人才,讓他們安心進行研究。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努力改善人民待遇,例如,2017年,乙份名為《財政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完善博士生國家獎學金資助標準的通知》明確,每年對高校醫生的補貼提高到150000,地方高校博士生年度補助金增至13萬元,平均每人每月250元。 無論國家層面的努力有多大,都會平均分配給每個特定的醫生,並且會變得不盡如人意。
而在網際網絡上,我們經常看到高校的博士生或年輕教師抱怨。 2022年3月,深圳大學一位名叫陳興群的老師在學校發文稱,他每月工資兩三千,由於經濟困難,連網費都付不起,希望學校能支援他。 老師說,三年考核被評為基本合格,學校要扣8萬多元。 這導致自 2022 年以來實際支付的工資在 1 月份為 2,96485元,二月322504元,1038年3月43元,疫情期間,大學生經常需要網課,上網不起,買不起交通套餐,陳興群老師幾乎無法正常教學。
還有乙個案例**,此前曾報道過博士信使譚超,他於2015年考入吉林延邊大學攻讀世界史博士。 譚超在考考、博士考試期間送了8年的快遞,白天送件晚上苦學,還創造了自己的快遞編號方法,效率提高了兩倍,每年發出80萬件快遞,年收入30萬。
所以,現實情況是,如果博士生學歷高,薪水肯定很高,畢竟博士和博士的收入和職位差距是很大的。 尤其是博士畢業後,工作性質和行業也決定了收入的起點和上限。
而且,很多博士生更傾向於各種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成本,這導致了更多的財務支出。 再加上競爭環境因素的影響,很多高學歷人才可能無法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也是乙個比較現實的問題。 也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劉春元校長表示,建議給國內40萬名博士生每人每月1萬元的補貼,讓他們不被允許“像乞丐一樣從事研究工作”,讓這些博士生真正培養成頂尖人才,讓他們安心從事研究。
01.劉校長的建議已經得到了網友們的認可,對於博士生來說,如果收入在3000左右,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估計也說不上是過上了艱苦的生活,而乞丐,雖然有些誇張,但在很多網友看來,確實更合適, 畢竟,博士生也面臨著雙重壓力。
一方面,養家餬口的壓力 很多人已經處於老少相間的階段,他們有養家餬口的壓力,每天還有繁重的科研任務,但他們還是學生,交了學費,卻沒有工資保障, 他們有時甚至被視為“廉價勞動力”。而且,與其他領域相比,他們可能需要付出比幕後其他人更多的努力,甚至這種努力也比普通人多幾倍,甚至幾十倍。
另一方面,各種心理負擔,比如收入差距帶來的心理負擔,一些明星的學歷特別低,但他們往往能賺幾百萬或幾千萬。 這種對比確實有些殘酷,但也略帶諷刺意味,只能說每個職業都需要被尊重,博士生也是如此。
因此,更多的人感到,目前的客觀形勢顯然不利於激勵有能力、有志之士投身科學研究。 畢竟,科技進步需要這些文化學者的努力,而發展離不開更多的人才,因此,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讓讀者有可觀的收入,從而引導全社會的價值觀向知識靠攏。 最後,你覺得博士生的工資低嗎? 萬子文說:文章的每乙個字都是我打出來的,我點著看,這樣我就知道你也是在為生活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