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心目中,尿毒症似乎是老年人的專利,但事實並非如此。 資料顯示,高達40%的尿毒症患者是10至30歲的年輕人。
頂級醫學雜誌《柳葉刀》曾發表過一篇報道,指出中國慢性腎病患病率驚人,高達108%。
這意味著每 10 人中就有 1 人可能患有慢性腎病。 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中約有3000萬人患上了尿毒症。
慢性腎臟病(CKD)是一種隱藏的疾病,具有微妙的初始症狀,很容易被忽視。 然而,隨著疾病的進展,它會對人體造成越來越多的傷害。
尿毒症是一種由腎衰竭引起的疾病,由於身體的新陳代謝、廢物、尿素和多餘的水分無法及時排出體外,就會出現類似“中毒”的症狀。
然而,尿毒症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由慢性腎臟病的進行性發展和腎功能逐漸衰竭引起的。
如今,慢性腎病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之後所有慢性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對人類健康構成巨大威脅。
根據相關資料,所有主動診斷的尿毒症患者中只有約10%被主動診斷,因為大多數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缺乏特異性表現。
因此,定期體檢對高危人群尤為重要。 通過定期檢查,可及早發現腎功能的異常變化,並及時採取干預措施,避免病情惡化。
尿毒症雖然可怕,但並非不可預防。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戒菸和限制飲酒、保持均衡飲食和適當運動,有助於降低患尿毒症的風險。
同時,對於已有腎臟疾病的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的建議,按時服藥,並定期複查,以延緩疾病的進展。
慢性腎臟病 (CKD) 是一種進行性疾病過程,根據腎臟損傷的程度可分為 1 至 5 期。 其中,第5期又稱終末期腎病,俗稱尿毒症。
在第一階段,患者的尿液會出現異常,可能會出現血液或蛋白質,但腎功能仍然正常,體內沒有其他明顯的不適。 輕度 CKD 的症狀在進入第 2 階段後仍然不明顯,但尿液檢查可能顯示蛋白陽性、尿潛血陽性或尿 pH 值大於 8。 到第 3 階段,患者的症狀開始變得明顯。 表現為中度慢性腎病,有的人會出現疲勞、下肢腫脹、腰痛等症狀。 此時,尿液可能會出現泡沫狀尿液和血尿等異常狀態。 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的腎功能嚴重不足,尿量在第 4 階段減少。 可能會出現四肢疲勞和水腫等症狀,也可能出現高血壓和貧血等併發症。
最後,在第 5 階段,終末期腎病(尿毒症),患者的腎功能已基本喪失。 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如代謝性酸中毒、高鉀血症和心功能不全。 此時,患者將需要接受腎臟置換**,例如透析或腎移植。 尿毒症是一種嚴重的腎臟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公升,對人們的健康構成巨大威脅。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尿毒症的高發病呢?
腎臟是體內重要的解毒器官,負責過濾血液,清除多餘的代謝廢物和毒素。 如果這些毒素積聚在腎臟中,它們會導致腎臟損傷,進而導致尿毒症的發展。
因此,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可能會對腎臟造成損害,如果想預防尿毒症,應盡量避免以下4個習慣。
1.經常憋尿
當我們有排尿的衝動時,我們應該及時排尿,以避免尿液在膀胱中停留太久。 因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毒素和廢物,如果長時間憋尿,這些毒素會被人體吸收,容易引起尿路感染、腎炎等疾病,進一步發展可能導致尿毒症。
2. 藥物濫用
許多人在感冒、發燒或疼痛時使用抗生素、退熱藥和其他藥物。 然而,這些藥物可能會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一些有害的代謝物,從而對腎臟造成損害。
特別是那些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盲目使用家庭療法和草藥的人,成分複雜,可能含有有毒物質,對腎臟的損害是不可逆轉的。
3.鹽攝入過多
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但過量攝入會加重腎臟負擔,破壞體內水鈉的平衡,進而造成腎臟損傷。
4.營養過剩
營養過剩會導致肥胖,脂肪堆積在腎臟周圍,影響腎臟的正常代謝功能,從長遠來看,還會導致腎臟損傷和尿毒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特別注意自己的飲食,以下四種食物雖然美味,但攝入過量可能會對腎臟造成損害,所以建議大家適量進食。
醃製食品
醃製食品因其獨特的風味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但是,醃製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食鹽,長期大量攝入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當腎臟無法及時排出多餘的鹽分時,會導致水分瀦留,增加腎臟的過濾壓力。 因此,為了保護腎臟健康,我們應該控制醃製食品的攝入量。
高嘌呤食物
羊肉等高嘌呤食物很好吃,但過量攝入會增加尿酸水平。 尿酸水平高不僅會引起痛風,還會導致尿酸沉積在腎臟中,對腎臟造成損害。 因此,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要注意食物中的嘌呤含量,盡量避免過量攝入。
含磷量高的食物
磷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和堅果,營養豐富,但長期大量攝入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磷需要通過腎小球過濾出體外,過量攝入高磷食物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因此,為了保護腎臟健康,我們應該適量食用高磷的食物。
粗蛋白食品
豆腐、花生等粗蛋白食物蛋白質含量豐富,但不適合腎功能差的人食用。 粗蛋白中雜質多,不利於新陳代謝,會加重腎臟負擔。 對於腎功能較差的人,應選擇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雞蛋和瘦肉,以減輕腎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