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荷蘭生物學家在亞馬遜雨林中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蛇:一條身長超過26英呎、體重超過200公斤的亞馬遜蟒蛇! 不過可惜發現晚了幾年,不然再過幾年就可以報名領取最大的蛇發現獎了,那是100多年前設定的,當年獎品已經很多次了!
荷蘭生物學家Flick Funk教授在2024年1月15日發表在頂級生物學期刊《多樣性》上的一篇文章中宣布了這一發現,題為《揭開蟒蛇的神秘面紗:揭示新的綠色物種並重新思考黃色》。
弗里克·芬克教授說,來自9個國家的14位科學家目睹了世界上最大的蛇——綠蟒的發現,在探險隊對蟒蛇的血液樣本進行調查取樣時,無意中發現了這條巨大的綠蟒,經過探險隊的初步測量,發現亞馬遜蟒蛇身長超過26英呎,體重超過200公斤, 這是有記錄的綠蟒中最大的,當然也是最多的蛇中最大的。因為綠蟒是所有蛇中最大的。
Frick Funk教授說,他們的團隊來自很多國家,乙個來自比利時,乙個來自澳大利亞,乙個來自荷蘭,乙個來自哥倫比亞,乙個來自巴西,兩個來自玻利維亞,兩個來自美國,三個來自厄瓜多尔,三個來自委內瑞拉,其中Funk教授說他已經研究了32年的蛇, 可是他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蛇,吞下一頭小牛也沒問題,他也感嘆道,還有多少人類不知道的物種?
弗里克·芬克教授說,這是乙個新物種的發現,因為在南美洲亞馬遜雨林北部和南部地區發現的兩種蟒蛇之間存在很大的DNA差異
在南美洲北部(包括委內瑞拉、蘇利南和法屬蓋亞那)發現的綠蟒與在南部發現的蟒蛇完全不同。 ”
這兩個物種在外觀上幾乎相同,但DNA測試表明,兩者之間的遺傳差異高達55%,看似差別不大,但相比之下,人類和黑猩猩的DNA差異只有2%左右,很明顯,人類和黑猩猩屬於不同的物種!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Jesus Rivas教授解釋說,他在15年前首次意識到綠蟒不止一種,他與妻子Sarah Corey-Rivas博士一起開始分析樣本以尋找遺傳差異。 2007年,他們首次注意到委內瑞拉和秘魯的一些樣本之間存在巨大的遺傳差異,但直到最近才發現了活體樣本,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多樣性》雜誌上,研究人員給這個新物種起了拉丁名eunectes akayima,意思是北方綠蟒。
*Eunectes 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東部特有的大型水生蛇屬。 蟒蛇棲息在低地河流和濕地。 這些蛇具有典型的水生生活方式適應性,例如位於後腦勺的鼻孔和眼睛,並顯示出與水生植被完美融合的背部顏色和圖案,到目前為止已經確定了四個亞種。
儘管最近發現了該物種,但研究人員表示,這個新物種已經受到威脅,Funk教授解釋說:“亞馬遜地區正面臨氣候變化和持續森林砍伐的嚴重問題
超過五分之一的亞馬遜已經消失,面積是荷蘭的30多倍。 這些標誌性的巨蛇的生存與保護其自然棲息地密不可分。 ”
季節性乾旱和全球變暖導致的降水減少是導致多樣性進化的另乙個因素,從理論上講,持續的人類活動可能導致亞馬遜蛇的兩種結果,其中之一是人類活動的逐漸滅絕,以及蛇的頑強生存,由於長期孤立,蛇將向不同的方向進化。
值得一提的是,科團隊還與發現的“Eunectes akayima”(北方綠蟒)進行了“友好”的互動,它沒有對水中的人類發動攻擊,估計這是因為“Eunectes akayima”可能已經吃了很短的時間,否則與這種可以吞牛的大蛇互動是極其危險的, 因為即使它吞不下,也會在吞嚥之前將獵物吊起來。這條巨蛇的絞殺之力不是人類能夠抗拒的,斷斷的肋骨也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人類與綠蟒對峙的結果。
弗里克·芬克教授和“Eunectes Akayima”的故事已經落下帷幕,現在我們來談談大家感興趣的話題,這條長26尺,重達200公斤的巨蛇,怎麼可能再次勾搭上獎品? 為什麼現在沒有獎項?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事情是這樣的,自從歐洲科學體系建立以來,就出現了乙個偉大的生物學發現的時代,有博物學家的調查和收集,也有在探索過程中的謠言和捏造,比如非洲的恐龍和南美洲的巨蛇被傳聞為受災最嚴重的地區! 各種探險家報告的資料實在是太嚇人了,50英呎、100英呎,甚至300英呎的蛇都出現了,可是真的有這麼大的蛇嗎?
為此,1910 年,紐約動物學會(美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前身)發布了乙份懸賞公告,表示願意為超過 30 英呎(含)的地帶提供 1,000 美元的獎勵(9144公尺)的活巨蛇!你不喜歡 1,000 美元的獎金嗎? 1,000 年的 1910 美元大致相當於 2023 年的 2 美元大概5萬美金,這可不是個小數字,還真覺得巨蛇又要來領獎了,那結果又如何呢?
然而,自 1910 年以來,沒有人獲得過這個獎項! 賞金一直在增加,從最初的 1,000 美元到接下來的 5,000 美元,再到 1978 年的 15,000 美元,最後到 1980 年的 50,000 美元的峰值,賞金一直持續到 2002 年,98 年,但沒有乙個“捕蛇人”獲得過這個獎項,因為從來沒有蛇達到過這個規格:
1912年,一條巨蛇在印度尼西亞被擊斃,據說長度超過33公尺,但沒有留下任何證據;
匹茲堡曾經有一條網紋蟒,它非常能擊中最長的蛇,它曾經以28英呎的長度獲得世界最長蛇的稱號,但實際測量只有21英呎;
2004年,印尼村民捕獲了一條超級蟒蛇,經測測,這條巨蟒長49英呎,但最終確認只有23英呎左右;
這個結果預計會讓大家非常失望,大家都聽說過各種關於巨蛇的傳聞,水桶很粗,有幾十公尺長,可以吞下一頭大象等等,但真正拿出證據,卻是“出火”,科學講究證據, 如果你得不到它,你只能證明它不存在。
世界上最大最長的蛇,與“Eunectes Akayima”的大小相差不大,原因並不複雜,地球上目前的溫度無法支撐這種巨型變溫動物的存在! 很多網友可能不太了解變溫動物,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冷血動物”,熟悉的“冷血動物”可以在非常低的溫度下生存,比如魚,在接近零度的水中,依然可以非常舒適地生活!
但要知道,變溫動物在高溫環境下會更加活躍,比如覓食、活動和交配等高階活動,而在低溫環境下可能會變得遲鈍,甚至可能進入冬眠狀態,當然,亞馬遜的綠蟒不會冬眠, 晚上或清晨的低溫只會讓它們非常遲鈍,需要等到環境溫度公升高或去“太陽”下使體溫公升高,才能進入活躍狀態。
體型越大,所需的環境溫度越高,目前赤道地區的平均溫度約為26度,能支撐的蛇的體型已經達到了極限,體型較大的蛇可以生存,但很可能因為行動遲緩而受到其他動物的攻擊,甚至不適應環境進行自我毀滅, 所以想要更大體型的蛇,其實很簡單,把環境溫度提高到平均30度,地球歷史上就有這樣的環境。
2009年,佛羅里達大學研究脊椎動物的古生物學家喬納森·夏洛克(Jonathan Shylock)和巴拿馬史密森尼熱帶研究所的古植物學家卡洛斯·哈拉公尺略(Carlos Jaramillo)在哥倫比亞北部的塞萊洪露天煤礦發現了一條巨蛇的化石,重建的蛇的化石大小為42至45英呎長(12)。8~13.7公尺),重量約為1這條巨蛇重約25噸,最大體徑超過1公尺,被命名為泰坦巨蟒。
根據這些化石的年代,這些巨蛇生活在大約5500萬年前,也就是恐龍滅絕後大約1000萬年,地球上生命的恢復速度確實超出了科學家的預期。
這是什麼樣的時代? 在地球赤道以南的哥倫比亞地區,平均溫度約為 91 華氏度 (32.)。8),比現在多了大約5個5 在這種高溫下,這種高溫能夠支撐這條巨蛇的生存,更有趣的是,還有一條巨鱷和乙隻巨龜與這條蛇同時生活,當時的泰坦巨蟒以這兩種動物為食。
然而,這個高溫時代只持續了大約20萬年,是的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其形成原因:北大西洋大型火成岩區的火山活動與隆起有關,隆起直接導致地球碳迴圈的極端變化和溫度飆公升,簡單地說,就是大量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氣中,溫室效應導致地球溫度飆公升
在 20,000 到 50,000 年前,這些火山噴發向大氣中釋放了大約 44 萬億噸二氧化碳,平均為 88億噸二氧化碳,同一時期的化石表現預示著當時生命的大規模更新:底棲有孔蟲的大規模滅絕,以及鞭毛蟲的全球擴張,地球變暖,有的高興,有的擔心!
現在我們也在經歷這樣乙個時代,全球變暖即將到來,在我們這一代人百年的時間裡能體驗到最多的巨蟒不會出現,但氣溫的公升高可能會讓人類難以適應這個變化太快的世界,就像2023年冬天2024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低溫和高溫, 全球變暖不僅僅是變暖,大氣和海洋會吸收更多的熱量並以另一種方式釋放出來,比如極端低溫和高溫,還有極端的颱風和颶風、龍捲風,或者強對流天氣等,隨著氣溫的飆公升,這些都會變得更加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