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張曉松、林輝。
3月6日下午,北京友誼賓館聚英廳燈火通明,溫馨溫馨。
在熱烈的掌聲中,總書記走進會場,親切地拜訪了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的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委員、科技界、環境資源界人士,並參加了聯席會議,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
環境資源板塊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新增的板塊,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有利於聚集更多專業人才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該部門的黃綿鬆委員向秘書長匯報了多年來生態環境治理的成果和經驗。
總書記不時肯定地點頭:“環境保護從來都很重要,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展迅速,變化很大。 ”
總書記回憶起小時候的北京市:“經常有沙塵暴。 春天戴上口罩,去除一層灰燼。 出去一天後,房子的地上有一層土。 它不是PM [2.]5],是PM250!”
現場傳來一陣暖心的笑聲。
我記得在北京舉行的APEC會議,當時天氣很好,有人問,這是'APEC藍',能持續嗎? 我回答他們說,這不是短暫的藍天,幾年後它會是永久的藍天。 ”
從歷史到現實,從大氣汙染治理的成效到環境治理,總書記強調:“風景要長久。 不要只是批評和指責,而是真正採取行動,一次解決乙個問題。 ”
隨著美麗中國建設的深入,我國生態環保工作正在從“霧霾”、“黑臭”等感官指標的處理發展到長期隱患新型汙染物治理階段。
生態環境部全國政協委員胡松琴向總書記匯報了他關於加強新汙染物治理的建議。
對新汙染物的處理非常及時,就是要有治理意識,這樣才不會在這方面落後。 * 總書記肯定。
面對新問題,不能說眼前的舊問題在處理之前就能制止,必須同時抓住。 人們沒有長久的後顧之憂,環保任重道遠,要繼續做好。 ”
總書記特別提到,要以“改革的思想、科技的力量、變革的方式、市場的手段”,系統地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2013年,**同志擔任中共總書記後,首次參加科協與科技界成員聯席會議。 11年後,總書記再次與科技界人士討論國事。
10多年來,他每年都與政協委員見面討論。 總書記深情地說。
中關村實驗室主任、全國政協委員吳建平是中國網際網絡發展的見證人和開拓者之一。 他在講話中表示,要努力實現下一代網際網絡核心技術的自主性和可控性,牢牢把網路強國創新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對於吳建平的觀點,總書記表示贊同:“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就必須通過網際網絡。 ”
總書記曾指出,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網路強國的建設就會變成空中城堡、沙灘城堡,經不起絲毫的風浪。
科技創新之路絕非一帆風順。
國家奈米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趙玉良在講話中指出,創新鏈和產業鏈難以相互看清,是阻礙新生產力形成的卡點,建議加大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力度。
** 關於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發展高質量生產力,已經形成並正在積極推進的統一認識,但這不是一時半事。 總書記回應說,“過去科研和生產是'兩層皮',現在科研成果轉化率比過去高得多,尤其是企業直接研發形成成果轉化,形成高企共同體。 ”
同時,總書記指出:“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不是忽視和拋棄傳統產業,而是要防止衝頂和泡沫,而不是搞模式。 要統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公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和建設未來產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元年。
回顧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總書記指出,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頑強奮鬥的結果,也體現了政協委員的辛勤努力和智慧。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
展望來年的工作,總書記強調,黨對今年的工作已經做好了部署,關鍵是要抓好落實工作。 政協各政黨、各團體、各族各界人士要圍繞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和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深入調研,積極建言獻策,廣泛凝聚共識。 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會場爆發出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青海**》2024-03-08 第2版:兩會專題報道)
宣告:以上內容為青海**原創手稿,未經書面許可嚴禁擅自,註明**的稿件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