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關注**
當現有控制點和放樣點之間沒有視線時,需要設定乙個新點。 在全站儀放樣模式下,有兩種獲取新點的方法:極坐標法和後交會法。
極坐標
極坐標法是根據測量站上已知方向與所需點方向之間的角度以及測量站到所需點的距離來確定所需點位置的方法。
極坐標法的操作步驟:選擇作業檔案-站位設定-獲取新點。
1. 選擇作業檔案
全站儀開啟並對齊後,按 [menu] 選擇放樣。 您可以手動輸入新檔案,也可以選擇呼叫現有檔案。
具體步驟 [menu]—[f3 lofting]—[f2 call]—選擇檔案 [f4 enter]。
2.工位設定:
極坐標法需要通過回看已知點或方位角來定向,在放樣模式操作檔案完成後選擇第乙個測量點輸入,可以通過直接輸入點號、呼叫點列表、直接輸入測量點坐標來選擇測量點的輸入來設定測量點。 如果不測量高程,則無法輸入稜鏡高度,測量後站設定完成。
具體步驟:[F1 測試站點輸入] -- F2 呼叫] -- 選擇測試站點 A [F4 輸入] -- F3 是] -- F4 確定]。
後視方向:這次以已知點的後向檢視為例。 選擇後視,後視點的輸入方式與測試站點的輸入方式相同,分為三種方式,選擇並呼叫後視點B,OK,仔細檢視後視點的坐標,校正後視點B後選擇是,對準後視點B後選擇是, 並完成後視點的方向。
具體步驟: [F2 後檢視] -- F2 呼叫 -- 測試站點 B [F4 Enter] -- 檢查後檢視坐標 [F3 是] -- 對齊後檢視點 [F3 是]。
照亮後視點 [F3 是]。
3. 獲取新點的位置
在放樣模式下,選擇第二頁新點中的極坐標方法,選擇建立新檔案或呼叫現有檔案的方法,然後輸入新檔案。
不輸入稜鏡高度就無法測量點的點數,OK:照亮目標NPP,P切換稜鏡模式,點選測量並記錄新。
單擊“查詢”(Find) 檢視新測量點的資料。
具體步驟:[F4] 進入第二頁 -- [F2 新點] -- F1 極坐標法] -- F4 輸入] -- F1 輸入] -- F4 確定] -- F1 測量 -- [F3 是]。
可以重複上述步驟,以獲得其他待測點的平面位置。
後方會合方式
後方相交法是工程測量的一種方法,主要是對等待點上至少三個已知點進行水平角度觀察,並根據三個已知點的坐標和兩個水平角度值計算等待點的坐標的方法。
儀器放置在新站上,使用最多5個已知點的坐標和這些點的測量資料計算新坐標,後方交會的觀測結果如下:
距離測量後方交會:確定 2 個或更多已知點。
角度測量後方交會:確定 3 個或更多已知點。
1)進入放樣選單P2,按下數字鍵[2](後交會方式);
2) 輸入新的點名、程式碼和儀器高度。按 [F4](確認)鍵;
3)按【F1】(回車),輸入已知點A的點號(這裡也可以叫),按【F4】(確認)鍵;
4)如果檔案中不存在該點,按[F4](確認)時提示:點名不存在,此時可以直接輸入該點的坐標,按[F3](坐標),輸入後確認並按[F4]鍵;[確認] 如果檔案存在點名,按【F4】(確認)鍵,5)按【F4】(確認)畫面提示輸入目標高度,輸入完成後按【F4】(確認)鍵;
6) 瞄準已知點 A 並按 [F3](角度)或 [F4](距離)按鈕。例如,按 [F4](距離)鍵;
啟動測量功能;
7) 進入已知點 b 輸入顯示。
8)按步驟5)-8)測量已知點b),用“距離”測量兩個已知點時計算殘差;
9)按[F1]測量其他已知點,最多5個已知點;
10) 按【F4】(計算)鍵檢視後方會合結果,顯示坐標值的標準偏差。
11) 按 [F4](坐標)顯示新點的坐標。按 [F4](是)記錄資料。
12) 新點的坐標將儲存在坐標檔案中,並用作測量地點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