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越南的自衛反擊中,63式裝甲車承擔了遠距離突襲和穿插等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為我軍的主要裝備,63式裝甲車留下了太多的故事。
63式裝甲車,全稱“63式履帶式裝甲運輸車”,該車於1958年7月發製,當時的任務要求是裝甲車必須全封閉,能實現水上浮動,動力和傳動裝置前部,發動機是從蘇聯進口的260馬力6150L液冷6缸柴油機。
1959年3月,原型機組裝完成,同年5月,根據發現的問題,對發動機、變速箱、行走系統、控制系統進行了重新設計,特別是改善了車輛重心向前的問題,工廠程式碼為531(根據第一機械部門的檔案, 5代表運輸車輛,3代表陸路運輸車輛,1代表設計序列號)。
兩年後的1961年,531暴露出的問題開始得到糾正,出廠程式碼為531A。
1963年3月18日,該車正式定型,命名為“63型履帶式裝甲運輸車”。
63型履帶式裝甲運輸車,長度5476公尺,寬2978公尺,高度258公尺,重126噸,鎧裝厚度14公釐,鎧裝型別為焊接鋼板,可阻擋762 公釐口徑 **,但針對 127 公釐口徑**攻擊不受保護。 乘員人數為3人,車前部是左側的駕駛員,右側是機械師和機槍手,指揮官位於駕駛員後面,通常由指揮官和駕駛員操作。
裝甲車設計在動力艙前方和乘員門後方,能夠漂浮在河流障礙物上。 配備五進一倒檔同步機械傳動,轉向機為多片轉向離合器。 制動器為皮帶式,側減速器為單級圓柱齒輪式。
動力系統為直列6缸水冷柴油發動機,為裝甲車提供最大續航里程500公里,最高公路速度65公里/小時,越野速度46公里/小時。 行走部分有四對單橡膠**直徑承重輪,驅動輪在前,採用扭杆懸掛裝置。
* 在裝置方面,有 59 型 12一挺 7 公釐高射機槍。
後來,根據需要,63型衍生自許多改進型號。
主要有三種基本型號,即A和A531。 其中,531是最早的量產車型,並陸續公升級為531A。 531A和A531的區別在於車輛**,乙個是762公釐口徑機槍,一挺是12挺7公釐口徑機槍。
此外,在63式底盤的基礎上,衍生了70式122公釐履帶式自行榴彈炮和70式130公釐自行火箭發射器。
特別是,70式130公釐自行火箭發射器是通過將63型130式火箭發射器的火力單元移植到63式底盤上來拼接的。
除上述兩種型號外,63式還開發了自行迫擊炮、指揮車、救護車、救援車等多種型號,這些型號在1990年代停產,包括衍生車型,63式裝甲車系列總產量近9000輛,被稱為中國的M113。
在對越南的自衛反擊中,我軍共有80輛63式裝甲車參加了作戰行動。
在西線雲南方向,第13軍第37師組織10輛63式裝甲運輸車,載著乙個步兵連,在雨夜渡過紅河,僅用了8分鐘就成功到達對岸,打了越軍乙個措手不及。
在東線,在廣西方向,在高平戰役中,運載步兵的63式裝甲車負責遠距離穿插任務。 美中不足的是,當時分配給步兵的63式數量有限,只有少數步兵可以坐上63式實現機動作戰,最大的作戰單位在連級。
在戰鬥中,63式裝甲車也暴露了裝甲薄弱、火力不足等問題,但作為主力裝備的63式裝甲車,在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場上,依然發揮了絕妙的榜樣作用。
有一次,我步兵連在進攻越南某縣的途中,突然遭到越軍伏擊,敵人用輕重機槍和火箭發射器向我軍冷庫(一棟兩層樓的建築,未完工後改建為防禦工事)向我軍射擊。
由於冷庫比較堅固,敵人火力猛烈,我軍的機槍和40發火箭發射器無法近距離射擊,經過兩個小時的戰鬥仍然沒有攻占,上級發現後也非常著急。
碰巧的是,一輛63式裝甲車護送運輸車到總部,局長命令車輛去支援。 快到傍晚時分,戰區剛剛下起了大雨,道路又滑又泥濘,裝甲車要開乙個小時才能到達戰區。
在與連長討論後,連隊派出四名士兵在車輛上攜帶40火箭發射器和65型82公釐無後坐力後炮(每門裝有4發彈藥),準備向防禦工事射擊。
在行動開始之前,在裝甲車的機槍位置堆放了幾個裝滿泥土的麻袋,以增加保護。
之後,裝甲車全功率行駛,衝向冷庫樓底,40火箭發射器首先向乙個火點開火,摧毀目標後,82火炮由戰鬥機以肩扛方式補充,摧毀了冷庫二樓的另乙個火點。
這時,裝甲車倒車,然後用一團馬力撞上了鐵門,碰撞開啟後,63式後退了一點,機槍手在裡面開了一陣掃射,步兵趁勢向內衝鋒,最終消滅了敵人。
在這場戰鬥中,我軍擊斃了19名越南士兵,俘虜了3名俘虜,繳獲了15支蘇製和美製步槍,3挺輕重機槍,2個火箭發射器,7枚火箭彈,以及1箱地雷和蘇製反坦克手榴彈。
這場戰鬥的勝利,63式裝甲車是勝利的關鍵。
如今,63式裝甲車已經從我軍完全退役,在我軍機械化和現代化程序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