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護衛艦“黑森”號抵達紅海,原本是為了展示歐盟國家的威力,為紅海的“護航任務”貢獻力量,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黑森”號一出手就製造了“大烏龍”。 據財聯社報道,這艘德國艦艇到達戰鬥位置後,迅速遇到“敵機”並果斷應對,發射了兩枚SM-2防空飛彈,企圖將其擊落。 但隨後,他們成為了大**的頭條新聞首先,“黑森”襲擊了美軍無人機; 其次,兩枚飛彈發射後,依然“傻眼”。
德國不僅是美國在北約的重要盟友,也是歐盟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大家好,我是一頭犁牛,讓我們通過三個話題來有乙個**。
第乙個,據說道德的力量還不錯,怎麼可能一出手就打到美軍?
首先,美國以所謂的“護送”為藉口,組建了“十國聯盟”,在紅海行動之初,德國等歐盟國家沒有參加。 因為美國的“護航”其實是給以色列提供保護,但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卻導致了大量平民死亡,歐盟有些“不堪”,因此拒絕參與。 德國艦艇一進入紅海,就“誤攻友軍”,有可能對戰場環境並不完全熟悉。
其次,德國**艦艇發現無人機後,向盟國發出詢問,但沒有乙個國家站出來認領它。 據說,這架MQ-9“死神”偵察機在“紅海行動”中並不隸屬於美軍,而是由其他美軍單位派出的,他們之間的情報並不順暢,所以“黑森”號將其視為胡塞無人機,直接**。
好在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否則,德國和美國這兩個盟友,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解釋。
不得不說,比“意外襲擊友軍”更丟臉的是,“黑森”號發射的兩枚飛彈同時落入海中,竟然是“啞彈”。。說當年槍裡有“啞彈”是可以理解的,但以今天的工業化水平,這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更何況這不是炮彈,而是飛彈。 而且,它還來自歐盟第一工業強國德國。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德方解釋說,“黑森”號匆匆趕往紅海,其使用的SM-2A飛彈已經停產,SM-2C飛彈只能暫時更換,但其他硬體尚未完全公升級,導致發射時出現這種情況。
其次,作為二戰戰敗國,德國原本有良好的懺悔記錄,但現在在到處插手“地區熱點”後,基本上一無所獲
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戰敗國,但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德國對戰爭的反思和懺悔更為徹底,得到大多數國家的認可。 而日本不僅還殘留著軍國主義的毒藥,而且還在不斷軍事化,以及大量的進攻性**裝備,企圖在美國的支援下再次成為“正常國家”。 與德國相比,日本往往是二戰戰敗國轉型的負面教材,但近年來,德國留下的“好印象”卻越來越不令人印象深刻。
一方面,俄烏衝突爆發後,在美國的壓力下德國是戰後第乙個首次向衝突地區提供**的國家,並且咄咄逼人**。
據不完全統計,德國向烏克蘭提供的**裝備包括:PZH-2000自行榴彈炮、“鐵拳”III火箭發射器、“毒刺”飛彈、“箭-2”可攜式防空飛彈、“獵豹”防空坦克、“黃鼠狼”步兵戰車、“豹2”主戰坦克等。
另一方面,由於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的**猶太人,德國知悉以色列在加沙進行“不分青紅皂白”的打擊,造成近3萬平民死亡,國際社會對此大多不滿,卻堅持支援以色列,讓人覺得是非不分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訪問德國時,看到德國總理朔爾茨一再強調“以色列的自衛權”,差點在公開新聞發布會上與朔爾茨吵架。 埃爾多安甚至直言不諱地說,我們沒有**也不欠以色列。
這一次,德國派**前往紅海,有護航任務是好事,但也有“協助美英對抗胡塞武裝”,間接支援以色列的意思。 這樣一來,德國在國際社會積累的“好印象”基本上就一無所獲。
第三,在北約國家中,不僅德國,英國也經常開“國際玩笑”。
英國現在的實力不再是“日不落帝國”,大不列顛變成了“小不列顛”。然而,英國仍然希望通過對中國和俄羅斯“刷其存在”來證明其“大國”地位。人們不想要的是笑話頻頻發生。
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北約國家在黑海進行了演習,為了顯示其存在感,英國故意將**駛入克里公尺亞水域挑釁俄羅斯。 但後果是大海被俄羅斯追殺,天空被俄羅斯軍機驅逐,最後英國**艦當眾上演了一場“匆匆逃跑”。
然而,英國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 在美國發布命令要求盟國派艦到南海實施所謂“航行自由”後,英國立即作出反應,反應仍是最強烈的,並安排剛剛服役的“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首次在亞太地區航行, 南中國海是乙個必要的地方。更囂張,在航母離開之前,一些英國政客對中國大喊大叫,說要“再次對中國進行炮艦外交”,並叮囑“中國不要害怕”。
只不過今天的中國不是清朝,“伊莉莎白女王”號進入南海後,就被懷疑是被中國潛艇跟蹤鎖定的。 最後“伊莉莎白女王”號以最快的速度逃離南海。與英國相比,德國這次雖然“尷尬”,但後果並不算太嚴重。 但是,如果德國從乙個深刻反思二戰的國家淪為美國的“暴徒”,恐怕會有越來越多的屈辱之事,柏林是時候重新審視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