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東北玉姐的BGM之後,全網又出現了一首**歌。 來彈結他姿勢,和我一起唱:“有一次半夜在路上茫然不知所措,微風刺痛了靈魂,找不到自己該去的方向”。
製作這首歌的電影,可謂是春節檔之後中國電影的又一批黑馬
“除三惡”。 沒有大演員,沒有熱議話題,甚至連新片都算不上(去年10月在台灣上映),但這幾天已經橫掃了春節檔大片。 上映後4天票房達到158億,目前單日票房已經攀公升至榜首,讓網友們回想起阮景天的魅力。
有多少人聽說過“因為規模大,放映後會暫時更改上映文案”的傳聞,於是走進了電影院。 但幸運的是,這一次我沒有落入錯配的陷阱。 目前,《除去三惡》已經打到82個高分、高讚評論均為:“規模真的很大,能不能搬上大銀幕? ”(注:本文包含部分劇透!! 介意的朋友可以先給它“收藏”,看完電影後再看。 )
規模大,不全靠灑漿就算沒看過原片,恐怕也已經在社交平台上刷過這個著名的禮堂場景——阮敬天一臉茫然,對著一屋子的靈性信徒噴了一口又一槍。信徒們面帶微笑,唱著溫柔的歌曲《新人》,為暴力場面增添了一萬分的詭異。 在視覺衝擊力上,確實是當今電影院中少有的大規模。
在“規模”下討論的另一件事是電影中的**場景。
女主角小梅,她的母親因繼父的罪行入獄,她被繼父操縱和虐待。
但《這個**能進院》之所以特別震撼,不僅僅是因為這些細節。 是阮景天飾演的主角,是無法用世俗的善惡觀來衡量的。 近兩年,內地懸疑片也經常拍反派主角和瘋狂主角。
但他們的“邪惡”通常是為了反映某種社會現象,最終他們醒來並受到懲罰。 它們在劇情中都發揮著相同的作用:“負面教材”。
阮景天飾演的陳桂林,是乙個自洽的反派。 沒有悔恨的邪惡,沒有邏輯的瘋狂。 他出現的時候,就是乙個幫自己幫派大哥收賬的蹬氣風發的黑幫老大,一枚手榴彈就能直接炸毀整個賭場。
在葬禮上射殺歹徒,使警察乙隻眼睛失明,最終設法逃離了犯罪現場。 在街上奔跑和吹口哨,看起來不像你剛剛殺了人,而像是在某種比賽中贏得了第一名。
* 案發後,陳桂林被通緝四年。 他的頭髮長得很長,鬍子蓬亂,看起來像個成熟的男人,而且他身患絕症。 按照這個勢頭,接下來應該是他突然醒悟過來,決定用餘熱除掉剩下的惡人,為自己贖罪。 於是,陳桂林決定把自己列入反派名單。
他去派出所自首,以為作為擁有人命的殺手,會立即被嚴密控制。 誰知這個年輕的警察根本不認識自己,卻被推到一邊排隊登記。 我發現我在通緝名單上只排在第三位,我被撕掉了一半。 這是如何工作的? 做壞人,就是做必載史的壞人!
很多人在評價《除去天下三惡行》時,都會用“清脆利落”二字。 因為我發現,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的大腦真的完全跟著劇情走。 不用去想A設定戳出什麼樣的現實情緒,B角色會不會引發一場**罵戰,C細節會不會誤導觀眾。 反正離譜的人物和劇情太多了,想都想不起來。 現在我們回到之前的“禮堂**”,真正的大規模不僅僅是血漿濃度有多高。 就是這樣它沒有完全遵循“正義戰勝**”的敘事路徑。
精神中心尊者被揭露為逃犯,當他面對槍口時,他仍在為他的謀殺進行最後的辯論。 “一場自然災害,乙個**,會死多少人。 你有沒有抱怨過上帝? 你抱怨地面嗎? ”
按照常理,下一步一定是主角的大嘴炮,讓對方啞口無言。 最後,殺死老闆以維護正義並拯救其他**的人。 但陳桂林卻直接玩了“我一連拍九槍,看你死不死”的遊戲,專注以暴抗暴。 不要費心談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趕緊閉嘴。 至於那些看到組織領導人的死,但仍然痴迷的信徒,他沒有做更多的勸說和猶豫。 直接一一射擊他們,然後把他們送到物理提公升。 在這樣純粹的“邪惡”中,琢磨陳桂林筆下的**手無寸鐵的人是否合理,這些信徒是否無罪致死,主人公的**式的“正義”是否合理,顯得迂腐可笑。 “我只想說,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如此純粹的反派形象了,如此殘忍,如此大概率。 ”
被“大規模”宣傳騙了那麼多次這一次是真的客觀地說,《除天下三惡》的劇情並非沒有問題。 除了近期的抄襲爭議,警方與罪犯之間莫名其妙的同情,以及陳桂林決定自首的動機,都是牽強附會。 至於他被刺中腹部,連夜被活埋後掀開棺材蓋,殺四面楚歌的能力,基本上屬於科幻電影的領域。 但至少這是一部可以討論的電影——而且與同行相距甚遠,畢竟很多電影甚至不讓人想談論它。 “大規模”這個詞其實是近年來被觀眾聽到的。 去年年底,《涉水怒海》直接在海報上寫上了“建議十八歲以下觀眾慎重**”。
宣布時,左邊“突出了人性的邪惡”,右邊的“改編自現實故事”。 只是,如果你多看一點,你會發現這些“鱗片”基本上都停留在海報和短**片段上。 是 在宣傳視訊中邪精神騎士,一看正片就是嬰兒巴士。 以電詐為主題的《孤注一擲》,在社交平台上風靡一時的片段是王傳軍拜佛;
你以為會拍騙子頭目如何煽動,但事實證明,王傳軍連第二個男性都不是。
《消失的他》在宣布時,就用東南亞**和畸形的節目來吸引眼球。 結果美女和心理醫生都是演員,整部電影只有乙個反派。
涉水過怒海》,故事設定在失去女兒的底層父親,與包庇凶手孩子的富家母親對峙; 你以為這是乙個底層人民通過暴力反抗不公正的故事,但事實證明,人們告訴我,我的父親又愛我了。 後來,觀眾被騙了。 去年有一部以“有錢人侵犯女生”為題材的電影,被截圖出來宣傳袁紅在酒店裡的一場不言而喻的戲。
看起來拍得還挺大膽的,但觀眾卻養成了狼的心態。
這就像從超市買速食麵一樣,大家都習慣了包裝袋上的圖案,僅供參考。
直到“除天下三惡”端來了一盤手捲麵條,裡面有蔬菜、肉類和海鮮,比包裝袋豐富多了。
看完電影後,好奇地在短**平台上搜尋了電影的宣傳賬號,立刻明白了為什麼之前沒有火花。
這個宣傳文案的“小美大強”味道太熟悉了。
有一連串“主角演技爆裂”——阮景天真真演繹了死刑犯的行刑,5秒演繹了7種情緒;
有一條警示流,揭示了**組織例行公事的秘密——“他們的環環相扣的方法讓人脊背發涼”;
還有一條簡單的流,可以跟上熱點
然而,無論多麼花哨,在今天的觀眾眼中,它只是另乙個速食麵生產商。 直到有人看過,願意大喊:不,這是一家正經的街頭麵館。 廚師的廚藝不多,但至少食材很特別。 尤其是惡人未必會被繩之以法,也可能被改造成名利雙收的“尊者”,最終被更惡人消滅。
主人公懲惡促善未必是出於維護正義,也未必“止步於點”。
陳桂林在禮堂後自願自首,坐在警車前舉起雙手,向現場所有記者喊道:“我叫陳桂林! ”
這是乙個“大規模”,任何短暫的**宣傳都無法傳達。 當電影《預製菜》時,遇見“新鮮炒菜”。《除天下三惡》不配82分? 你會發現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因為盤點這幾年的電影,甚至沒有乙個坐標系可以與之相比。
如今,票房不錯的主流華語電影大概有兩種,一種是改編國外冷門IP,另一種是對經典名作的再創作,比如《誤殺》、《風神》等。
另一種是所謂的熱搜電影,或者說是短**電影——只要你找到乙個熱議的社會問題,或者某種公眾情緒的公約數,這個故事只需要粗略地圓潤一下。
並不是說這種拍戲只能拍爛片。
就像《涉水怒海》戳中了不少與父母關係緊張的年輕人,“年會停不下來! 這也讓很多農民工在電影院裡感覺很好。
只不過這些話題一大早就被社交平台嚼爛了,就連網友們都吵了好幾輪。
幾個月甚至幾年後,它再次被搬上大銀幕,被拍成新奇,難免會有酸菜和白肉填滿東北小酒館的無聊感。 (我不是說酸菜白肉不好。 )
不知道有沒有時間一邊看電視一邊做別的事情,劇情怎麼玩都無所謂,只要聽就行了。 如今,電影似乎正在成為“氛圍組”式的大眾娛樂,而不是文化產品。 創作者“在主題上創作”。
只要找到乙個在網路上熱議的話題,再請幾個口碑不錯的演員,就可以攢下一部“大寫實片**”。
就好比做一道數學題,公式和解決問題的步驟都已經確定好了,區別只在於看主創這次帶進來的數字是2還是3。 觀眾“以一種共鳴的方式”觀看了這部電影。
我看什麼電影取決於電影的主題是否與我相關。
看完《年會,我停不下來! “罵領導,有意識取悅性格的年輕人,在《火辣辣》中尋找力量。
在進入電影院之前,我就知道這2個小時會得到什麼,董事長一定是個好人,成功後賈玲肯定會拒絕雷佳音。 沒有人希望看到任何新的、不尋常的、異常容易被幾個標籤分類的東西。 但我們都知道,電影從來都不是那樣的。 “除三惡”。 這就像在商場裡,每個人都在賣預製菜,突然上桌了一盤辣椒炒肉。 也許它太鹹了,幾乎是熱的,但至少它是剛出爐的,有燒焦的味道。
現在你問大家,為什麼把一盤普通的炒菜吹到這麼神秘的高度? “因為我真的很餓,所以我什麼都可以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