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年的到來,很多出國的孩子也開始結束假期,回到自己的小家庭,踏上新的工作之旅。 在此過程中,一位63歲的母親徐阿姨和她的女兒發生了激烈的爭吵,這成為他們短短的7天年假之間的第三大衝突。
女兒一邊收拾行李,一邊生氣地對徐阿姨說:“媽,我再也不回來陪你過年了。 我放棄了假期,放棄了旅行,放棄了與丈夫和孩子共度新年的機會,這一切都是為了和你一起過新年。 但你為什麼這麼固執? 孫阿姨委屈地哭了起來:“你不回來就不回來了,你回家的時候,我會像老祖一樣供養你,但你還是不開心。 我老了,真不知道你喜歡什麼,你天天訓練我,讓我頭暈目眩,我不知道我的生命是怎麼結束的! ”
接下來,徐阿姨講述了女兒回家後休7天年假期間兩人的矛盾。 女兒農曆二十七年回來,結婚10年來第一次回家陪徐阿姨過年。 女兒為此得罪了公婆,她對女兒的丈夫大發雷霆。 儘管有這些困難,女兒還是毫不猶豫地回到了家。
女兒回家的第二天,她提出要帶徐阿姨去超市買年貨。 在水果區,女兒看中了一斤,賣了17斤9塊錢的橘子,但徐阿姨堅決阻撓,以為旁邊9塊錢9元一斤橙子比較划算。類似的矛盾在西瓜的選擇、稱重區和調味區也上演過。 徐阿姨總是選擇便宜的**商品,而女兒則堅持以正價購買優質商品。
在超市購物3個小時後,徐阿姨拒絕了女兒選擇的任何正價商品,最終導致他們甚至拒絕在結賬時花5美分購買購物袋。 女兒對此感到無奈,但她忍受著老人,讓她把剛才扯下來的食品袋換掉。 最終,兩人手裡拿著東西,艱難地把買的東西扛上了車。
在這七天的年假裡,母女倆的矛盾並沒有止步於超市。 跨年晚宴時,女兒做了6道菜,但對於剩菜剩飯,母親堅決反對扔掉,認為是浪費。 女兒堅持認為吃剩菜對她的健康不利,這導致了激烈的爭吵。 類似的衝突在新年的第一天再次爆發,當時女兒做了八道菜,但母親堅持保留剩菜。 這加劇了兩人之間的衝突,爭吵愈演愈烈。
農曆新年大五的早晨,女兒想拿個雞蛋煮熟吃,但當她開啟冰箱時,一切都變了。 從冰箱裡滑落的裝滿剩菜的盤子砸在地上,引發了新一輪的衝突。 女兒終於失去了耐心,把剩菜剩飯、鹹菜、臭豆腐都扔進了垃圾桶,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娘家。
徐阿姨對此感到愧疚和困惑。 她反思自己過去的生活方式,覺得自己沒能讓女兒的年假開心。 她對自己的飲食習慣持懷疑態度,但覺得這種生活方式對她來說已經足夠了。 女兒走後,她默默安慰自己:“女兒有女兒的命,走吧,不要互相干涉。 ”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能很難判斷徐阿姨和女兒之間的誰對誰錯,畢竟每個人對家庭和生活方式的理解都是獨一無二的。 或許,我們只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孝順父母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付出,更是對彼此內心的細緻了解。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相處方式,理解和尊重是建立和諧關係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