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5日,陳立夫離開台灣的第二天,全國改革委員會正式接管原**黨部的職能和權力,開始工作。 這是自 1926 年以來第一次有國家 *** 機構在沒有陳氏兄弟參與的情況下運作。 陳國富被剝奪了在台灣的所有重要職位,只保留了三個名譽職位:理事會成員、交通銀行董事和銀行董事。 然而,這些對於身患重病的陳國富來說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為他不僅身體狀況日益惡化,而且經濟也陷入了困境。
陳國富患有肺結核、胸膜炎、喉結等疾病,晚年併發,費用高昂,有些藥物甚至需要從國外購買。 以前,他強大到可以輕易解決這些問題,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他開始感受到生活的艱辛。
起初,陳國富出於自尊心,不願意向別人求助。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他不得不放下貨架。 他給交通銀行總經理趙迪華寫了一封信,詳細描述了他的困境,並要求支付兼職董事的差旅費。 趙迪華得知陳國富的情況後,立即送去馬車和馬匹費用,並請台灣國會秘書長洪蘭友轉達給蔣介石。 得知陳國富的病情後,蔣介石感到愧疚,批准了5000銀元的醫療費和緊急需要的特別費用。
1950年10月29日,在陳國富59歲生日之際,蔣介石和王儲蔣經國親自到陳國家過生日,親切地詢問了他的情況和情況。 雖然陳國富說他主要依靠中醫,但蔣介石勸說他“西醫還是靠譜的”,對他表示關心。 不過,即便如此,陳國富心中的鬱悶還是難以化解。
政治上的挫折和肉體上的折磨使陳國富飽受折磨,1950年成為他最艱難的一年。 為了打發時間,他計畫寫一本回憶錄,講述他過去40年的經歷和主張。 然而,他每況愈下的病情使他的計畫變得越來越困難。 朋友張靖江去世後,陳國富情緒激動,不捨地起身寫了一篇短文《悼念靖江先生》,提交《**》發表。 更多的老朋友相繼離世,這讓他的心更加沉重。
儘管身患疾病,陳國富仍然對內地和海外的局勢感到擔憂。 1950年12月,他非常高興地獲悉大陸召開了一次中醫藥會議。 面對兩岸嚴重對峙,陳國富的客觀態度尤為可貴。
1950年底,陳國富完成了回憶錄的第一部分《蘇徵的回憶》,這讓他松了一口氣。 然而,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掙扎著起床,寫了一篇名為《勸誡隨筆》的意見,表達了他對國民黨、**社會和生活的看法,並派人呈獻給蔣介石。
1951年8月25日上午,陳國富病情迅速惡化,經急診會診,醫生認為不可逆轉,於當日下午4時52分去世,享年60歲。 陳國富去世時,心中充滿了沉重的憂慮,被迫裝作樂觀。
陳國富在世時,為國家和人民做了一些好事,如參加辛亥革命、倡導抗日、治理淮河等。 然而,他把自己緊緊地綁在蔣介石的戰車上,頑固地反對共產黨和人民,最終成為悲劇的一部分。 陳國富逝世當天,國改委成立了殯葬委員會,多位重要人士紛紛表示哀悼。
1950年代台北的政治氣候給陳水扁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雖然他搬到台北後身體狀況有所改善,但遊客人數卻增加了,加劇了他的疲勞。 在台北,陳國富需要對自己的言論更加謹慎,這與他在臺中的自由心態形成鮮明對比。 1951 年 1 月 22 日,他的病情在台北悶熱的天氣中惡化,最終搬到了台北市青田街的一棟公寓樓。
1951年11月4日,陳國富的靈柩安葬在觀音山公墓,結束了他坎坷的一生。 雖然葬於台北,但他心中始終懷念家鄉吳興,對家鄉的山水和人文充滿了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