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曹詩評》。
源語言
是長江以南的一道好風景
溫 王同釗.
是長江以南的一道好風景
萬里綠意鋪滿了鮮血,血腥的飛彈摧毀了柔和夢幻般的村鎮,恥辱的印記印在了每個男男女女的臉上,春風吹走了多少流亡的哀悼?
是長江以南的一道好風景
桃花血湮滅了孩子們破碎的屍體,河裡,腐爛的屍體充滿了怨恨,火光,遠處,紅雲和春風在附近燃燒,他們不肯傳遞燕嫣的聲音。
是長江以南的一道好風景
到處都是鬥塵,游絲都粘不住妖春人的腳後跟。
朋友們,四月的你們還困嗎?
你,躺在你的土地上,也有你的家鄉,你的近親?
是長江以南的一道好風景
山上到處都是“秋燒”的春痕,誰的夢裡還蘊含著柔和的水和山的溫度?
祭祀鐘從高空敲響,滴血紅紅,你聽清楚了嗎? 這鈴聲響了——
長江南邊的春日清晨黃昏還能嗎?
1938年春末。
公升值
今天大家分享的是著名詩人王同釗的詩作《長江南邊的好風景》,王同釗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行者,畢生致力於文化事業,身居要職,創作作品無數。 這首詩寫於1938年春末,當時國家處於生存的危險之中,詩人寫這首詩是為了激勵和號召人民起來抗戰,反映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救國的熱切之心。 詩人以《是長江以南的好風景》這首詩為題,描寫了日軍侵華給長江以南村鎮帶來的痛苦和災難, 滿目瘡痍的場面令人震驚。“是長江南邊的好風景”這句話的美,與破碎的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進一步激發了人們的反日情緒和救國鬥志。 這首詩分為四節,下面將逐節分析。
在第一節中,詩人描寫了被飛彈摧毀的村鎮,千里綠地被鮮血染紅,村鎮被毀,恥辱和仇恨印在每個男人和女人的臉上。 詩人用了乙個問題:“有多少流亡的喪練被春風吹走了? “它旨在通過提出問題來喚醒人民起來反對日本人。 從歷史上看,在流亡中有很多這樣的哀悼訓練,這裡有一種從歷史中學習的感覺。
在第二節中,詩人描寫了被毀壞的孩子,鮮血流滿了田野,河裡腐爛的屍體仍然充滿怨恨,天空從遠處和近處燃燒著火焰,雲被染紅了。 面對如此慘烈的一幕,就連春風也失去了往日的心情,不再傳遞燕子雛鳥的清脆聲音。 詩人用擬人化的手法,藉著春風表達內心的憤慨,也是為了讓廣大民眾了解日本侵略者的惡行,喚醒人們奮起抗侵略、保衛國家。
在第三節中,詩人直接從現實主義的敘述轉向對人民的拷問。 到處都是戰爭,沒有人會還有心情去春遊,國家被毀了,春日再睏也睡不著。你躺下了,你的家還在嗎,你的親人還在嗎? 詩人不斷提出反問,只是為了讓人們思考災難的原因,然後醒來,站起來為國家和家人報仇。
在第四節中,詩人把春天描寫得彷彿被秋天的野火燒焦了,反映了江南村鎮四田被日軍炮火摧毀後的悲慘處境。 恐怕沒有人能真正入睡,更別說做個美夢了? 詩人的虛擬鐘聲在天空中被敲響,猩紅的鮮血滴落下來。 詩人這樣寫,完全是為了喚醒人們,表達反抗的緊迫性。 然後,詩人提出了一系列反問,試圖告訴人們,這個鐘聲不僅代表著時間,更是對國家危險的警告。
這首詩,在江南的美好風景與現實的強烈對比下,體現了救國的緊迫性,詩人引導人們認清現實,喚醒人民積極參與保家衛國的抗日鬥爭,同時, 體現了詩人的民族責任感。詩人以民族大局為根本,以詩歌的形式發起了反侵略鬥爭,在思想和認識上激勵和號召了還在沉睡的人們。 在四節中,詩人的情感不斷發展,產生了堅決反抗和抗爭的意念,那種緊迫感即將顯現出來。 而這首詩以連續的反問句的形式引導人們思考,進而激勵人們行動起來,也可謂是一首思想啟迪的詩。
扔磚頭領玉,談詩論詩,邊寫邊學,到此為止。 如果您有不同意見,歡迎隨時在評論區交流。 若有推薦詩,請留言讓我知道,一起享受,一起進步。 我是詩人曹葛明,歡迎關注,下一期詩評見!
王同釗(1897年2月9日-1957年11月29日),建三第三字,筆名西魯、榮祿。 現代作家。 山東諸城人。 1924年畢業於中國大學英語系。 1918年,“黎明”舉行。 1921年,他與鄭振朵、沈彥兵一起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 曾任中國大學教授、出版系主任,月刊《文學》主編,開明書店編輯,暨南大學、山東大學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山東省文聯主席、山東大學中文系主任、山東省文化局局長。 他是幾部小說的作者**。 1957年11月29日,他在濟南去世,享年6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