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唯一的黃種人已經從俄羅斯逃到了中國
卡爾梅克人是蒙古人的後裔,居住在俄羅斯聯邦卡爾梅克共和國,是歐洲唯一的黃色民族。 儘管俄羅斯歷來被認為是乙個亞洲國家,但從地理上看,俄羅斯的大部分領土都在歐洲,包括烏拉爾山脈和大高加索山脈以西近25%的領土,總面積約為427萬平方公里,甚至超過了歐洲其他地區的總面積。
傳統歐洲,通常是指北大西洋沿岸、地中海以北和烏拉爾山脈以西的地區,那裡的主要民族是高加索人。 但實際上,烏拉爾山脈以西和高加索山脈以北的地區也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歐洲。
這個有趣的事實是,在歐洲全白種人的背景下,還有乙個純正亞洲血統的黃色民族,那就是卡爾梅克人。 他們居住在俄羅斯北高加索聯邦區的卡爾梅克共和國。
卡爾梅克共和國位於高加索山脈以北,根據這一原則被歸類為歐洲國家。 事實上,俄羅斯人並沒有被歐洲人所接受,除了與天主教背道而馳的東正教之外,還因為歷史上與蒙古人、突厥人和其他亞洲游牧民族的深度融合。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是圖瓦族人,是蒙古族人,是俄羅斯化的蒙古族群。 在歐洲,有一句名言“俄國人的血在蒙古人的血裡”,這是由於蒙古人入侵帶來的悲慘歷史,使大多數歐洲人害怕蒙古人,從而對俄國人產生反感,甚至一些歐洲極端反俄分子稱俄羅斯為“白蒙古人”。
該模型具有明顯的俄羅斯背景,父親是俄羅斯白人,母親是蒙古血統的卡爾梅克人,他們是 13 世紀蒙古入侵歐洲留下的“廢墟”的後裔。
您可能更熟悉的另乙個名字是“土耳其人”。
1771年,東突厥歷經千辛萬苦回到祖國,最終選擇在新疆天山腳下的土地上定居,並與當地民族融合,形成了中華大家庭中獨特而重要的民族,被稱為“東方吐魯虎後裔”。
卡爾梅克共和國位於中國西部,是乾隆皇帝寫下“萬民東歸”題詞的地方。 2008年,中央電視台拍攝了一部名為《東方英雄傳》的電視劇集,以紀念突厥人艱苦回歸中國。
話劇《紅鵝》插曲由內蒙古歌手胡思演唱,歌曲表達了人們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天闊,大雁去哪兒? 在我心中是北方的故鄉。 ”
2008年中國電視劇集《東方英雄傳》描繪了他們在18世紀回歸祖國的壯麗篇章。 該劇由馬景濤、寧寧、司琴高娃等知名演員主演,講述了那些留在俄羅斯成為今天卡爾梅克人的土耳其人的故事。
經過近4個世紀的發展,卡爾梅克人和蒙古人在身體特徵上沒有區別,他們仍然保持著原有的黑發黃發**,以及對藏傳佛教的信仰。
他們與身材高大、面板白皙的東正教俄羅斯人形成鮮明對比,後者通常是金髮碧眼、白面板。
卡爾梅克人和蒙古人在身體特徵上幾乎沒有區別,自明朝末年以來,蒙古人和卡爾梅克人都信奉藏傳佛教。 埃利斯塔是歐洲唯一的佛教城市,有許多漂浮的佛、喇嘛和佛像,被譽為“歐洲的小拉薩”,如果你不告訴你這是乙個歐洲城市,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它是中國**或蒙古的城市。
埃利斯塔位於歐洲,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而被稱為“歐洲的小拉薩”。 那麼,是什麼讓這些蒙古人選擇來到歐洲並在這裡定居呢?
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個歷史之謎。
俄羅斯民族是俄羅斯的多數民族,約佔總人口的77%。 他們是東斯拉夫人,信奉東正教。 雖然卡爾梅克人的祖先衛拉特人最初是西伯利亞的游牧民族,但在 13 世紀蒙古人崛起後,他們很快就臣服於成吉思汗。
現在,學者們將衛拉特視為蒙古部落之一,將其包括為“林地蒙古人”,而不是“草原蒙古人”。
事實證明,蒙古帝國不是乙個單一的實體,而是由四個汗國組成,其中元朝擁有最大的領土。 13世紀,蒙古騎兵征服了歐亞大陸,俄羅斯和烏克蘭被統治了225年,因此許多俄羅斯貴族都是蒙古血統。
例如,俄羅斯帝國的開國皇帝伊凡四世被認為具有蒙古血統。 1242年,蒙古人摧毀了基輔羅斯,建立了金帳汗國,許多蒙古人移民到歐洲。
然而,隨著 1502 年金帳汗國的垮台,所有蒙古人都返回了中亞和蒙古。
原來,元朝滅亡後,蒙古人脫離了“**家族”,成為墨溪蒙古,與東蒙古同盟作戰,成為明朝的一大難題。
他們被稱為“瓦拉”,一度在著名的“土木堡事件”中導致十萬明軍陣亡,明英宗被俘,甚至一度在北京城下作戰,差點導致明朝早日滅亡。
明朝英宗皇帝在土木堡之亂中被瓦拉俘虜,但明朝並沒有因此而死。 這要歸功於俞乾的出色指揮,他成功地指揮了京師防禦戰,擊敗了瓦拉的入侵,並保住了明朝200年。
然而,衛拉特蒙古人的力量不斷壯大,他們發展了四個主要的部落聯盟,即杜爾伯特、準噶爾、霍肖特和圖爾古特部落。
實際上"卡爾梅克"這個名字來源於俄語,對吧"衛拉特"譯本。
在電視劇集《康熙王朝》中,準噶爾部落打算在明朝末年造反,在世界動盪不安的時候,衛拉特蒙古人的準噶爾部落逐漸壯大,試圖統治墨西蒙古部落。
然而,在 1627 年,準噶爾人吞併了整個天山地區,這讓 200,000 名土耳其人感到非常恐懼。 由於游牧民族無限期居住和安置的特點,他們沒有所謂的"家園"。
為了逃避準噶爾部的入侵,他們選擇逃跑並尋找新的牧場。
1628年,約20萬突厥人和胡特人從伊犁地區出發向西遷徙,歷時8個月穿越烏拉爾山脈,到達伏爾加河南部地區。
當時,這片無人居住的土地還超出了莫斯科大公國的範圍,土耳其人唯一的敵人是中亞的諾蓋人。 在戰勝諾蓋人後,土耳其人獲得了牧場,建立了圖爾加特汗國,並在那裡定居。
現在的吐爾古特蒙古人雖然定居在新疆伊犁,人口約25萬,但他們的好運並沒有持續多久。 在驅逐了諾蓋人之後,出現了乙個更強大的敵人,那就是沙皇俄國。
17世紀下半葉,沙皇俄國開始向高加索擴張,很明顯,他們的圖爾果汗國目標是不可避免的。
在17世紀,俄羅斯的擴張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他們被要求向蒙古人提供貴重物品以示尊重,但工業革命後,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不再像以前那樣,隨著外國槍枝和大炮的出現,俄羅斯人更加強大。
蒙古人再英勇再好,也無法與現代**相提並論,他們已經過時了。
在沙皇俄國的支援下,烏克蘭哥薩克騎兵和伏爾加德軍對突厥汗國發動進攻,奪取了土地並直接作戰。 很快,吐爾幹汗國實際上只是名義上的,雖然他們與準噶爾人和清朝有過接觸,但準噶爾人多次邀請他們回來,但每次都錯過了機會。
哥薩克人不是乙個民族,而是俄羅斯農奴,他們因反抗地主的壓迫而被流放到東歐大草原,後來被組織成武裝團體,成為沙皇俄國最重要的騎兵部隊。
在沙皇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人在黑海和高加索的戰鬥中,勇敢而熟練的土耳其人被迫參戰,成為前線的炮灰。 100,000 人中只有不到 20,000 人倖存下來,這使得土耳其人對沙皇俄國深惡痛絕。
在俄土戰爭中十次遭遇戰後,沙皇俄國最終獲勝並占領了克里公尺亞和高加索地區。 在沙皇俄國的同化政策下,許多土耳其人被迫放棄牧場,成為俄國地主的農奴,被迫放棄藏傳佛教,皈依東正教。
隨著徵兵人數的增加,土耳其人擔心俄羅斯最終會徹底摧毀他們,開始考慮再次逃亡,就像他們在 143 年前所做的那樣。
沃巴斯是《東方英雄傳奇》的主角,他的圖爾戈汗國實際上已成為沙皇俄國的殖民地。 當時,突厥酋長的兒子們也不得不被送往聖彼得堡作為人質,學習俄語並皈依東正教。
在1993年的電影《英雄歸東》中,有乙個場景描繪了聖彼得堡圖爾古特酋長的兒子。
1993年的中國電影《東方英雄》講述了1761年的故事,年輕的吳巴司登基後,沙皇俄國對圖爾古特的干預讓他無法忍受,於是他開始策劃“重返東方”的壯舉。
回國後,他被清朝封為清朝蒙古吐爾古特汗。 面對強大的敵人,他選擇了逃跑。 經過十年的準備和思想工作,土耳其人於 1771 年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然而,突厥人分別居住在伏爾加河兩岸,東部約有 170,000 名突厥人。 為了避免被沙皇俄國發現,他們迫不及待地等待西部的20萬土耳其人過河。
因此,他們不得不獨自出發。
伏爾加河將乙個民族的命運分為兩部分,西部的土耳其人在沃巴斯的領導下經歷了很多艱辛,儘管在途中他們遭受了俄羅斯軍隊、哥薩克人、哈薩克人的搶劫、惡劣的天氣和野生動物的襲擊也導致了大量人員和牲畜的死亡, 但他們最終成功了,可以說他們經歷了“九死一生”的危險。
經過140多年的流浪,1772年,突厥人終於回到了他們熟悉的故鄉新疆伊犁。 然而,他們的人口只有 70,000 人,還不到他們設定的一半。
當他們離開時,盤踞在新疆的準噶爾部落已經被清軍擊潰,所以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向清朝投降。 乾隆皇帝對自己的功績非常滿意,認為這是“萬民歸來”的吉祥之兆,於是親自刻下了《全突厥歸來實錄》和《吐爾古特人優撫實錄》,刻上銘文,立於河北承德。
Worbasi 的軍刀見證了圖爾古特回歸東方的歷史。 在清朝,突厥人從陝西和甘肅兩省獲得了400多萬兩的援助和無數的物資,讓他們感受到了家鄉的溫暖。
吐爾古特回歸東方,是中華民族團聚的象徵,是百年流浪者回歸故鄉的歷史時刻。
土耳其同胞在俄羅斯領土上的命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東突厥人的叛逃激怒了沙皇俄國**,其皇帝嘉芙蓮大帝以冷酷無情而聞名,這讓俄國人蒙羞。
結果,沙皇俄國直接廢除了圖爾戈汗國,並將其置於俄羅斯阿斯特拉罕省的管轄之下。
俄劇《葉卡捷琳娜二世》描寫了葉卡捷琳娜大帝的一生,曲折曲折。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卡爾梅克人被迫在俄羅斯軍隊中服役幾代人,否則將面臨滅絕的威脅。
卡爾梅克共和國國徽上的四個圓圈象徵著土耳其人面臨的嚴峻挑戰。 他們是蒙古人四大部落的一部分,但他們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或被迫參軍。
更讓他們心痛的是,他們的名字被廢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乙個新的名字——“卡爾梅克人”,有些人甚至認為這意味著“叛逃者”。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遭受了無盡的壓迫,幾乎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然而,即使在這樣的逆境中,他們也堅持不懈,堅持自己的文化和傳統,並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價值和尊嚴。
卡爾梅克人民的歷史是一部充滿挑戰和奮鬥的歷史,也是一段追求自由和尊嚴的不懈旅程。
在蘇維埃俄國成立初期,列寧實行“民族自決”政策,給予俄羅斯境內的少數民族自治權。 這一政策的實施,使被壓迫了數百年的卡爾梅克人民得以建立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實現民族獨立和自由。
值得一提的是,列寧的外祖母是正統的卡爾梅克婦女,他的導師列寧也是半個卡爾梅克血統,所以可以說列寧本人也有黃血。
由此可見列寧對各民族平等的重視和支援。
列寧是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是蘇維埃俄國的創始人,對人類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遺憾的是,列寧的一生在壯年時期結束了。
在他的繼任者史達林的領導下,蘇聯採取了“大俄羅斯主義”政策,不公平地對待其他民族。 其中,卡爾梅克人因戰鬥英勇而引起史達林的注意,許多卡爾梅克人被迫參軍,同時大量卡爾梅克人被轉移到中亞和西伯利亞的集體農莊。
在1941年的蘇德戰爭中,蘇聯軍隊徵召了大量士兵來抵禦德國的進攻,其中包括許多在蘇聯的蒙古士兵。 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蘇軍中有很多蒙古士兵,甚至還有一位名叫戈羅多維科夫的蒙古裔元帥。
二戰期間,蒙古人戈羅多維夫擔任蘇聯軍隊的騎兵元帥,率領他的軍隊從黑海到柏林。 當時,超過50,000名卡爾梅克人加入了蘇聯軍隊,其中包括幾乎所有年齡在18至60歲之間的卡爾梅克成年男性。
然而,儘管他們英勇戰鬥,但他們還是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據記載,超過20,000名卡爾梅克人在戰鬥中喪生,另有30,000人被俘。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一些卡爾梅克人不滿蘇聯的錯誤分類,選擇加入德國軍隊,組建了“黨衛軍卡爾梅克師”,與自己的同胞作戰。
這種現象在二戰期間並不少見,比如波羅的海三國,它們也有著共同的民族背景,但穿著不同的軍裝,與自己的同胞作戰。
1944 年: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愛沙尼亞人的大規模流亡 1944 年,一場關於愛沙尼亞人的內戰和 30,000 人的俘虜導致史達林對卡爾梅克人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
這一事件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愛沙尼亞人在蘇聯和德國軍隊之間作戰,只是在內部發生了內戰。 這種背叛和流放對史達林對卡爾梅克人的態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43年,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被廢除,所有卡爾梅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被強行流放到中亞。
流亡距離遙遠,條件惡劣,衛生條件差,飲食不良,導致約25%的卡爾梅克人死亡。 與此同時,這些流亡者與中亞的其他民族通婚,導致卡爾梅克人的身份幾乎完全中亞化。
這部電影講述了這段痛苦和悲劇的歷史,提醒人們戰爭和背叛的可怕後果。
1957年,赫魯雪夫上台,卡爾梅克人等流亡者得以返回家園。 雖然此時卡爾梅克人的人口剛剛超過10萬,遠遠少於300多年前,但他們終於能夠返回家園。
1989年,蘇聯糾正了卡爾梅克人民的非法和錯誤處置,恢復了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的地位,表現出對卡爾梅克民族的尊重。
這位蘇聯軍隊的卡爾梅克女老兵拿出了她年輕時的**,揭示了卡爾梅克共和國的人口困境。 該國人口只有約30萬,其中32%是俄羅斯族,13%是高加索人,只有55%是卡爾梅克人。
他們已經成為俄羅斯社會的邊緣人,被歐洲的高加索社會所忽視。 他們的生活條件和文化背景鮮為人知,迫切需要社會的關注和理解。
白俄人和卡爾梅克人一起慶祝蒙古節日,雖然卡爾梅克人由於強烈的自卑感而保留了許多蒙古傳統,如舉行那達慕會議、住在蒙古包裡、參拜神仙、信奉藏傳佛教等,但在俄羅斯人眼中,這可能只是乙個表演性事件。
卡爾梅克人被稱為“黃色哥薩克人”,是俄羅斯軍隊中的英勇戰士。 時至今日,卡爾梅克人仍是俄軍的重要新兵之一,俄軍還專門為他們配備了隨行喇嘛,以方便他們在戰鬥中祈禱。
卡爾梅克人是俄羅斯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軍隊中的代表性非常強,他們多次贏得軍事功績。 然而,這背後卻是卡爾梅克人經濟水平低、失業率高的不幸現實,以及大量年輕人選擇參軍的事實。
卡爾梅克人缺乏工業基礎和人口優勢,甚至沒有鐵路和機場,只有公路,這使得他們的經濟狀況處於俄羅斯的底部。
在卡爾梅克共和國首都埃利斯塔,儘管弗拉基公尺爾·普京在俄羅斯有影響力,但卡爾梅克人一直與土耳其人和中國其他蒙古族人保持著密切的聯絡。
1997年,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私下邀請圖爾古特的最後一位公主沃巴斯汗的第十二代後裔曼林拜訪伊莉斯塔。
直到今天,卡爾梅克人仍然尊重並稱中國沃巴西汗的後裔為“可汗”。
曼林是卡爾梅克的一名戰士,是沃巴斯汗的後裔,出生於1938年,現在是空軍上校和大學教授。 曼林是最後一位圖爾戈特公主,和她們的祖先一樣,這個國家一直堅定地站在歷史的風口浪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