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領域出現了不少熱點和主題,有點讓人眼花繚亂,但還是有一些熱點,從頭到腳都是嶄新的,甚至概念也只是提出時間很短,這裡就包括了新的質量生產力它包含哪些特定的行業和部門?
溯源,“新型質量生產力”最早是在2023年9月的一次座談會上提出的,當時的原文是“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加快形成新型質量生產力”。 這個詞乍一看並不難理解,字面意思是新興的、高質量的生產力,但太寬泛了,單靠它來理解,有的機構專門從四個層面來解釋“新”,即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行業,重塑新動能(資料**:浙商**)再用原文來源的前一句: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邏輯就理順了。 新的質量生產力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要實現它,我們需要用好兩個把握,即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那麼這些行業對應哪些行業呢?
這兩類行業的具體範圍可在2023年8月發布的《新行業標準化試點實施方案(2023年2035年)》中找到。 “聚焦新一代資訊科技、新能源、新材料、高階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民航、造船、海洋工程裝備等8個新興產業,以及元宇宙、腦機介面、量子資訊、人形機械人、生成式人工智慧、生物製造、未來顯示、未來網路、新能源儲存等9個未來產業。” 這樣解讀,這8+9一共有17個行業,才是新品質生產力的實際方向。
這樣看是不是覺得有點迷茫,哪條賽道受益更多? 對應A股,有哪些板塊?
在此基礎上,一些機構以更直接的方式進行劃分,相應的新質量生產率實際上是大科技、大健康、大製造賽道。 與A股相對應的是,大科技包括計算機、電子、通訊等,大健康包括醫藥生物,大製造包括電力裝置、機械裝置、國防軍工、汽車等。 (材質**:浙商**)。
現在我們已經對“新質生產力”對應的行業部分有了清晰的認識,如果我們根據每個子行業去尋找相應的指標,就會發現涉及的指標太多了。 有沒有乙個基礎廣泛的指數可以同時涵蓋“新質量生產力”的整個概念? 我們以目前市場上比較有代表性、風格迥異的幾個基礎較廣的指數為例,根據涉及的相關行業來看權重佔比,這些指標的相關性確實很高。 例如,CSI 1000 和 CSI 2000 的總生產率超過 50%,並且科技創新50強和科技創新100強的比例高達90%以上。
資料**:風能,2024 年2.29
仔細想想,這個結果並不意外,科技創新板的成立是為了扶持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這與新素質生產力所覆蓋的產業不謀而合!
當然,回到市場,無論理念如何創新,投資的出發點一定不能是單純的追逐熱點,能夠準確跟上市場風格轉換的概率非常小,我們資產布局的起點,最好是專注於中長期產業的成長空間!
風險提示:本材料僅為服務資訊,不作為推薦,不構成對投資者的任何實質性建議或承諾,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檔案。 投資者在投資前應仔細閱讀《合同》、《招股說明書》和《產品關鍵資料宣告》等法律檔案,充分了解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點,根據自身投資目標、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的基礎上做出理性判斷和審慎的投資決策和銷售適宜性意見,並獨立承擔投資風險。**產品歷史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指標表現不代表未來表現,產品詳細表現可通過華夏官網查詢**。 市場是有風險的,投資者需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