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新聞記者 謝湘楠3月2日下午,“不或否:王衛華水彩展”在深圳市南山區後海濱路萬廈中心C座20樓藝術空間舉行,展覽展出了藝術家王衛華近年來創作的110餘幅水彩作品。 本次展覽是王衛華的首次個展,充分展現了一位藝術教育家退休後在深圳的藝術探索。 展覽將持續至3月30日。
南都記者在展會現場了解到,王衛華是一名美術教師,是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也是AWS美國水彩畫協會會員。 退休後,她重拾畫筆,近幾年創作熱情達到高潮,在藝術道路上探索和嘗試,並在60歲時舉辦了首次個展。
談及自己的創作經歷,王衛華介紹說:“1986年,我獲得了安徽省第一名,從皖北小城市蚌埠考入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系油畫專業。 畢業後,她在一所大學和中學擔任了28年的美術老師。 除了教書之餘,他一心一意地操持家庭,照顧和陪伴女兒,從而打斷了他曾經熱愛的藝術創作。 十年前,我的女兒去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繼續她的學業,不久後我就退休了。 當我環顧四周突然空蕩蕩的家,愣愣地摸著空蕩蕩的中庭時,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這二十年來,我似乎在生活中找不到任何自己的蹤跡,那個不被貼上母妻標籤的獨一無二的王衛華? 我心中有一種東西被喚醒了,那就是烟花的塵埃中隱藏著對藝術的熱愛。 是時候找回自己了! 我終於拿起了畫筆! ”
王衛華說:“剛開始,我從傳統的水彩畫開始,前兩年主要畫山水花。 拿起畫筆的過程相當艱難甚至艱辛,時而迷茫,時而興奮,時而焦慮,時而質疑自己。 但重拾愛的勇氣支撐著我,鞭策著我,隨著我畫畫,我以前對藝術的熱愛和自信慢慢找回了,我的心變得更強大、更平和。 然後我開始創作水彩人物畫,我被現代主義時期的大師們所吸引,我開始專心研究現代主義時期的繪畫。 從野獸派到立體主義,從建構主義到包浩斯,從成就主義到超現實主義,從德國表現主義到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我吸收了不同風格的藝術營養,並將它們應用到我的水彩創作中。 從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我一直在嘗試和嘗試,尋求改變,在變化中產生新的靈感,在學習和改變中重塑自己,重塑我作品的面貌。 ”
王衛華對藝術的執著和熱愛也感染了她的朋友們,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吳曉麗就是其中之一。 吳曉麗在展覽開幕式上介紹,展覽名稱“Stop No”,是基於對王衛華藝術創作經歷的梳理和思考。 “華華教書育人20多年,她中斷了自己的藝術創作,但她對藝術的熱愛從未停止,藝術素養的提高從未停止。 雖然她停止了寫作,但她不止一次地喜歡它。 五十多歲重返畫筆後,薇華面臨諸多挑戰。 其中之一是題材的轉變,她選擇放棄熟悉的油畫,轉而使用水彩畫。 與油畫相比,水彩畫的受眾更少,使用起來也更難。 然而,薇華堅持選擇水彩作為表達媒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繪畫語言風格。 ”
吳曉麗認為,王衛華的創作有著清晰的時間脈絡,從她不同時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在材料、手法和風格上的不斷創新和進步。 她的藝術歷程從水彩畫到探索和吸收現代主義大師的技巧,並敢於嘗試立體主義和野獸派等各種風格。 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她的作品從傳統到抽象,既成熟又創新。 在過去的一年裡,華華一直痴迷於水彩人物畫的創作,她的作品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表達,用簡潔、朦朧、扁平的語言來表達當代女性,為觀眾提供了體驗女性世界的新視角。
王衛華的創作得到了深圳藝術界的肯定。 深圳著名水彩畫家張曉剛表示,王衛華有著非常開放的創作心態,非常善於吸收藝術的氧氣,近年來她把握了自己進步的方向,作品展現出青春的活力,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水彩語言,非常難得。
深圳公共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深圳美術學院)副主任楊曉陽認為,王衛華的作品展現了女性藝術家特有的溫柔細膩,她對女性的表演不僅捕捉了女性形態之美,更深入人心,展現了都市女性人格的精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