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小公尺舉行小公尺14 Ultra暨“人、車、家居全生態”新品發布會。
在本次發布會上,小公尺 14 系列的最後一款機型小公尺 14 Ultra 正式發布,價格:
12+256GB版本售價6499元;
16+512GB版本售價6999元;
16+1TB版本售價7799元。
小公尺 14 Ultra Titanium 特別版售價 8799 元,將於 3 月 12 日上市。
小公尺 14 Pro 鈦版 6999 元,16+1TB。
小公尺14ULTR比前幾代增加了500,三代(11 12 13 Ultra)的起價是5999,終於不堪。 而這個**公布後,不少網友都表示這個**太貴了。 有網友說,“公尺粉只是老而已,不富裕”,也有網友說,“要是有沒有衛星通話的版本就好了,便宜500”。總而言之,這個**似乎沒有太多的驚喜。
而小公尺 14 ultra 被稱貴,也讓我為小公尺汽車捏了一把汗,當然,汽車和手機的**不能簡單比較,但是啊,這背後其實反映了大家對小公尺產品的期待,似乎小公尺的產品只要打高階一點就會被吐槽。其實這個**,結合其產品實力和影象能力,不能說貴,最多也沒有太多的驚喜,相比華為Mate 60,我覺得它的價效比還是要高很多的。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發布的2023年高階手機市場報告,華為的高階手機市場份額將從2022年的3%增長到2023年的5%,而小公尺的市場份額僅為2%。
而公尺粉的購買力是另一件讓人擔心的事情,華為Mate 60系列機型剛推出的時候,也有很多人喊貴,但打完之後,卻比第三方渠道的官方價格高了不少**,而且動不動就漲價1000多, 而Pro版甚至不得不漲價2000多,這就是華為品牌的魅力所在。而很多人購買文捷M9 M7和AVATR 11,其實都是針對華為品牌的。
那麼小公尺的粉絲呢? 追求價效比的使用者是小公尺手機的忠實粉絲,他們注重產品的效能和比例,希望用最少的錢獲得最好的體驗。 據統計,公尺粉的平均月收入是7485元,但實際上,很多公尺粉的月收入可能達不到這個平均水平。
雷軍曾在微博發起民意調查,“你希望小公尺的第一輛車要多少錢? 投票結果顯示,選擇10萬元以下的人最多,佔比39%; 選擇10萬至15萬元的人數位居第二,佔比約27%。 可以看出,在公尺迷的心目中,這款車最好是入門級車型,一款價效比極致的車型,但問題是,這種願望可能與雷軍背道而馳。
小公尺汽車設定的目標是與保時捷、特斯拉相媲美,打造新時代的夢想之車,並做好外觀、易駕、舒適安全的移動智慧型空間。 這是雷軍在發布會上強調的,小公尺車90009是不可能的,140009也是可能的,甚至19萬都是笑話。 這就是矛盾所在,小公尺極高價效比的形象已經深深扎根於人心中,如果小公尺汽車的價格超過20萬,對公尺粉有多大的吸引力,就不得而知了。
當然,你說小公尺車不但賣公尺粉,還可以賣給中產使用者,但是沒有品牌優勢的小公尺車,與同級別的產品相比,恐怕很難拉開差距,如果不是公尺粉,有多少中產使用者願意花20多萬來支援乙個新車品牌?
雖然小公尺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打入高階市場,但至少在2024年,小公尺手機還沒有成功,而現在,小公尺的高階夢想,小公尺汽車有必要成功嗎? 在我看來,小公尺汽車可能只能接受“高價效比”的命運,在定價方面,如果不能設定驚喜**,那麼小公尺汽車的起步可能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