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在央視財經《對話》節目中,董明珠回應了此前關於“年輕人不應該把賺錢當夢想”言論的爭議。 她說。
我們公司剛成立的時候,是原裝從國外進口的室內機,然後格力自己組裝了室外機,然後拼湊起來,成為格力的空調。 為了賺錢,我們更多的業務員拿出機器,撕下商標,然後貼上進口品牌的商標,這樣可以賣更多的錢。 你認為這種錢應該賺嗎? 它不應該被賺到。 你必須賺錢,但你不能為了賺錢而活著,你會不惜一切代價。 所以,我不認為年輕人賺錢是你的夢想。 《對話》董明珠年輕人不把賺錢當成夢想,從董明珠的例子來看,認真聽也沒什麼不對,但很多網友並不買賬。
這可能有三個原因。
首先董明珠舉的例子,沒有達到這麼大的概括。
格力的一些推銷員為了賺更多的錢,把商標撕了,貼上進口品牌,賣錢多賣。 這是公司制度的問題,可以簡單地歸咎於人的問題,也可以大方承認是管理上的漏洞。
其次格力的這些推銷員並不能代表所有年輕人。 有些人貪婪,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這樣做,找伴侶就是這樣,做獎學金也不例外。
如果你想賺錢,你會不惜一切代價嗎? 顯然,也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
第三如果是老人被抓,或者老少皆宜,結論會是什麼?
賺錢不應該是老年人的夢想“;
賺錢不應該是我們(所有人)的夢想“?
相反,自古以來,金錢就被用來衡量夢想。
窮了就乙個人好,好人就好,好人就幫天下。
當你沒有錢的時候,你只關注自己,當你有錢的時候,你看到了這個世界。
馬斯洛有乙個需求理論,他認為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漸進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和愛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實際上,你把要求替換了兩個詞夢想,這也是事實。
生理夢想,安全的夢想,歸屬和愛的夢想,尊重的夢想,自我實現的夢想。
也就是說,你要先滿足吃喝拉扎爾的夢想,然後才會有婚姻和愛情的夢想,最後你才能談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夢想。
所以,你可以說夢想是有階段的,但你不能否認乙個人的夢想是分階段的。
比如小時候,你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旅行者,長大後只想賺錢養家餬口。
而這個夢想一點也不羞恥。
無論哪個時代,迷茫與悲傷都是青春永恆的話題,年輕人的夢想總是在猶豫中尋找方向。
80後、90後,甚至00後,我們現在都被視為年輕人的新生力量,國家鼓勵生二胎,社會希望消費多,多納稅,半城空置的房子都是我們自己買的,有父母要贍養,有孩子要吃。
這些都是我們的夢想。
如果夢想需要用錢來實現,那麼為什麼不讓錢成為夢想呢?
至於會不會肆無忌憚?
還記得賺錢的初衷,在規則中尋找生存的機會,會不會越界?
最後,對滿是父親的董明珠說一句話:
今天,我們把賺錢當成夢想,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像你一樣,有選擇自己夢想的權利。
董明珠是個活不下去掙錢的年輕人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