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香港電影曾經多麼輝煌,現在又是多麼的尷尬。
早在90年代,港片衰落的話題就誕生了,但千禧年前後,香港電影業還是貢獻了不少“回報”。
過去,大家都會傳話:“港片不好,明星老了”。
事實上,當香港電影在90年代開始走下坡路時,它們在內地市場的輝煌可能才剛剛開始。
以往,內地電影本來就沒有春節檔的概念。
春節前後,大家基本上都在家度假,沒人去電影院。
直到1995年農曆新年的第一天,成龍的《紅扇區》在內地上映,票房削減了9500萬。
從那時起,春節就成了熱門的日程安排。
在《紅迷地帶》中驚天動地的跳躍,成龍跳進了荷里活)。
《紅扇地帶》不是第一部進入內地的港片,但它讓港片看到了內地市場的巨大能量。
擁有極具影響力的頂級明星,香港電影大多能在內地市場贏得好票房或獲得超自然的聲譽。
《西遊記》是典型的票房差口碑爆裂)
時光荏苒,近30年過去了,香港電影在內地的處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不久前的春節檔中,只有一部陸港合拍片《紅地毯先生》。
然而,上映沒多久,口碑和票房就冷了下來。
據稱,“紅地毯先生”的費用為 2大概是6億左右,要想收回成本,至少要拿下10億票房。
春節期間,這個**只賺了8000多萬,前景不容樂觀,只能撤檔重新上線。
其實劉德華這兩年一直很活躍,光是2023年,他就出演了幾部由他主演的**,但大部分的反響平平。
比如他搭檔的《潛行》林家棟、《金手指》的梁朝偉,這兩部電影都是在年底上映的。
收視率在及格線上下徘徊,票房不理想,賠錢是肯定的。
隱身甚至只有 55)
曾經在內地打造春節檔的成龍,最終沒有加入今年春節檔的混戰。
回顧整個2023年,他只有一部《龍馬之魂》在內地上映,勉強拿到5部3分,評論區最熱門的評論是“無聊”。
但如果把成龍放到《雙星期一》的組合裡比較,他還是稍微好一點。
周潤發自2018年《無雙》的超自然表演以來,已經沉寂了五年。
2023年,他出演了一部名為《別叫我“賭神”》的電影。
內容可以概括為浪子的賭狗爸爸帶著自閉症兒子回去找自己。
劇情混雜了周潤發拍攝的《賭神》和《阿朗的故事》等故事元素,再加上他戲外奔跑的愛好,片名被抹掉了“我不是藥神”。
新舊噱頭一鍋燉,我想提4個8分不足為奇。
現在是 2023 年,我還在看小馬哥點點香菸的鏡頭)。
比起多做多錯,周星馳的選擇是不犯錯。
畢竟,他最近執導的電影是2019年的《喜劇新王》。
距離他主演的上一部電影《長江七号》已經過去了16年。
周星馳未來新片,除了遙遠的《少林女足》之外,只有短劇與短**平台合作。
看海報,我覺得又是一部“情懷”的作品。
港片走到現在這個地步,真的只是因為這些港星老了嗎?
我不這麼認為,做演員是一輩子的職業,人會變老,但演戲可以持續一輩子。
香港電影真的要老了。
過去香港電影的型別很多,通過不斷的嘗試,已經探索了許多金色的招牌,比如警匪犯罪片。
這類片往往熱血刺激,能容納兄弟情誼、正義感等多種元素,受到市場歡迎就不難理解了。
然而,幾十年過去了,仍然有源源不斷的警匪片在製作,但內容並不新鮮。
去年12月,不到乙個月,《斷點》、《怒潮》、《潛行》三部警匪片相繼上映。
張家輝、劉德華、林家棟,演員名單上的名字家喻戶曉,大家也都貢獻了靠譜的演技。
但可惜的是,三部電影的平均分都不到6分,最直接的原因是題材太舊了。
一部是黑幫背景的復仇片,警察和土匪進入遊戲,挑起黑幫內訌。
另外兩部都是毒品犯罪片,而且都是臥底特工,而且都有黑白搖擺的人物。
不管是哪一部,似乎都是從以往經典警匪片中抽取關鍵詞,混雜重組的產物。
如果這些**只是勉強基於熱場面,還是能讓人看一看的。
2024年農曆新年正七上映的《破戰》,實在是有點尷尬。
在2019年的開幕式上,《破戰》的製片人強調,這是一部院線電影。
上映時,這部**選擇在影院和網路上同時上映。
即使有“雙重保險”,《破戰》首日票房也只有160,000,發布後 9 天內只有 8 個一萬。
誰能想到,2024年,有的人會擁有數十億的電影票房,而有些人的票房將不足10萬。
在評分方面,與票房表現完美契合,拿下豆瓣評分3分3。
捂住你的名字,看看結果,就覺得這就是什麼樣的野雞網大。
看看演職員表,導演彭發是《無間道》的剪輯師,還輸出了香港恐怖片的巔峰之作《見鬼》。
吳振宇和任大華雖然不敢說沒有爛片履歷,但都是名氣已久的經典港星。
《破戰》最大的瑕疵還是在題材上。
這部電影於 2019 年開始,並於次年完成。
如今票房口碑滑鐵盧已經上映很久了,看來是乙個早就寫透了的題材,劇情極其拖沓,剪輯缺乏流暢,缺陷多。
對於這種套路重複、缺乏深度的模式化電影,觀眾早就產生了審美疲勞
除了拘泥於警匪片等老題材外,港片也喜歡搞概念再現和續集。
未來,大家都可以在電影院看到《反貪風暴6》《追龍3》《新警力故事2》《尖峰時刻4》《十二生肖2》等續集。
都是經典IP,但按照現在的**拍攝情況來看,這些**的口碑和票房,實在是難以想象。
老化的香港電影需要創新,但到時候,新題材由誰來演繹,誰來執導?
如今的港片主演確實讓大家在審美上有些疲憊,但我們可以看看目前港台娛樂圈人才匱乏、審美降級的局面。
真的是新人接任主演,甚至連幾點話題性的電影,恐怕都很難拍出來。
或許這是轉型的必要陣痛,但誰願意早早承受這種陣痛呢?
2024年前後港片屢遭挫折,同期內地電影表現如何?
去年年底,當港片層出線時,內地的圈外作品是《三隊》和《年會停不下來》。
《三隊》也涉及警察和土匪的主題,但它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是一部現實主義電影。
影片的滄桑之下,充滿了一種信仰感,一種對正義與正義的呼喚。
《年會停不下來》是一部聚焦農民工的歡樂鬧劇,在歡笑和罵罵咧咧中,有宣洩和安慰,也有感人與勵志。
票房不錯,也讓“對齊粒度”和“老公感”的熱詞在社交**上走紅。
與這兩部熱播同時出戰的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斷點》、《怒潮》和《潛行》,誰更受觀眾歡迎是不言而喻的。
在香港電影在內地市場失敗之前,最先走下坡路的是歐美商業大片和酷片。
電影技術和特效可能已經達到了發展的平台,很長一段時間沒有2D到3D的創新。
觀眾在大銀幕上看到了太多的科技特效,也看到了太多精彩的畫面。
如今,大家的消費觀念越來越實用,注重體驗。
電影院數量的急劇增加,各種電影節、電影節的舉辦,也讓觀影群體越來越大,很多人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在當今的電影市場中,消費者更喜歡本質真實、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看完能引起共鳴的電影。
因此,在內地市場對歐美大片祛魅之後,港片也開始裸泳。
曾幾何時,王晶是香港最多產的導演。
雖然他拍的大部分電影明顯都是爛片,但很多經歷過那個時代的電影製作人都非常感激他。
因為在香港電影業奄奄一息的時候,只有導演王晶在不停地工作,讓每個人都有工作可做,有飯吃。
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有人稱他的行為是“為港片救火”。
這些年來,香港電影的火花多次燃燒,許多所謂的“救命之作”誕生了。
目前港片的產量不低,每年都有不少新片要上映,但我覺得這顆火花不僅沒有迸發,反而更令人擔憂。
作為香港電影的忠實粉絲,我還是希望香港電影能變得更好。
或許香港電影市場本身的量限是客觀存在的,是無法改變的。
當時,整個亞洲都是成龍的票務倉庫)。
但在題材上,港片沒有禁忌,也可以抬眼看世界,俯視獅子山下的現實生活;
在製作方面,香港電影善於依託成熟的電影產業體系,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爭取更大的利潤。
這些都是香港電影的特點,都是純粹的“港味”。
希望香港電影能早日找到下乙個“金招牌”並“收支平衡”
至於那些上了年紀的港星,我希望新人能早點嶄露頭角,幫他們分擔港片的重擔。
不要讓這些承載著幾代人記憶的老牌明星被動地“丟掉節日”。
當然,也希望老前輩們也能振作起來,以後給大家帶來一些驚喜。
你對香港電影有什麼記憶?
你如何看待這些資深的香港明星?
歡迎在評論區發言,一起討論!
今天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再見 本文**來源於網路。
編輯:阿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