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
放下電話,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忘記帶手機就像失去靈魂一樣。
只有拿起手機,看看小**,刷一下朋友圈,玩個小遊戲,買點東西,才能安心。
在不知不覺中,時間已經過去了,生命也過去了。
手機裡的垃圾一點一點地倒進生活,生活正在慢慢走下坡路。
你低頭看手機的方式,冷落那些真正關心你的人。
看過公益廣告。
一位住在深山裡的70多歲的老奶奶要求工作人員安裝無線網路。
工作人員很疑惑,奶奶沒有智慧型手機,為什麼要安裝網際網絡?
奶奶說:“過年的時候,我的孩子和孫子都回來了,但是沒有網際網絡,所以他們不能留下來。 有了網際網絡,他們能夠停留更長時間。 ”
工作人員說:“他們都低頭看手機,怎麼可能在乎你。 ”
奶奶笑道:“看他們玩手機真好。 ”
事實上,類似的情況不僅發生在家庭中。 越來越多的社互動動應該是通過手機,在聚會上,每個人都拿出手機以避免尷尬的對話,或者通過手機,把工作帶入“晚餐”。 當你外出旅行時,你花在看手機上的時間比看風景的時間還多。
在一次朋友聚會上,五人中有三人正在看手機。 在談論與某人有關的話題時,對方只是說“嗯”,這很無聊。
在談話的最後,它是“無話可說”。
當你開啟手機,可以聯絡到千里之外的人,但父母和孩子卻成了“網友”,親戚、朋友、同學和同事成了“群友”。 放下電話,大家都說不出話來;偶爾也是網友的見面會,熟悉又陌生。
傳送紅包、表情包、**線上資訊,大家都很活躍,但如果你真的想談嚴肅的事情,或者你想關心誰,你就會“傻”了。 如果想借錢,恐怕對方連一條訊息都不回覆。
低頭看手機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所以抬頭看人,你就不習慣了。 要建立關係,雙方都需要互動,而要破壞一段關係,一方可以遮蔽和刪除它。
總是羨慕手機的人,你的生活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越來越多的人將手機裡的“垃圾”帶入生活,把生活變成了“垃圾場”。
開啟線上平台,觀看直播。 “哇,這麼多人買書”。你一興奮,就跟著大家去買書。 然而,這本書寄回家後,他很少認真閱讀,更不用說完整地閱讀了。
我的乙個朋友,跟著某個平台的主持人,買了幾十本書放在他的桌子上,但他乙個都沒看。 因為書枯燥乏味,所以並不像主持人說的那麼“豐富多彩”。
有乙個小小的**告訴你要去做某道菜。“好了,顏色和味道都齊全了”,你頭腦發熱,所以按照對方的要求買了不少原材料。
但是你做的菜味道不好。 仔細想想,教你做飯的人在北方,而你是南方人; **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聞”的; 有的吃得津津有味,擺姿勢,不是菜的味道真的很好。回想起來,你真的浪費了很多食材,還真花了不少錢。 有人教你做,你很高興。 畢竟,如果你和大家一起鍛鍊,你就不會偷懶。
可悲的是,你扭傷了腳。 因為你根本不是“運動員”,也不是健身教練。 你不僅長得不好看,還傷害了自己。
有人在手機裡喊了一聲“公尺飯,打折成'一'”,你被感動了,動了動手指頭,買了幾十斤。 下班的時候,順便問了一下門口的糧油店——哎呀,別人打折的東西,還是比糧油店裡的貴。 另外,你必須自己背著上樓,你不能享受“送貨上門”服務。
永遠記住,要幸福地生活,你需要“拒絕買,買,買”。 低價的東西往往是乙個毫不費力的坑。從人到人買,我買,只有一步之遙。 你總是盯著手機,很難克制自己。 別人的幸福是別人的,你的幸福也是你的,但你總是在模仿別人,追隨別人,在迷茫中,你喊著“做你自己”的口號。
用手機教育下一代,是乙個家庭最大的悲哀。
父母很忙,孩子很吵。 家長們急著拿出手機:“自己玩吧。 ”
孩子抱著電話,安靜了下來。
不知道是哪一天開始的,孩子開始抓手機,偷偷看手機,給一些垃圾遊戲充值。
孩子上初中、高中的時候,家長整天焦急罵罵——拿著手機,有用嗎?
家長們從來沒反映過孩子喜歡看自己的手機,手機是父母培養的,但培養的過程很長,很隱蔽。
客廳裡,家長們抱著手機笑了起來。 孩子們如何對筆和家庭作業本感到自在? 孩子不是聖人,不能“擺脫外在事物”。也有很多人認為,如果你正確對待你的手機,你可以從中找到很多有價值的資訊。 例如,一部古代文字的電子版,一部有價值的電影。
父母有好主意,但越有價值,對孩子的吸引力就越小。
手機真的不能教育下一代。 孩子不是神,他們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自律。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寫道:“科技公司知道是什麼導致了大腦中的多巴胺激增。 他們的產品採用“劫持技術”來引誘我們並創造乙個“強制迴圈”。 ”手機裡的垃圾快樂勢不可擋,這是別人的伎倆。 你應該保持理智,記住三個關鍵步驟。
首先,現實生活。
網路中的生活是屬於別人的,你應該關注自己的生活圈子。 看看你周圍的人以及他們需要什麼。 放下手機,聊聊天,散散步。 最關心的是不會使用手機的老年人。
第二,選擇權。
你需要什麼和喜歡什麼,一定要弄清楚。 凡是不需要的,都不要邀請進入生活。 不要為你的“低智商”買單。
第三,以言行教導。
你不必強迫周圍的人去做,但你應該嚴格地修身養性。 良好的環境會帶來良好的教育。 不要用兩把尺子來衡量人。
毛姆曾經說過:“為了讓靈魂平靜下來,乙個人每天必須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情。 ”生命是寶貴的,要坦誠地活著。
手機雖然好,但要自律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