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於我們黨在解放戰爭初期決定進軍東北的歷史,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同志在去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期間,做出了獨立決定。 另一種說法是,黃克誠將軍提出了乙個建議,做出了決定,認為沒有黃將軍的建議,就不可能向東北派兵。
然而,歷史就在那裡,是無法改變的,我們需要從頭開始梳理它。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乙個優秀的政治家和戰略家,不是一時衝動或一時興起做出的戰略判斷或決定,而是通過對當前形勢的長期觀察和研究,根據形勢的變化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把握的結果。 這是乙個需要長期思考、醞釀、論證和準備的過程。 對於東北局勢的把握和決策,**經歷了如此漫長而謹慎的過程。
事實上,在抗日戰爭的困難時期,**已經開始構思戰後戰略。 1942年7月9日,他給暫時留在山東的***發了一封電報,提出了乙個戰後的想法,說如果日本戰敗,從中國撤軍,就必須把新四軍和軍隊集中在華北黃河以南,甚至整個八路軍和新四軍必須集中在東部三省, 為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持續合作創造條件。由於這只是乙個初步的想法,他指示***不要傳播這個詞。 隨著事態的發展,1944年,在一次會議上,正式提出了開展滿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並指示金察冀分局、山東分局等成立滿洲工作委員會,動員和領導一切可能的力量開展滿洲工作。 1944年11月23日,在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主席團會議上,**再次提出東北問題,說如果蔣介石失去中國的土地,我們就會在那裡。 還要準備幾千名幹部去滿洲。 這些都表明了我們對東北問題的關心和思考。
1945 年,隨著 2 月的雅爾達會議和 5 月德國的無條件投降,日本侵略者的時代已接近尾聲。 ** 在5月27日召開的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向東北派兵的計畫,即向東北派兵15萬至20萬人組成20至30個旅,並反覆強調東北的重要性,認為東北四省對勝利至關重要, 並希望一些東北人能夠當選為候補委員。1945 年 6 月 10 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再次強調了東北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經濟優勢方面,人們認為擁有東北將為中國革命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中國革命還不牢固,因為我們的根據地仍然依賴手工業, 缺乏大型和重工業,在地理上沒有統一。
從1945年8月開始,一流戰略構想開始全面實施,不再只是思想政治動員或戰略構想的訊號。 8月12日,冀東三個軍師的部隊奉命向承德、赤峰、瀋陽進軍。 山東萬義部隊迅速準備出發,準備向東北進發。 8月18日,**給山東軍政司司長李煜、小華髮了一封電報,命令萬毅的部隊調往東北,從河北到熱河的邊境待命,並指示盡可能動員東北所有幹部到萬毅的部隊。 8月19日,金綏軍區政委林峰奉命率領延安1200餘名幹部向東北進發,預計一周後抵達。 由於當時政治環境的限制和國民黨的法律地位,東北的行政權力仍然掌握在國民黨手中。 同時,由於蘇聯與國民黨簽訂的中蘇條約,對我黨的援助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因此,我軍能否順利進入東北開展活動尚不確定,但先派一些幹部進駐開展工作應該不成問題。 部隊進入東北只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決定。
1945年8月28日,**、***王若飛飛往重慶進行重慶談判。 在趕往重慶之前,**已經做好了周密的安排和安排,包括黨內事務和各根據地的事務和人事安排。 **主席,並加**彭震為副書記,保證***和***參加重慶談判後,**仍能有五人討論和部署各項事務。 特別是,為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做出了安排。 首先,他向***等離開延安前線的人解釋,應該放手戰鬥,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危。 他們玩得越好,他們就越安全。 隨後,黨內通告下達,指示只要國民黨入侵,只要我們有足夠的把握,就堅決反擊,堅決消滅敵人。 要麼我們不打,要麼就打就贏,我們永遠不會被敵人的氣勢嚇倒。
綜上所述,制定進軍東北戰略方針,是經過長期考慮和形勢變化後作出的重大決策。 東北戰場的部署和推進工作在中國共產黨制定的戰略框架內有序進行,中國共產黨在代主席的領導下忠實地貫徹了戰略部署。 至於黃克誠的主張,是1945年9月15日提出的,是東北大戰略開始後具體提出的具體建議。 這個建議只是關於具體部署部隊的建議,並不影響到東北本身出兵的大戰略決策,只是針對具體情況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