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難以在短時間內組織有效的反擊。 同時,日軍利用美英軍隊防禦力量的薄弱,向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發動進攻,進一步滲透東南亞地區。
在東南亞,日本人不僅襲擊了珍珠港,造成了重大損失,還虐待了被俘的美國士兵,這被稱為“巴丹死亡行軍”。
這些殘暴行為讓美國人難以接受,於是美國利用其強大的工業實力,迅速集結力量進行反擊。
1942年初,美軍發動了一次象徵性的杜利特爾空襲,為了徹底解決後顧之憂,日軍決定攻占中途島,以期完全控制西太平洋地區,同時扼殺美軍的反擊。
然而,日本海軍除了傲慢之外,沒有意識到它的密碼已經被美軍破解了。 進攻中途島的日本隊似乎被困在了乙個陷阱中。
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爆發,美軍憑藉情報優勢和僅存的三艘航空母艦為核心,組成零時艦隊,成功擊敗日本聯合艦隊主力。
在這場戰鬥中,日軍的四艘旗艦航空母艦全部被擊沉,332架飛機被擊落,一些優秀的海軍航空兵部隊也損失殆盡。 這場戰鬥徹底改變了太平洋戰爭的局勢。
為了切斷日本的海上生命線,為進攻日本本土提供戰略支援,美軍決定進攻菲律賓,日本也將其視為生死攸關的要點,決定堅守,雙方於1944年在菲律賓交戰。
在這場戰役中,日軍妄圖力挽狂瀾,集結了35萬餘兵力,其中包括8個步兵師、1個坦克師和4個獨立混成旅。
同時,他們將聯合艦隊的所有主力艦投入戰鬥,包括4艘航空母艦,9艘戰列艦,19艘巡洋艦和34艘驅逐艦。
在美國方面,他們投入了與日本相當的部隊,在海上投入了日本海軍的數倍,有35艘航空母艦參加了戰鬥。
9月中旬,他們開始轟炸菲律賓等地的日本機場,以奪取制空權,並降落在萊特島。 最終,在 10 月 23 日至 26 日,日本決定與美軍進行決戰,太平洋戰區的最後一場重大海戰在雷伊泰灣爆發,這就是所謂的雷伊泰灣戰役。
這一次,美軍的絕對優勢讓日本海軍無能為力。 從噸位上可以看出,美軍投入的艦艇超過133萬噸,而日本海軍只有73萬噸。
加上日本空軍飛行員的損失,日本聯合艦隊實際上解體了。 如果沒有海基和陸基航空的支援,這場戰役對日本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
12 月 25 日,美軍成功占領了萊特島,隨後的戰鬥集中在呂宋島。 島上駐紮著28萬日軍,還有日軍的戰役指揮部。
到1945年初,美軍已經開始在呂宋島北部登陸,此時日軍已經失去了海軍支援,補給困難,戰鬥力大大降低。 這時,他們接到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擊敗了美**隊的假訊息,於是在灘頭陣地進行了反登陸。
然而,在美軍強大火力的打擊下,日軍損失慘重。
在美軍的猛攻下,日軍被迫撤退到北部地區。 然而,由於補給短缺和疾病的蔓延,島上的日軍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非戰鬥消耗,甚至自相殘殺。
據統計,到7月戰役結束時,日軍在呂宋島的損失達21萬人,共損失50萬人。 這場戰鬥徹底摧毀了日本聯合艦隊,切斷了日本的海上補給線,為美國空軍轟炸日本本土提供了前沿基地,也加速了日本的失敗。
而那些曾經殘暴的日本士兵,最後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這是日軍在二戰中遭受的最慘重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