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上週,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候選人名單,上海28人入選。 令人欣慰的是,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新的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傳統,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和藝術家的培育、發揚光大,逐漸成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如今,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慧對各行各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未來很多工作崗位將被取代。 但另一方面,非物質文化遺產,幾乎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通過師徒、口傳的方式傳承下來的,需要數萬小時的培訓才能完成學習。
今天,本報推出《非遺新傳》系列報道,走近了幾位國家層面的代表性傳承人,包括晚年的“守護藝術家”、傳承祖傳技藝的新生代、傳統產業的領軍人物。 記者走進他們的工作室,看到了他們獨特的技藝,他們的細心教學,以及他們如何通過堅持和創新,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傳承下去。
今天,第一篇《國家級多雲軒木版水印傳承人鄭明川》發表。
唐伯虎的《秋風扇》是上海博物館的珍品,目前正在“與達文西對話”特展中展出。 在位於延安西路593號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保護示範基地,這裡再現了唐伯虎的這幅代表作,雕刻精美,書畫典雅,水墨色彩恰到好處,原作中的印章清晰可見。
這幅唐伯虎的《秋風扇》圖畫,就是通過木版水印技術再現的。 木版水印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傳統雕刻印刷技術,是高度仿製中國書畫的傳統工藝,被公認為中國頂尖的複製技術。 它以文學的優雅為背景,承載著傳統文化中的藝術情趣和文人精神。 在日前公布的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多雲宣木版水印傳承人鄭明川上榜。
鄭明川說:“裝裱精美的木版水印書畫,讓唐伯虎、張大千、程世發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飛入老百姓家中; 五顏六色的紙張讓日常寫作充滿儀式感,現在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這讓我們對傳承這項古老技能充滿信心。
圖片說明:木版水印 攝影:新民晚報記者肖俊偉(下同)。
每乙個都是“獨一無二的”。
從南京路附近的一家小紙扇店開始,120多年來,木版水印從未被打破。 多雲軒信箋是現代上海的文化符號之一,鄭明川從小就迷戀上了。 鄭明川出生於1974年,從小在乙個工匠家庭長大,父親是一名木雕師。 2000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後,他放棄了成為畫家的夢想,加入了朵雲軒,從事木版水印工作。
木版水印是繪畫(素描)、雕刻(雕刻)和印刷(水印)三種技術工藝的組合。 通俗地說,木版的分層“部分”被組裝成乙個完整的畫面,與原作相同。 鄭明川最初從事的是木版水印的第一道工序——素描。 木版水印的所有製作過程都依賴於手工,因此每一件木版水印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產品”。 由於溫度和濕度、雕刻的磨損程度、顏色的排列方式以及油墨顏料的厚度,作品的質量很難用肉眼區分。 有人說,木版水印是“深坑”。 但他從不厭倦,在這些筆記上花費了無數的時間和精力。 10多年後,鄭明川成為上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鄭明川說,木版水印的“古代印刷技術”,與工業時代的機械複製相去甚遠,凝聚了我們祖先的藝術品味和智慧。 自古以來,這項技藝所蘊含的精緻、細膩、優雅不斷得到昇華,歷經數百年。 如今,他還是多雲軒集團的副總經理,帶領著團隊在傳承的道路上孜孜以求。
最受歡迎的“水印室”。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鄭明川早就有了一群徒弟。 他帶領的工作室共有18位畫家、雕刻師、印刷師,他們都有著紮實的繪畫功底,幾乎都來自知名藝術院校的版畫和國畫專業。
圖片說明:姚玉音在寫生室工作。
在三個過程中,風格的勾勒和雕刻使人從容,畫家和雕刻師具有超越常人的藝術直覺。 目前,在寫生室裡認真工作的姚玉音,已經是85後了。 在素描步驟中,藝術家應分析原作中使用的筆和顏色,根據原作的幹、溼、色、色變化對板塊進行分組和分,並用細毛筆在薄如蟬翅膀的鵝皮紙上素描。 在雕刻時,將素描的畫面貼上在刨好的梨木板上,根據不同的毛筆,用刀法將部分拆解的畫面雕刻得恰到好處。
最受歡迎的是“水印室”。 師傅“王姐”身穿藍色粗布,和助手一起為張大千的《好蓮花畫》做了“水印”。 這件大千巨石的徒手作品寬約1公尺,荷池裡的荷葉分枝分枝,考驗著印刷商的技藝。 “王姐”手捧四根狼毛,面前的三碗礦物顏料分別裝滿了豆青、抹茶綠、薄荷綠,在雕刻的木版上輕輕加點、印墨、上色,再給盤子添新的綠。 襯紙填充後,用手力將印版套印在宣紙上。
圖片說明:師傅“王姐”。
朵雲軒的木版水印工坊可謂是“返璞歸真”,看不見電腦,疏離了機械和電子器皿。 刀、筆、刷子、鑷子、襯紙是工匠們忙得不可開交的工具,10多人同時工作,燻、熨、燙、壓、折、烘乾......車間裡唯一的現代機器是幾台蒸汽加濕器和一台電動墨水研磨機。
年輕一代是“最愛”。
木版水印紙也是朵雲軒的一大特色。 著名藝術家創作的木版水印紙數不勝數。 在上海畫派畫家中,任、胡公壽、徐谷等人喜歡用江南風光和四季、梅花和杏花、荷葉和田野來作畫,交織出一幅幅滋潤人心的素描。 在中國美術館的吳冠中和林風眠展覽中,林風眠的部分作品是用多雲軒木版水印製作的紙製作的。
讓鄭明川高興的是,近年來,隨著民族風風和民族潮流的興起,木版水印技術在年輕一代中變得非常流行。 比如木版水印《朵雲軒詩記》信封精裝本,成為當下年輕一代的最愛,近年來在上海書展上持續暢銷。 這些精美的學習用具再現了中國傳統精緻優雅的生活方式。 “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稱號,不是個人的榮譽,只是我胳膊上的隊長袖標。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合作的事,而要發揚木版水印的技藝,每一道工序都要靠大家! “鄭明川說。 (新民晚報記者樂夢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