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煽動的快遞員資本家的醜陋面孔
本來快遞公司受新規影響最大,但快遞哥卻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3月1日,快遞新規出台,門到門送極不合理,或引引發辭職潮
網路上很少有這樣的言論,要麼是從公平的角度為快遞員大哥發聲,要麼是以快速真實體驗的形式表達不滿。 總而言之,快遞員似乎成了唯一被壓迫的人。
更令人費解的是,似乎有人出於某種目的故意製造了快遞大哥和消費者之間的衝突,導致快遞大哥和消費者在評論區發生衝突,甚至出現了一些非理性的聲音和相互指責。 例如,一方說,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就不想收到快遞; 一方回答說,如果你不想做,你可以離開,其他人無論如何都會接管。
我想知道這些說法背後是否有故意操縱? 我們無從得知。 然而,這種現象無疑是非客觀的、非理性的,有些說法顯然是有意或無意地煽動情緒。 特別是那些聲稱未來沒有人送快遞員、工資太低的說法存在邏輯漏洞。
首先,很明顯,這些宣告不是針對快遞公司,而是針對消費者和政策制定者。 言下之意是責怪消費者要求太高,以及在制定規則時缺乏實際考慮。 但送貨上門是工資下降的主要原因嗎? 收入下降應該歸咎於消費者嗎? 這個邏輯太牽強了。 難道企業不應該對員工收入的下降負全部責任嗎? 員工應該向誰發洩不滿? - 顯然,消費者不是最佳選擇。 既然有這樣的說法,不知道該是荒謬還是可悲?
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快遞哥的工資下降,並不完全是因為新規的實施,而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資金的擠壓。 你的快遞公司無利可圖嗎? 你不能賺錢嗎? 你不在車站賺錢嗎? 你不能少賺點錢嗎? 這些我不考慮,我只是說,不改善員工待遇的問題是快遞員和消費者的事,不管怎麼想,都沒有意義! 為什麼在這樣的問題上,總有人同情資本家而忽略了本質原因,多麼簡單的原因,資本擠壓和惡性競爭,利潤最大化才是本質因素! 以下是一些快遞公司的年度淨利潤和市值,令人驚嘆:
1.順豐控股,淨利潤6264億美元;
2.圓通速運,淨利潤2659億美元;
3.韻達股份,淨利潤1164億美元;
4.德邦股份,淨利潤 471億美元;
5.申通速運,淨利潤221億美元;
收入如此之高,市值如此之大,這些公司是否有能力為員工提供更好的待遇?
二是有人聲稱,如果快遞員兄弟離開,快遞員會受到影響或延遲收貨,缺乏邏輯依據。 究其原因,是現在的快遞公司是盈利的,為了保持業務的穩定性,這些公司會採取多種方式來保持快遞效率,比如擴大快遞團隊或提高現有員工的福利。 事實上,快鳥站已經推出了送貨上門服務,這證明了他們有足夠的彈性來應對這種變化。
第三,政策不考慮實際的說法明顯被誇大了。 從那時起,就有人質疑新宣布的政策。 如果政策有問題,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政策都沒有問題。 這些聲音的背後,要麼是無視事實,要麼是故意曲解,要麼是邏輯錯誤,給人留下了一種不懷好意的感覺,不管是只有天知道,還是他自己知道。
熱點引擎計畫 綜上所述,以降低工資、導致快遞員大規模離職等手段存在問題,顯然是站不住腳的,既不是為了引起公眾的注意,也是為了懷有惡意。 很難猜測是不是惡意,但乙個聲音在逐漸上公升,這似乎讓人看到了乙個端倪,那就是送貨上門所需的漲價,這次漲價並不是快遞公司單方面漲價,而是因為快遞員無力承受工作壓力。
在這方面,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價格上漲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 如果快遞公司的成本增加,那麼他們自然會將這些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但是,漲價的前提是服務質量的提高。 如果快遞服務的質量和速度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麼他們就會失去市場。 因此,快遞公司需要認真考慮自己的服務質量和策略,不要自欺欺人!
另外,我同意送貨上門會導致快遞員失業的論點。 我認為送貨上門不僅不會導致快遞員失去工作,而且從長遠來看,有利於快遞員地位的穩定。 如果全部搬到快遞站,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是不是就不需要快遞員了,機械人也會被取代? 不要小看資本的力量,如果快遞員都放在驛站,快遞員被機械人取代只是時間問題! 你認為這是事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