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隨著全國政協開幕,2024年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 往年,“兩會”代表和委員們將圍繞“文物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文化遺產數位化”等議題進行熱烈討論。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工藝的傳承和保護,並一再從政策層面指明方向,給予實際支援。
2021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見》,其中提到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非遺博物館,推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專案轉化,建設新的傳承體驗中心, 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傳承體驗中心(機構、點)等,集傳承、體驗、教育、培訓、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傳承體系和體驗設施。鼓勵社會力量設立傳承體驗設施。 研究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管理制度,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備案、評價和分級制度。 ”
2022 年 6 月。 文化和旅遊部等8部委會同國家智財權局、國家鄉村振興局發布《關於促進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要求“加強傳統工藝當代價值研究”。 深入挖掘傳統工藝發展中蘊含的各民族交流融合歷史,支援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創新融合研究。 支援舉辦傳統工藝學術研討會,加強傳統工藝傳承人、企業代表和行業組織交流合作,促進理論和技術的研究與轉化。 加大對傳統工藝題目選擇的支援力度,推動出版傳統工藝專著、翻譯和圖集。 ”
同時,《通知》還要求加大傳統工藝的宣傳推廣力度,加強傳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鼓勵傳統工藝走出去,展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經常出現在國際文化交流圈的博物館。
正是在國家大力支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鼓勵傳統工藝走出去的政策背景下,江蘇省宜興市紫芸春花博物館不斷走出圈子,其藏品頻頻在各類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展出。
2月2日,在中國農曆新年前夕,紫泥春花博物館從“信使”系列紫陶罐的藏品中挑選出一件具有中國特色的紫陶罐,贈送給巴拿馬共和國駐華大使館。 2023歐亞經濟論壇期間,紫泥春花博物館帶來的中國陶瓷系列及宣傳品亮相“一帶一路”十週年影視展。 展品展示了陶器作品從原皮生產到高溫燒製再到成品藝術的全過程,以獨特的構思、精湛的工藝、高雅,彰顯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廣度和深邃,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精彩體驗,在“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中傳播紫砂文化, 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講好中國故事。
早在2019年,紫芓春華博物館受邀參加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並在展會期間設立公益性C6紫芓春華博物館和WF4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 2018北京國際文化博覽會期間,紫槓春華中外博物館藝術交流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首次推動中外博物館在創新發展道路上“振興”,助力博物館傳承文化、文明互鑒,促進博物館多元化和國際化發展。
紫槓春花數字博物館上線 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傳承了紫沙的文化。
與一般博物館不同,紫槓春花博物館是乙個集原礦、配方、工具、製造、燒製、展示為一體的博物館,展覽面積約8000平方公尺,按功能分為四個區域。 館長為中國商業史學會常務理事、學會“一帶一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紫砂陶創作者耿春華。
紫泥春花博物館成立於2017年底,至今已運營6年多。 目前,館內陳列著耿春華收藏的古陶器、古董陳設和500餘件個人代表作品,以及各時期紫沙大師的名著,共計上千件藏品。 博物館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也吸收了大自然的養分和靈感,其收藏的陶瓷作品不僅在神與物之間創造了微妙的平衡,還融合了科技與藝術的基因,這在陶瓷藝術博物館中獨樹一幟。
2023年,利用文化博物館數位化的優勢,為方便全國乃至全球紫砂愛好者,紫槃春花數字博物館正式啟動。 數字館以高畫質**的形式展示紫槃春花博物館的精品藏品,並配有講解和創作故事,讓紫砂愛好者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精美的紫砂盆作品。 除了在數字博物館欣賞作品外,網友還可以通過**了解紫陶罐的歷史和製作過程。 未來,數字博物館還將推出數字紫砂盆產品,每個數字藏品都將配備專屬藏品證書,以及專屬版權和外觀設計專利,確保紫砂愛好者能夠獲得真正有價值的線上藏品。
30年前,顧靖舟大師親自為策展人耿春華題寫了《紫土春花》,於是緣分的緣故,紫土春花博物館誕生了,博物館的名字被託付給歷代大師們的熱切期盼,也給年輕一代的陶藝家留下了乙個一生追求和探索的話題。 30年過去了,春花博物館不負眾望,穩步成長為全球紫沙愛好者交流、探索、互動的平台,承擔著博物館文化傳承的重任。
未來,紫槓春花博物館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陶瓷文化推廣融入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讓文化煥發活力,為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文化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不斷努力塑造中華文化精髓。 同時,也將加強國際交流,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