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敗塗地! 6架戰機3天被擊落,俄軍又被美軍毆打?
最近,烏克蘭聲稱在基默-科馬克地區擊落了多架俄羅斯空軍戰機,包括兩架蘇-35和幾架蘇-34。 考慮到蘇-35S的單價高達8500萬美元,3天內損失6架先進戰機無疑是損失慘重。 這一次,網上出現了一種說法,說是美國的“愛國者”飛彈再次開火。 事實上,烏克蘭此前多次成功擊落俄羅斯飛機的“愛國者-3”,其結果不容忽視。
但更值得關注的是,蘇-35S在這次空戰中遭遇了什麼樣的**。 烏克蘭空軍目前的裝備對於這場勝利來說看起來不是很好。 一方面,烏克蘭的F-16使用起來很複雜,很難在短時間內發揮其威力; 另一方面,如果只依靠“愛國者”,擊落六架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的蘇-35S的概率也很低。
事實上,北約情報支援在這場空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約可以提供Su-35S的所有動力,並協助“愛國者”設定伏擊。 而外國雇傭軍可能直接參與行動,類似於之前伊爾-76運輸機被“愛國者”擊落的情況。 可以說,美軍通過情報共享和直接介入,再次在俄烏戰場上幫助了烏軍。
類似的案例在歷史上並不少見。 20世紀50年代韓戰期間,美國空軍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F-86“佩刀”與蘇製公尺格-15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當時,公尺格也損失了大量。 究其原因,美軍雷達預警機24小時監視敵機,為“佩刀”創造有利局面,甚至直接引導攻擊。
可以看出,高超音速戰機的威力與資訊化和情報化支撐水平密切相關。 在這場空戰中,北約在這兩個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也取得了烏軍的成果。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這其中所蘊含的**戰爭因素也值得警惕。 無論空軍實力如何,避免與大國主力發生直接和過度的摩擦仍然是明智的。
綜上所述,烏克蘭軍隊的這次空中“勝利”似乎再次印證了美國以各種方式干預俄烏衝突的判斷。 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高技術戰爭的本質仍然是威懾和相互遏制。 否則,如果捲入直接對抗,各方都將難以忍受。 因此,無論空戰結果如何,結束俄烏衝突的唯一途徑就是回到談判桌上去尋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