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船駛向遼東灣,駕駛艙傳來訊息——飛船冷卻系統被砸碎的浮冰堵塞,主機無法啟動! 船上,遼寧省海洋科學院院長韓家博環顧四周,在這片冰層最厚的冰原上,遠離海岸,如果繼續停留下去,周圍流動的海冰會擠壓船體,其力量足以擠壓科考船。
2024年1月,他將成為遼寧省海洋科學院的科研人員。
對海豹進行實地調查。
眼看海冰逼近,韓家博和船上的科研人員拿起鑿冰工具,用力揮舞著手臂,持續了乙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這艘船仍然被海冰包圍。 第六個小時,船的主引擎發出一聲咆哮,“我們終於脫離了危險! 直到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情況,韓家博還是心有餘悸。
這種情況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 韓記得他的同事馬志強在去監視海豹的路上,船也被海冰圍困。 當時還是90年代末,韓家博回憶起當時的裝置,感嘆道,“我們對天氣預報資訊的掌握還比較有限,海測一般持續四到七天,從出發當天開始,一兩天的海況就可以掌握了, 但我們無法更準確地判斷天氣趨勢。 “在遼東灣斑海豹繁殖區的一些地方,水比較淺,只有淺水的漁船才能進入。 漁船載著馬志強進入冰區,海風方向改變,流動的海冰瞬間將漁船包圍。 好在當時漁船移到了大面積的海冰上,沒有結冰,“如果漁船被周圍的海冰擊中,會更危險,也扛不住。 ”
海冰是斑海豹繁殖的必要條件,遼東灣地區每年至少有兩個月的冰期,冰原面積廣闊,冰層厚厚,海洋生物環境多樣,魚類作為食物豐富,更適合海豹繁殖。 海豹也深諳棲息地,每年11月,它們都會從亞洲東海岸遷徙到中國環渤海地區,然後逐漸進入渤海遼東灣北部的冰區。 據韓家博多年的觀察,遼東灣繁殖地的斑海豹繁殖時間早於世界上其他七種斑海豹。
我國斑海豹的數量並不多,從80年代末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到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至今只有2000只。 為了提出有針對性的保護策略,恢復種群,遼寧省海洋與漁業科學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員從最基本的物種分布開始進行定期調查,韓家博也是其中之一,從研究年限來說,他是第二代科研工作者。
1985年,韓家博第一次在野外看到斑海豹。 當時,他跟著第一代科研專家王俏烈先生到野外,沒有無人機照相機、紅外攝像機等監控裝置,就各自在野外“紮營”,輪流晝夜蹲守。 “王先生從50年代就開始做海洋哺乳動物的野外觀測,我記得那是在1985年,我剛加入這項工作的時候,和他一起去了盤錦的遼河口,觀察斑海豹的登陸點,觀察它們的棲息地和繁殖情況。 斑海豹是在繁殖和換羽期間上岸的鰭足類動物。 我們只是等他們上岸,但我們不能靠得太近,他們會逃跑並進入水中,所以他們不會仔細看。 我站在遠處,通過望遠鏡看,可以看到300公尺外的斑點海豹。 ”
韓家博和他的研究者在野外“安營紮寨”
觀察斑點海豹的動態。
韓家博曾邀請野生動物攝影師徐健到盤錦拍攝斑海豹,他來盤錦拍攝斑海豹,用專業裝置,電腦上就能清晰地識別出105只斑海豹,“但我用望遠鏡數了一下那裡的斑海豹不到100只,後來我們驗證了好幾次,連續觀察可以給出斑海豹發展的趨勢, 但裝置和技術跟不上,會給資料帶來一些影響和偏差。 ”
包括談起早年,當斑海豹遷徙到不同棲息地的最早記錄時,韓家博記得這樣的場景。 由於無法確定斑點海豹的遷徙狀態,他們在獲救的海豹中發現了一些非常微小的寄生蟲,因此他們使用木柵去除寄生蟲,並將它們與文獻進行比較,試圖為海豹找到殖民地。 但它沒有成功。 直到後來,才有乙個衛星定位系統,可以安裝在斑海豹的身體上,以跟蹤它的遷徙,才有完整的活動記錄。
在遼東灣地區,斑海豹會在繁殖和換羽期間上岸。
那看似“笨拙”的嘗試,韓家博毫不避諱。 他明白,這是上一代人的主動性和熱情。 “在我讀書的時候,中國還沒有真正的海洋哺乳動物專業。 我在大學學習海洋化學,主修海洋生物學,獲得博士學位。 如果不是王先生,我可能不會繼續研究海洋哺乳動物。 “如今,很多研究與先進裝置相結合,使監測資料更加準確,研究範圍更廣。 在韓家博的心目中,如果王先生當年有這樣的科研條件,那就更好了。
時光荏苒,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院迎來了第三代科研工作者。
今年1月和2月,海豹正處於繁殖季節。 從2月17日到2月底,遼寧省海洋科學院的田家神博士告訴我們,該研究所已經救助了4只海豹幼崽。 “小海豹的母親出去捕獵後,它們被風吹得太強了,不能以浮冰為食,它們會被海浪和下面的浮冰一起吹走。” 一些斑海豹被海浪衝上岸,當地居民或海上巡邏人員發現它們後,會立即聯絡漁業部門,漁業部門將與海洋科學院合作營救它們。 ”
2024年2月17日,漁業部門和海洋科學院救起了這只小斑海豹。
生死交織的場景,其實就在一瞬間。 田家深多年來觀察到,“剛出生的海豹幼崽還沒有熟悉水下生存技能。 如果不慎掉入水中,沒有及時獲救,死亡的概率非常高。 ”
獲救的斑點海豹寶寶正在熟悉周圍的環境
結實的小海豹正在游泳。
多年來,海洋科學院的科研人員不斷對斑海豹種群資源進行調查、監測、搶救和保護,通過三代科研人員的接力,形成了完善的救助體系。 2021年,遼寧省海洋科學院救助了10只斑海豹幼崽,田家神表示,當它們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學會自己捕獵時,工作人員會把海豹放生到海浬。 到了放生的時候,海豹似乎感覺到了未來——離開了人類被精心照顧的舒適區,它們面臨著自然選擇和適者生存的海洋。 有些海豹在第一次接觸海面時會掙扎,在它們決定游到水深處之前,通常需要幾次重新釋放。
七隻斑點海豹被釋放到亞瑟附近海域的海中。
斑海豹喜歡吃魚,過去漁民的漁業生產活動與斑海豹的棲息地空間存在衝突。 韓家柏還記得,有一年漁民給海洋科學院打電話,“你們趕緊把斑海豹治好,它們把我們網箱裡的魚都吃光了! 得知後得知,當年長海縣的漁民在網箱裡養了一些魚,沒過幾天,漁民們就發現斑海豹在接連咬網箱,漁民們很是無奈。 研究人員和當局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保護區,以平衡漁業生產活動與海豹棲息地之間的衝突。 多年來,保護區內一系列措施的實踐,慢慢緩解了漁民與斑海豹之間的利益衝突,很多時候,漁民都會主動把保護斑海豹的理念放在心上。 ”
4月,獲救的海豹將被釋放到海中。 調查、監測、救援、保護、釋放又是一年。 “今年比較冷,遼東灣的凍期比往年更長,範圍更廣,有利於海豹幼崽的繁殖。 田家深知道自己一直在外地監視,一會兒就過去了。 韓家博在採訪結束時對我們說。
“在你身邊建立保護區”是ELLE金亮工作室2023年推出的內容IP之一,本期《斑海豹救援,就是要說再見》收錄在本IP中,並持續關注“小安工作室”獲救斑海豹幼崽的後續動態,並計畫在5-6月發布第二篇報道。 現階段,我們談及自然保護地建設,大多離不開依靠地方內生力量保護保護區,有實際的保護效果。 社群保護的前提通常是在當地居民和他們的土地之間建立牢固的經濟、物質、精神和文化聯絡。
乙個地方的守護者最終將是當地社群,社群的人們將更好地了解土地的現狀和歷史,並能夠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系統的情況下根據當地情況對其進行保護和改造。 2024年,ELLE金亮工作室希望通過“共建你身邊的保護區”,來發現問題,探索解決方案,研究當地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服務和文化價值。 一方面傳達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另一方面通過習慣法或其他有效手段將人的行為轉化為環境保護成果。
製片人:舒振萌 策劃:金亮工作室合作科研機構:遼寧省海洋與水產科學研究院支援機構:中國斑海豹保護聯盟公益運營:好學校丨小安岐山工作室編輯:孟毅 運營:謝麗爾 微信 設計:張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