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很多樓盤人可能會發現,專案上的大單位越來越容易賣,小單位也越來越難賣。
大量資料還顯示,在一二線城市新房成交中,三房及以上單位成為絕對中流砥柱,兩房及以下單位佔比越來越小。 為什麼新房市場的剛性需求消失了? 年輕人不買房嗎?
俗話說:那些只需要它的人會得到世界。 在新房市場中,剛需群體曾經是絕對的基礎和主力軍。 但現在,在新房市場,所謂的“剛需”客戶群體正在消失。
廊坊固安樓盤,去年10月開業,70%的產品都是90平公尺剛需的二房單位,另外30%是117平公尺的三房單位,最暢銷的是30%的大單位,除了天地樓層基本售罄。 在已經成交的近300批客戶中,不到20%是90後,交易的主力軍依然是80後已婚人士。
一方面,結婚生育年齡的延遲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剛性需求的延遲。 2022年,多地民政部門公布的初婚年齡在30歲左右,比2010年增加了5歲。 同年,中國人口進入負增長,一年內出生956萬人,負增長85萬人。 結婚年齡的推遲、育齡婦女的減少、生育年齡的推遲,帶來了對房地產功能需求的推遲,如婚房需求、家庭人口增長引起的換房需求、學區住房需求、 以及兩代人分開生活的需求等,這些需求的年齡和數量也相應延遲和減少。
另一方面,年輕人的購買力有限。 如果在大城市買不起房,不想在老家買房,或者不缺房,那麼這些年輕人要麼轉向二手房,要麼先壓制住房需求。 目前,住房結構失衡,一二線城市供給少需,三四線城市供給多需。
年輕人之所以不買房,是因為他們改變了生活方式和住房觀念,最終表現為買不起房、不想買房、不急著買房。
1.負擔不起:高房價收入比和高經濟壓力導致許多年輕人不願意買房。 當沒有足夠的錢來平衡生活質量和抵押貸款時,許多年輕人會優先考慮保持高質量的生活。
2.不想買房:一些年輕人不再認為買房是必需品,他們樂於租房來匹配靈活的生活狀況,這些年輕人不想買房給自己增加約束。
三:不急購房:也有一些年輕人已經提前消化了前幾年的住房需求,或者家裡有足夠的住房,因為第一次購房,就不急著再次買房。
買房的原因一般是相似的,但不買房的原因卻是不同的。 雖然文章中提到的例子是例子,但毫無疑問,一些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房地產的價值也發生了變化。 一些年輕人已經對買房的焦慮麻木不仁,認為房子不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寧願專注於自己,享受當下的生活,而不是因為買房而感到壓力。 面對社會的質疑,年輕人想說:勸專家不要勸。當房價拉不動褲襠生活,當產品能解決更多差異化需求,當買房無後顧之憂時,年輕人自然會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