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啃老”一詞逐漸成為**的焦點,似乎年輕一代背負了太多不該有的罪行。
近日,白岩松在接受**電視台《新聞1+1》節目採訪時,贊同《關於在2024年社保政策中減輕家庭負擔的意見》,並強調首先要做的是減輕年輕一代的負擔。
可以說,這種觀點直指當前社會的痛點。
那麼,真的是年輕人在“啃”老人嗎? 還是社會結構和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以至於年輕人不得不依靠家庭支援?
不得不承認,如今的年輕人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房價居高不下,教育成本不斷上公升,就業競爭激烈,......這些壓力就像山脈一樣,壓得喘不過氣來。
在我看來,減輕家庭負擔,尤其是年輕一代的負擔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當務之急。
不可否認,房價問題一直是年輕人心目中的一座大山。 在許多城市,房價飆公升,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剛入社會的年輕人往往沒有足夠的積蓄來支付高昂的首付和每月的房貸,而這時家庭的支援就顯得尤為重要。
但這種支援並不意味著年輕人在“啃老”,而是被社會現實所迫。
這也可以從另乙個角度來看,**需要加大調節房價的力度,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讓年輕人在經濟上獨立,減輕家庭負擔。
除了房價,托兒所和托兒所等托兒設施的缺乏也是年輕人面臨的一大問題。 在許多城市,優質托兒服務稀缺且昂貴,許多年輕夫婦太忙,無法自己照顧孩子,因此他們不得不將孩子交給老人照顧。 這也讓很多人把這看作是另一種形式的年輕人“啃老”。
說真的,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很多年輕一代選擇回到父母身邊,過著“陪伴啃老”的生活。 也許他們正在節省生活成本,或者他們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或者他們只是在享受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這導致了這種有爭議的生活方式。
如果年輕人的就業相對順利,工資在增加,那麼老年人就沒有必要補貼他們。
我個人覺得,如果真的有“啃老”這個詞,也應該放在那些不求工作、不努力、貪圖享樂、靠父母生存的巨嬰身上。 對於那些辛苦生活,但條件有限,需要父母短期支援的人來說,這不叫“啃老”。
誰都長大了,完全可以擺脫父母的幫扶,不光是錢,還能幫忙帶孫子,幫忙建言獻策。
所以,其實我們為年輕人做的還不夠,反而堅持發明“啃老”二字,這些責任都落在了年輕人身上。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年輕人過度依賴家庭,但這不是普遍現象,不應該成為公眾批評和批評的物件。
相反,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和理解這些年輕人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並幫助他們找到解決方案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要想讓社會變得美好,就要理解年輕人,同情年輕人,同情年輕人,支援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