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代表的提案各不相同,大部分提案都得到了第一代的支援,但也有一部分引起了爭議。
全國人大代表、EVOC高新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烈近日表示,目前對未成年網民的遊戲防沉迷限制取得了不錯效果,建議通過適當延長網遊控人群年齡,建立大學生防沉迷機制。
這一建議引發了爭議,不少網友認為,防癮機制對於未成年人來說是必要的,但對於已經成年的大學生來說,就有些過分了。
未成年人遊戲防沉迷機制的實施,主要是因為他們還是未成年人,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遠未成熟,容易受到遊戲的影響。 其次,未成年人自制力差,容易沉迷於遊戲,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此外,很多遊戲都有充值消費功能,未成年人沒有收入渠道,只靠家人給的零花錢,一旦上癮,就有可能冒險騙家人拿到更多的錢,甚至找高利貸。
大學生大多在20歲左右,已經成年,各方面都比較成熟,相當於半隻腳踏入社會,他們已經有了獨立成熟的自我意識和自控力,他們應該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做什麼,他們不是巨嬰,他們也需要社會在各個方面服務。
我記得去年,兩會的很多委員都呼籲出台鼓勵大學生結婚生子的政策,並建議生育保險要覆蓋大學生。 都能夠結婚生子,還對他們還有遊戲防沉迷機制?
如果大學生連最基本的自制力和認知都沒有,就會沉迷於遊戲,放棄學業,甚至借錢充電,到處玩遊戲。 那我只想說,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了,不是未成年人,更不是孩子,玩遊戲是他們的權利和自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他們應該意識到沉迷於遊戲的後果,有能力承擔責任。
不要把大學生當成巨嬰,他們已經是半社會人了。
加強大學生遊戲成癮預防的宣傳是可以的,甚至在校內採取相應措施防止大學生長期玩遊戲,但是建立全國性的大學生遊戲成癮預防機制,把他們當成巨嬰來對待,合適嗎?
我們應該多想想為什麼大學生有這麼多時間玩遊戲。 你為什麼這麼想玩遊戲? 而不是去上課、學習、去圖書館,或者參加社團活動、實踐活動,或者去和朋友一起玩,去運動,甚至談戀愛? 為什麼大學生精神如此空虛,需要發揮來緩解和填補? 這與我們的教育機制和課程有關嗎?
2024年兩會代表和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