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老年,有兒孫,幾代人都住在同一所房子裡,會感到很幸福。
作為父母,我絕對希望我的孩子早日結婚,早日抱著孫子孫女。
然而,現在的年輕人似乎不願意生孩子,甚至連婚姻都是多餘的。
從一些年輕人那裡,我看到了這樣幾個問題。
首先,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金錢和工作是第一位的。 如果你因為結婚成家而失去工作,那就太難接受了。
第二,“建築是最大的門檻”。 從這句話延伸出來,房價、彩禮、教育費用等等,讓人對婚姻不抱希望,就算找到了伴侶,也不輕易談生孩子。
第三,“別說生孩子了,我連低的生存慾望都沒有。 “很多人不想一輩子辛苦勞作,早就有了躺著的念頭。 另一方面,指望三四十歲,你靠財富安頓餘生,提前退休。
當年輕人不願意結婚和組建家庭時,年紀越來越大的父母就會焦慮。 在相親市場,老人代替孩子投遞簡歷,與對方家人溝通; 平時,老人會動員親友尋找合適的伴侶。
作為人,不如換個角度看待“家庭延續”的問題,生活會一下子變得清晰起來,也是家庭發展的願景。
當“人人平等”時,家庭就會興旺發達。
在古代,熏香大多是“生子傳家業”。 即使是非常貧窮的父母,也會固執地認為,有了兒子,未來還有希望。
令人不舒服的是,一些錯誤和過時的觀念仍然存在於一些父母的腦海中。
在電視劇集《一切都好》中,蘇明玉從小到大都不受父母的寵愛。 她只好選擇獨自奮鬥,從心底裡拒絕和家人在一起。
直到蘇母去世後,蘇大強才進入了一段揮之不去的氣息,蘇明宇對家人的態度才真正發生了變化。
因為蘇大強一直很愛蘇明宇,但他在家裡卻沒有“話語權和決定權”。 有一次,他試圖愛蘇明玉,但沒有成功,他很內疚。
如果蘇明玉從小就被父母照顧,兩代人的關係會不會有很大的不同? 女兒有沒有可能養活家庭的支柱?
我們不僅可以說出“人人平等”的真理,而且可以做到。 新時代的人要懂得“取精除渣”,而不是照本宣科。只要家裡有孩子,就會繼續繁榮。
此外,我們還可以帶乙個侄子或侄女,並收養乙個孩子作為家庭的繼承人。 你甚至可以作為大家庭的一員,主動幫助社會上的貧困兒童。
清朝末年,陝西女商人周在丈夫去世前十多天結婚,收養了乙個侄子,家族得以延續。
靠踩三輪車賺錢的白方麗老人,資助了300多個孩子讀書,從此被人們牢牢記住,體現了“精神不朽”。
與“沒有接班人”相比,更可怕的是“認知誤區”。
作為父母,不要把“年長的剩女和剩男”說成是“家庭失敗”。 一生中從未結過婚的人比例並不高。
不要把“沒有兒子”當成遺憾。 在這種情況下,它是“自取困難”。
不要聽一些網友的話,危言聳聽。 想想這個社會,越來越多的家庭,沒有“後代”。 我們必須做自己,樹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家庭觀”。
如果家庭沒有德行,就會導致家庭走向失敗。
當我們抱怨“賺錢難,沒有錢就沒有愛情”時,我們應該想一想,家庭道德是不是錯了?
作為70後,我經歷了從零開始的過程。 因此,房子和汽車必須依靠自己。
但如今的年輕人卻處處在“打爸爸”。 此外,不少家長願意為孩子準備“車房、彩禮”。
如果父母不能準備“結婚條件”,那麼孩子可以理所當然地拒絕結婚。 這顯然是“道德敗壞”。 換句話說,家庭風格是扭曲的。“幫助就是愛,不幫助就是責任”,父母與子孫相處融洽,也遵循這一原則。
除了影響年輕人結婚生育觀念的家庭作風外,還要提防“家庭整體不道德”。
在古代,有幾種刑罰,稱為“竹蓮九族,全門抄襲”。 由此可見,乙個沒有道德的家庭一旦被時代拋棄,就會一次性斬斷“未來”。
三國時期的孔融,在魏國辦事,因為反對曹操的孝道,言語過於正直,惹來了大禍。 他希望拯救他的孩子,但沒有成功。 他的兒子說“巢被打翻了,怎麼可能還有完好無損的蛋?” ”
宋代的秦暉道德敗壞,導致後人久不敢說“秦暉是祖宗”。 乾隆十七年,乙個名叫秦大石的人考上了最高獎,面對聖人時,他不承認自己與秦暉有親戚關係。
道德品質高尚的家庭並不擔心“家庭消失,子孫缺席”等問題。
家和萬事萬物繁華“,一家人團聚,就會有錢有房子。 而乙個充滿愛的家庭,子孫後代不用擔心沒有物件,走到哪裡都受到寵愛。
老人是有道德的,孩子越來越快樂; 孩子們是有道德的,白手起家的,並表現出他們的風度。
我們需要記住一句諺語:“孝道是第一位的。 ”
人老了,與其拼命擔心孩子沒有伴侶沒有孫子孫女的問題,不如樹立道德形象,帶領孩子創業致富。 相信上帝會幫助那些已經達到道的人。
幸福的高層次傳遞,是道德、文化、教養、社會責任和財富的延續,而不僅僅是多幾個人那麼簡單。
世界很大,每天都在快速增長,但沒有道德,它就會失去方向。
如果家庭有德行,築巢引鳳凰:房子、車子、愛情、理想會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