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網記者 譚雅麗.
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的80多家陶瓷及相關企業近日開工建設,過年開工投產。
在正東陶瓷公司,龔瑞國正在窯口看著新鮮出爐的陶瓷菜餚。 這90後開玩笑說,自己是乙個出廠不起的人,“365天除了在工廠出差,我覺得坐在這裡是唯一能安心的方法。
在2016年從岳父手中接過工廠之前,龔瑞國在外地的煤炭行業工作,業餘時間喜歡旅遊,尤其是叫朋友去自駕遊的時候。 回到工廠後的第八年,他對“繼承家族企業”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做這個(陶瓷)挺有意思的”。
瀛縣是朔州市唯一的無煤縣,瓷石、石灰石、花崗岩、石英等非煤礦產資源豐富,瀛縣陶瓷起源於北宋,陶瓷工業發展於上世紀80年代,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協會授予“華北日報瓷都”榮譽稱號, “盈賢陶瓷”獲得中國地理標誌商標。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盈賢陶瓷帶動當地就業 270,000人。 瀛縣工業產業融合發展中心(原瀛縣陶瓷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張志國認為,“這是瀛縣陶瓷重要的社會價值”,他也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回鄉創業,“主要集中在電商直播領域, 有十幾個。 ”
如果有問題,只能一點一點地找出問題,然後進行調整,乙個問題往往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在整個生產線上徹底解決,而之前燒製的成品只能以低價加工。 龔瑞國告訴記者,“每天學習,每天學習,很磨人,很無聊,但也感覺很有意義。
我以前是兩個人格,現在我正在做陶瓷。 龔瑞國覺得是陶瓷讓他的性格平靜下來,“年輕人要守住自己的心,才能做出陶瓷。
2023年,在縣里的組織下,龔瑞國將獲得很多外出學習的機會。 他先後到景德鎮、潮州、唐山等地參觀學習,並帶著經驗和技術人員回到工廠學習先進工藝、儀器形狀、花面等。
除了“借鑑經驗”,在做出與工廠改造相關的重大決策時,龔瑞國還經常邀請老一輩“坐下來”,向老一輩請教。
為了降低成本、增加產量、提高質量,龔瑞國於去年6月開始對工廠進行改造,對裝置窯爐進行更新改造。 他深知轉型測試周期長,成本高,數百萬元的投資可能會帶來機遇或更大的挑戰。
龔瑞國的辦公室裡,到處都是各種顏色、形狀各異的成品,他拿起兩個白瓷碗與光源比對,“這兩個的透光率明顯不同,我只是想做乙個更透亮的效果。
由於轉型投入大,成效慢,合格測試並不意味著量產合格,“開發的新產品是否適合市場,有太多不可控因素和不確定性。 “龔瑞國說。
當地一位從業者告訴記者,與景德鎮產業鏈細分成熟不同,營縣很多陶瓷廠從原材料到成品都要完成所有工序,“更新一條生產線需要每道工序的配合,改進裝置的投入太大。
龔瑞國不得不盯緊每乙個環節。 每個環節都急需稱職人才,銷售人才、宣傳人才、設計人才、技術總工程師等都是正東陶瓷常年招聘的專業人才。
老一輩不斷退休,新一代站不起來。 “正東陶瓷廠400名員工不到35歲,只有不到20人,主要負責銷售、後台等行政工作,”其實工資不低,有人能拿到一萬多塊錢,至少五六千塊錢,還有點東西可以請假,但生產車間裡卻沒有人(年輕人)。
朔州陶瓷職業技術學院正在培養相關人才,但仍供不應求。 龔瑞國介紹,很多環節人才短缺,只能從潮州、唐山等地高薪聘請技術人員,“願意來的很少,來了之後能不能做好工作也不得而知。
2023年,因為沒有合適的總工程師人選,龔瑞國一邊負責生產線的工作,一邊研究陶瓷公升級配方,一邊完成行政工作。
諮詢前輩,調整瓷器配方,進行少量測試,成為龔瑞國去年的日常工作,“全心全意,幾乎不回家”,晚上睡在辦公室,半夜起床去車間看剛剛燒製的成品。
我只是簡單地考慮了一下。 “雖然經過少量測試的成品合格,但大批量生產的成品很難達到預期。 這樣的差距一度讓龔瑞國陷入了困境。
去年10月,龔瑞國發現很難平衡行政和生產工作,“我一下子就醒了,不能讓自己這麼累,我作為負責人,重要的是把握方向,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 他打算請新聘的總工程師和技師調整生產線,繼續研究市場偏好,提高成品質量,在長達一年的“轉型未知”中給它乙個機會。
*:中國青年報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