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乙個普通的家長,無數次被青春期的孩子弄得發瘋。 記得有一天晚上,兒子小傑放學回來,把自己鎖在房間裡,無論我怎麼問他關於學習和生活的事情,他都會隨口回答,或者一言不發。
小傑的改變,讓我這個一直以為自己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感到無奈。 面對他的冷漠和疏離,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研究他改變的原因。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指出,青春期是乙個人尋找自我和生活中角色的重要階段,他們渴望獨立,討厭束縛(埃里克森,1968)。 對於小傑來說,我的關心可能讓他感到壓力,覺得我在闖入他的私人空間。
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Lawrence Cohen)在《親子遊戲的力量》(The Power of Parent-Child Play)一書中說,有效的親子溝通不是片面的灌輸和教導,而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尤其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我們應該以平等的態度傾聽他們所說的話(Cohen,2001)。
我明白,在試圖了解小傑的過程中,我太渴望了解他的一切了,卻忽略了他作為獨立個體應該擁有的私隱和自主權。
所以,我決定改變我的策略。 與其問他問題,不如試著用其他方式表達你對他的關心,比如給他準備最喜歡的食物,給他乙個安靜的學習環境,或者在合適的時間與他分享我自己的一天。 同時,我鼓勵他願意的時候主動與我分享他的生活,哪怕只是簡單的一句話。
我參考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2006)的成長心態理論,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克服困難並變得更加成熟的潛力。 所以,當小傑遇到困難時,我不再急著幫他解決問題,而是引導他自己思考問題,培養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面對挑戰的信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雖然小傑有時還是表現出青春期的叛逆和不耐煩,但我們之間的親子關係明顯好轉,他開始願意在我面前表現出更多的情感和想法,我開始學會接納和欣賞這個成長中的孩子。
那些孩子發瘋的時刻“,其實是每個父母都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只有真正了解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靈活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在青春期這個重要階段,順利過渡到成年期,同時讓家庭成為他們溫暖而堅實的避風港。
那些我被孩子逼瘋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