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江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離我們有點遠,很難真正感受到當時家家國情懷。 其實,我們身邊有乙個真實的例子,那就是楊榮賢一家。
楊榮賢為了保家衛國,將八個兒子全部送上戰場,最後全部死在了戰場上。 **聽到這話,眼淚如雨點般落下,親自來到楊榮賢身邊為他送行。 那麼,楊長老為什麼要把兒子們都派上戰場呢?
天下的興衰是丈夫的責任,他們也是中國的兒女,應該與外界團結一致。 雖然各方信仰不同,但當國家處於危機之中時,他們應該分享同樣的仇恨和仇恨。 出乎意料的是,蔣介石食言,一再違反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合作原則。 1927年,“四一二政變”發動,國民黨與共產黨的關係開始破裂,戰爭開始接連爆發。
在這種背景下,乙個出身貧寒卻深愛祖國的老人走進了大家的視線,他就是楊榮賢。 他出生於晚清,年紀輕輕就親眼目睹了清朝的腐朽和外國列強的侵略。 儘管他心中憤怒,但他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改變這種情況。
年齡的增長並沒有磨滅這種愛國情懷,反而變得越來越強烈。 然而,此時的中國正遭受內外矛盾,軍閥分裂,楊榮賢仍然沒有找到為祖國服務的方法。
隨著兒子相繼出生,家裡的負擔越來越重,楊榮賢不得不同時打幾份工,在不同的房東家裡來回忙碌。 但在這樣的社會裡,努力工作並不能帶來實質性的變化,家裡的情況越來越糟。
就在楊榮賢快要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時候,共產黨出現了,士兵們給了他土地和生活物資,幫助他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在此之前,每個軍閥都是為了壓迫百姓,中飽私囊,楊榮賢從未見過這樣的軍隊為人民服務,他們就像一盞亮燈,照亮了楊榮賢的希望。
本來楊榮賢是想跟著共產黨去參加革命的,可惜一方面是年紀太大,身體已經不允許了,另一方面還有老婆孩子在家要照顧,只好放棄了這個想法。
有了土地,楊榮賢家的家越來越好。 正好趕上了紅軍的徵兵,楊榮賢帶著兩個成年的兒子第一時間報名參軍。 楊榮賢怎麼可能不知道戰爭的殘酷,但面對民族正義,他還是派兒子上戰場報效國家。
兩個兒子在戰場上表現出色,深受領導人的愛戴。 可惜槍沒有眼睛,沒過多久,他們就光榮地死在了戰場上。 知道這一點,這位半百多歲的老人傷心欲絕,但他從未後悔過。
一年後,由於戰爭的緊張,共產黨人再次徵兵,楊榮賢也想讓兒子上戰場殺敵,但這次更民主。 他把剩下的六個兒子都叫到身邊,解釋了利害關係,並乙個接乙個地徵求意見,讓他們決定該怎麼做。
出乎意料的是,結果出奇的一致,他們都決定參軍報效國家,而兩個最小的孩子甚至都還沒有成年。 村民們希望楊榮賢改變主意,留下最小的兩個孩子養活自己,照顧家庭。 楊榮賢道:“有國才有家,國沒了,有家又有什麼用。 “我沒有因為村民的勸阻而改變主意。
好在招聘辦公室,兩個小兒子因為年齡實在達不到標準而退休了。 他們四個哥哥上了戰場,在戰場上,他們四人保持著楊家的優良作風,不怕犧牲,戰鬥勇於戰鬥,從不退縮。 只可惜,他們在突圍戰中被敵人包圍,全都陣亡。
這件事對楊榮賢來說是致命的,他一度陷入昏迷。 就在大家以為他不會再送自己唯一的兩個孩子上戰場的時候,他說:“我們不上戰場,誰去打仗,誰來護國。 ”
楊榮賢的兩個小兒子知道哥哥們都在戰場上陣亡,不但膽怯,還偷偷跑去參軍,楊榮賢後來也知道了,臉上滿是得意。
我們都知道故事的其餘部分,他的八個兒子沒有乙個活著回來。 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他親自趕到他家弔唁,說:“從今天起,我是你的兒子,我養你晚年。 ”
中國歷史上這樣的故事比比多,也正是因為這些懂義的老人,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