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每次她停播後,她的生活都會轉向未知。
作者:二豪。
舊的開始。
2019年7月17日,國內直播平台鬥魚在納斯達克上市,當時鬥魚董事長兼CEO陳少傑站在拼多多、旭旭寶貝、YYF、女流4位“自有”主播旁邊。
後來,大名鼎鼎的“一姐”沒有上榜,後者剛轉戰遊戲直播一年左右,在她專攻的“雞”部門,她不算是“一姐”。
當時,誰也想不到,乙個擁有“千萬”音量、破圈的明星主播,竟然如此迅速地誕生。
第一次停播大姐誕生
“我在 RT-Mart 殺魚”現在是乙個流行的模因,許多主播和觀眾經常玩,以取笑他們在遊戲中的表現或回應彈幕的評論。
小團團果然有過“類似”的經歷。 在進入鬥魚之前,她是一名職業主播,月薪6000元,過著兩分一線的生活。
她曾經夢想成為一名主播,但在已經擁擠的線上直播賽道上,卻很難跑。 開播乙個月後,她和公司都失去了耐心,這應該是她直播生涯中第一次長時間的中斷。
之後,小團團做過網咖收銀員、咖啡廳服務員、工廠車工,還嘗試過開一家珍珠奶茶店。 不過,除了做這些工作,她也無意放棄直播的夢想。
2018年6月的一天,小團團不小心摔倒骨折,只能躺在床上休息,終於迎來了專心直播的機會。 與她之前的直播生涯不同,這次她選擇切入遊戲賽道。
當時直播行業的格局基本定型,紅利也不再那麼明顯。 好在PUBG當時在中國非常火爆,更重要的是,短**網點正在蓬勃發展。
休養期間,小團團開始逐漸探索一些主播成長的方式,她開始學習自己製作**內容,通過處理將自己的直播**上傳到抖音等**平台,從而開創自己的品牌,為自己的直播事業吸引流量。
同時,她的角色塑造也開始清晰起來。 不適合做硬核嚴肅的“大師型”主播,各直播平台不僅有大量的職業選手和退役選手,私主也較多。 而他的“奶嗓”和善於唱歌,成為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事實證明,“振興”之路是正確的。 她演繹的奶聲版《蘇喂蘇喂》《我在東北玩泥巴》等網路熱歌迅速成為抖音最熱門的**素材,憑藉自己的直播“喜劇”遊戲**,小團團迅速在抖音上走紅,一票粉絲稱她為“抖音最大的沙雕***生意”。
抖音上獲得的流量也很快反饋回了她的直播生涯,大量粉絲來自短**平台。 2020年5月,鬥魚上市的鐘聲敲響不到一年,鬥魚的小團團粉絲訂閱量就達到了1830萬。 同時,拼多多的粉絲訂閱量為1613萬,徐旭寶寶的粉絲訂閱量為1565萬。
更誇張的是,當時在抖音上,小團團的粉絲數接近4000萬,他的作品點讚數高達7個7億。 此時,出身於“草根”的小團團,從外地打工,到成為勢力圈破的巨星主播,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
更具體地說,在2019年底,在鬥魚的年終盛典上,小團團還沒能進入主播榜前十。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她已經能夠與許多久負盛名的老牌明星主播平坐。
故事的前半部分很令人滿意,她的未來看起來很有希望,回憶起那段經歷,小團團說:“我覺得我很幸運。 ”
第二次中斷大姐煩惱
2021年9月15日是乙個特殊的日子。
平時,小團團一般會從傍晚6點開始直播,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凌晨,平均每天直播時長在6小時左右。
但那天,小團團只直播了24分鐘。
反正我和宇婉的合同也到期了,但是我不能退貨,而且退不回來的原因有很多。 打個很簡單的比方,我不接生意,或者不接太多生意,導致公會虧損,我自己找人做,導致公會沒辦法替我做。 她在直播中表示,字裡行間的情感非常明顯。
剛開始直播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懂,'小團團'這個名字也是我自己的想法,不過是玉婉註冊的,就算以後不在玉婉,以後也會用這個名字,說不定人家可以告我,你說痛不痛。 但你說人們有錯嗎? 沒錯,我傻了,當時不知道註冊版權,我根本不懂。 ”
聊了一會兒這些,小團團很快就因為情緒失控而停播了。 她停播後,上千憤怒的粉絲依舊聚集在直播間,在彈幕中激烈討論,提出建議。
兩個月後的2021年11月18日,小團團正式宣布因公會和健康原因停止播出,並未提及何時回歸。 這件事引起了軒然,畢竟當時她的全網粉絲已經達到了7000萬,如此不明朗的停播回歸日期,對她個人的直播生涯,以及背後的公會和平台,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六天後,即同年11月26日,筆者發現,名為“唐翠英”的申請人為“易易小團團”註冊了31個商標,可能來自小團團對遊戲公會搶先註冊品牌的抵制。 不過,據中國商標網內容顯示,在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的近兩年時間裡,小團團旗下遊戲公會豫灣先後註冊了多個名為“一團團”的商標,註冊商標超過50個。 在許多核心領域,“一小群人”已經屬於名為Yuwan的媒體公司。
這一次,故事並沒有走向圓滿的結局。 2022年1月18日,小團團正式重播,關心她公會活動的粉絲們立刻發現,在直播間的頁面中,小團團資訊欄還是兩個字:玉婉。
遊戲直播領域似乎重新上演了“李子柒”案,結局不同。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個案例,筆者的觀點依然是:成功復出,也是被資本打敗的。 在公會的簇擁下,她並沒有“一姐”那麼漂亮,反而成了一棵不能自由出入的“搖錢樹”。
筆者想起了她在第二次停工前說過的話:“我覺得如果公會要離開,我這輩子都不想退出,我可能已經簽了乙份賣身契。 ”
第三次中斷迷霧中的未來
前段時間,鬥魚董事長兼CEO陳少傑迎來了行業一波**期,大批主播停播,“xx主播也要踩縫紉機”“沒有xx年就出來了”,各種謠言紛紛湧起, 而已經停止播出的主播,也包括一小群人。
近日,“小團團”相關條目在熱搜上掛了很久。 從**的角度來看,由於沒有官方宣告,我們對小團團的下落不做任何猜測。 但可以肯定的是,包括她在內的很多主播都處於停播的“異常”狀態。
停播和休息在直播行業是很常見的,為了維持粉絲和觀眾的活躍度,這些主播即使不直播,也會在各種社交平台和**平台上保持內容更新,或者向粉絲“報告”他們的行蹤。 今天的結果表明,這些錨顯然不屬於正常的空中休息類別。
過去有頭主播涉案(339個戶外),再有平台老闆也因為類似原因被牽扯**,現在牽扯到更多的頭主播的情況並不少見。
鬥魚有兩位創始人,陳少傑和張文明。 過去,在很多員工的心目中,兩位創始人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做事風格。 陳少傑專注於運營,在商業上思考得越來越激進。 離開鬥魚的張文明因為偏向於技術方面,感覺更穩定了。
有員工表示,或許是因為張文明的離開,以及之前鬥魚虎牙合併的失敗,成為“孤軍奮戰”的陳少傑,對企業的管理得到了不少加強。
在這場大規模的懸吊頭陣中,很多主播或者說,他們身後的公會,都與陳少傑有著密切的聯絡。
還有一種情況是,前段時間,由於陳少傑**,直播平台幾年前向違約主播索要8000萬元的事件被重新推上了熱搜。 當時,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8000萬的天價違約費和直播公會對主播的“脅迫”上,這也導致了乙個大家忽略的細節:在這樣的三方簽約合作中,直播平台為什麼不對直播公會提出索賠或追究責任?
這個細節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在三方合作中,平台和公會之前沒有達成一致和劃分權利和責任,或者沒有簽署三方協議。 二是平台和公會本來就是利益共同體,還是有更多的商業考量。
但無論如何,這個細節展現了平台和公會之間的“親密關係”,足以為今天的“雷雨”奠定先機。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主播是主動迎合的,有的主播是被動的被脅迫,複雜的鏈條很難用道德尺度來衡量和梳理,但在法律尺度下,一切都會變得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