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年3月5日,唐賽兒在宜都(今青州)發動唐賽兒起義,又稱唐賽兒起義,是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在山東以白蓮教為旗幟的一次民眾起義。 唐賽兒是乙個對武術和兵法略知一二的年輕女子,她以元末紅巾軍為榜樣,以白蓮教為綱領,積極聯絡當地民眾,自稱“佛母”。
唐賽兒起義的背景是明初建文年間的戰爭和饑荒,朱棣為了奪取皇位發動了景嚴戰役,使山東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難。 朱棣登基後,實行南調北糧政策,徵用了大量民眾,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此外,自然災害頻發,生活艱難。
唐賽兒的起義始於永樂十八年初,當時她率領五百多人進入宜都西南山區,在卸貨石棚中建立了帥府。 在唐賽兒的帶領下,起義軍打著紅白旗發動起義,先後斬殺了前來鎮壓的官兵,氣勢巨大。 叛軍迅速壯大,在附近的九州縣的支援下,形成了數萬人的規模。
朱棣得知起義後,派劉勝為總兵,劉忠為副總兵,率軍前往平定。 劉勝包圍了卸貨石棚,但在唐賽兒的策略下,明軍受挫了。 唐賽兒利用劉勝的狂妄弱點,派人向他投降,聲稱叛軍會從東寨門取路找水逃亡,並欺騙劉勝派重兵守衛東寨門外待戰。 3月13日晚,唐賽兒命人趕羊偽裝叛軍在東寨門下山,引來明軍主力,率領百姓從明軍的薄弱環節突圍,攻殺劉忠,終於成功突圍。
在唐賽兒的指揮下,賓洪等人攻占了安丘,但最終被明軍擊敗。 唐賽兒等人雖然沒有被逮捕,但段敏就任山東左一職參政後,對當地的僧尼和寺女進行逮捕和調查,平息了民眾的叛亂。
唐賽兒之亂雖然規模不大,但對當時永樂盛盛時期的明朝統治有一定的衝擊力。 朱棣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安撫民眾,同時嚴厲懲罰了未能平息亂局的**。
雖然白蓮教影視片段在《明史》中將唐賽兒描述為“妖女”,但在民間卻被視為英雄人物,唐賽兒的傳說在青州、濱州依舊被傳頌。 清朝文人陸雄甚至賦予唐賽兒以神話色彩,認為她是月宮嫦娥的化身。
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關注+點讚+分享。 謝謝!
熱點引擎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