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是新中國的創始人之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以來,他積極參加革命活動,為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朱先生雖然已經離開我們40多年,但他的光輝形象卻始終深深地烙印在我們心中。 為了紀念朱先生的偉大一生,我們收集了90件朱先生的**。
朱先生出生在四川宜隆縣乙個貧困家庭,家庭條件十分艱苦。 全家人辛苦勞作了一年,卻只能留下很少的食物來維持生存,大部分食物都不得不交給地主。
在這種情況下,閱讀就變成了一種奢侈。 然而,朱先生的父親不願向命運低頭,他決定從家裡挑選三個孩子到學校讀書,希望通過教育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
朱先生也是其中之一,他用自己的勤奮和智慧成功地走上了成功之路。 他的一生告訴我們,他的人格珍貴如山,他的心寬廣如大海,只要他下定決心,就能改變命運。
1905年,朱家雖然有十幾口人,但還是負擔不起三個孩子的學費。 為了保住改變命運的希望,朱家選擇了家裡最好的孩子繼續學業,而另外兩個孩子則回家務農供養。
成績最好的孩子是朱老師。
1892年,6歲的朱先生進入一所私塾學習,私塾老師給他改名為“朱玉傑”。 後來,“玉步”成了朱先生的代言詞。
十幾歲時,朱先生刻苦學習,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 除了吃飯和睡覺,他幾乎總是把時間花在學習上。 1906年,19歲的朱先生參加了科舉考試,如願以償地考上了秀才。
但他並沒有回家報喜訊,而是選擇去成都的新型學校學習。 他意識到晚清王朝的黑暗和腐朽,希望找到一條新的道路來拯救國家和人民。
當時,成都有兩所新型學校:高等師範學校和軍校。 朱先生想參軍,所以他選擇了軍校,並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
然而,他的家人強烈反對。 雖然他們無法說服朱先生,但同意讓他去一所新型學校,但不允許他去軍校。 最後,朱老師只能上了高等師範學校。
1908年春,朱先生從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回到家鄉,在縣高等小學任教。 但這不是他的目的。 經過深思熟慮,他於1909年春離開四川,與幾個朋友來到昆明,並改名為**,並申請了著名的雲南江武堂軍事學院。
雲南江武堂時期,雖然表面上是為清朝培養新的軍事人才,但實際上很多教官都是同盟黨員,使學校充滿了濃厚的革命氣氛,朱先生也深受影響,積極參加革命活動。
1911年7月,朱先生從雲南江武堂畢業,進入蔡毅將軍麾下少尉軍銜。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蔡將軍在昆明發動崇久起義,朱先生緊隨其後,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成功俘虜了雲貴兩省省長李靜熙。
他還參加了援川戰役,一生為革命事業奮鬥。
1913年四川援軍戰役結束後,朱先生晉公升為營長,參加了雲南孟自的掃匪行動。 隨後,他跟隨蔡毅將軍參加護國戰爭,在瀘州綿坡之戰中擊敗北洋軍閥張景堯,一戰成名。
朱先生於1915年擔任**支隊長,1917年成為靖**旅長。 然而,辛亥革命後的軍閥混戰讓他深感不安。
後來,他結識了好友孫炳文,兩人經常一起閱讀《新青年》《每週評論》等進步刊物,探討救國救民之道。 很快,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了他一線希望。
1917年,我被任命為荊**旅長。
1918年,朱先生和孫炳文在瀘州合影留念。 1922年,朱先生在上海會見了陳獨秀,陳獨秀表達了入黨的願望,但被婉言謝絕。
隨後,朱先生和好友孫炳文一起去歐洲留學。 在歐洲期間,他結識了***,並在***的推薦下,年僅36歲的朱先生順利加入了德國的中國共產黨。
一百年前,上海繁華而神秘。 在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充滿了挑戰和機遇,上海成為了這個時代的象徵。 如今,上海已從繁華城市轉變為世界級大都市,但其獨特的魅力和文化遺產卻得以保留。
拍一張柏林的照片。 在柏林,朱總和孫秉文留下了珍貴的合影。
在德國哥廷根。
在德國哥廷根學習的中國學生與四川學生合影(右三為四川學生)。
在德國留學的柏林**,因熱衷於革命活動,兩次被德國逮捕。 為了學習軍事,他於1925年7月前往蘇聯,並於次年返回祖國。
回國後,他被派往四川萬縣,為爭取楊森宜之參加國民革命,進攻吳佩孚。 在萬縣,他結識了**元帥,並因為他在楊森軍隊中宣傳革命而引起了楊森的懷疑。
為了避免懷疑,他前往武漢進行調查。 不久,他來到南昌,在同學朱佩德的安排下,擔任軍官教育團團長。
1926年,朱先生回到祖國,1927年,第一次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合作破裂。 他毅然決然地去了武漢,然後又回到江西策劃南昌起義。 為了保證起義的順利進行,他把已經在南昌的妻子和孩子送回了南溪。
終於在1927年8月1日,朱先生和賀先生用槍響了南昌革命鬥爭的第一槍。 雖然主力部隊失敗了,但朱先生以堅定的信念和鋼鐵般的意志成功地為革命保住了火種。
最終,他來到了***所在的井岡山,取得了勝利。
1928年4月25日,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在井岡山正式成立。 從那時起,兩人合作了五十年,成為革命的標誌性人物。
時隔多年,他們在陝北合影留念,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井岡山年間,軍長的糧食有限,經常需要到山腳下的茅平去撿糧食。 從井岡山到茅坪的路程長達五六十裡,而且是山路,非常艱難。
不過,每次到了撿糧的時候,大家都爭先恐後地走。 ** 軍長也和士兵們一起撿食物,白天撿食物,晚上研究戰鬥戰術。 戰士們為他感到非常難過,於是他們偷偷地把他的存根藏了起來。
不過,**軍長並沒有因此而改變,他又找了個扁擔,在上面寫了“**平肩不准亂拿”八個大字,表明他和普通士兵一樣,一視同仁地撿糧食。
他的這種精神和態度深深地感染了所有的戰士。
1929年以來,朱元璋指揮紅軍與第一黨一起進軍蘇南、閩西,奠定了革命第一根據地的基礎。 此後,他擔任紅軍總司令,成功指揮了多次反圍剿活動。
然而,在第五次反圍剿戰役失敗後,他率部參加了長征。 在1935年的遵義會議上,朱先生堅定地站在***一邊。
朱先生在紅軍時期的英勇事蹟令人欽佩。
和關向英(右)**左),這是滿滿的歷史感**,兩位革命前輩為國家獨立和人民解放奮鬥了一生,他們的精神和事蹟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
這張合影是1935年5月我在中國延安拍攝的。
1936年11月底,我們終於在陝北相遇。 那天,我們有幸與***合影留念,留下了這個難忘的歷史時刻。
1937年,我在延安作了報告。
1937年春,延安成為重要的中心地帶。
1937年6月接受採訪時,朱先生準備前往華北參加抗日鬥爭。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司令(後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率領八路軍進行抗日行動。
在平星關之戰中,他精心安排,取得了重大勝利。 隨後,他率領八路軍深入敵後,廣泛開展游擊戰,成功建立了多個抗日根據地,為抗日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朱先生在抗日戰爭初期表現良好。
1937年8月初,他與***博古合影留念。
黃河漫長,抗日前線,勇士向東渡。
在中國北方抗日戰場上。
1937年9月,英勇無畏的戰士們聚集在五台山上,以堅定不移的信念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戰。
1940年5月,朱先生提出“南泥灣政策”,發動大規模生產運動,打破了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境地區的經濟封鎖,讓八路軍實現了自給自足。
1940年,在習八路軍辦公室的黑白**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乙個白髮蒼蒼的老人。 他眼神堅定,表情嚴肅,彷彿在默默訴說那段艱難的歷史。
雖然他的身影已經逝去,但他的精神將永遠載入史冊。
他與革命先驅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謝覺雅一起,在延安留下了歷史影像。
從延安出發,迴圈穿越壯麗的風景,感受革命聖地的歷史魅力。
康克卿夫人在延安,和你玩得很開心。
解放戰爭期間,朱先生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親自指揮華北作戰,打贏了清風店和石家莊戰役,開創了攻克要塞的先例。
隨後,他與***組織指揮了三次重大戰役,最終取得了勝利。
戰爭開始時,解放戰爭的火焰被點燃了。
1946 年 11 月 30 日,我的祖父慶祝了他的 60 歲生日。
歡聲笑語,大家一起分享快樂,形成和諧的氛圍。
1947年夏天,白洋淀水面上盪起漣漪,彷彿訴說著洶湧澎湃的歷史。
認識:本文所稱西白坡時期,是指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中共主席率領中共機關在河北省坪山縣西白坡工作的歷史時期。
在此期間,中共制定了戰略方針,領導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最終取得了全國勝利。 世代:西白坡時期,中共在河北省坪山縣西白坡設立總部,主席等領導人在這裡工作。
在此期間,中共制定了戰略方針,領導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最終取得了全國勝利。 西白坡時期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乙個重要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勝利的關鍵轉折點。
一家三口合影。
1949年10月1日,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建設中,朱先生默默奉獻,付出艱苦奮鬥。 他出訪過許多國外,考察過各個地方,雖然是新中國十元帥中的第一元帥,但依然嚴於律己,過著簡樸的生活。
他從未收到元帥的薪水,直到他死後,大家才意識到這個事實。 在他的一生中,從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到每天吃飯、穿舊衣服、使用打補丁的被褥和床單,這些行為都體現了他對生活的嚴謹態度和對物質事物的漠不關心的追求。
他是一位真正的偉人,他的事蹟和思想將永遠被我們銘記。
朱先生正在仔細審查這些檔案。
1950年8月,在北戴河召開了一場盛大的會議,重新點燃了歷史的記憶。
在1950年的一次家庭旅行中,我們來到了北戴河,享受了一段美妙的海邊時光。
1950年,我有幸見到***。
1950年10月,與北京“八一”托兒所的孩子們一起度過。
1951年7月15日,在北京,我與即將赴蘇聯的同學們進行了深入的交談。
那年夏天,我在青島第二浴場度過了美好的回憶。
在1951年的“七一”招待會上,人們聚集在一起慶祝黨的生日。
1952年的勞動節是為了紀念工人的辛勤工作和貢獻。
那年夏天,我和聶帥在明十三陵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
1952年,我拿著一台攝像機。
在明十三陵山腳下與丞相對戰。
那年夏天,我很喜歡打撞球。
1953年,乙個珍貴的時刻離開了親人。
1953年8月27日,在北戴河與地質學家李思光(右)合影。
1953年,我有幸與彭先生對戰。
與孫子孫女擁抱。
1953年,與孩子們共度時光。
1954年,我在釣魚中度過了難忘的一天。
玉泉山,1955年,歷史的見證。
1955年夏天,我陪著孫子來到北戴河,享受著海邊的寧靜和美麗。
1955年8月15日,平壤發生了一件大事。
在1955年9月27日的就職典禮上。
1955年,朱總司令和朱元帥共同參加了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
在波蘭旅行中。
朱先生始終是一位熱愛園藝的老人,他喜歡翻地種菜,享受種植帶來的樂趣和滿足感。
朱先生痴迷於蘭花,親自培育了許多品種。
1957年,有識之士提出了在海南發展海南的巨集偉構想,為這個熱帶島嶼的發展繪製了一幅美麗的藍圖。
1958年4月,我有幸在安徽省合肥市郊區與農民一起,用水灌溉農田,感受到了與大地緊密相連的親密感和情感。
書香滋養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