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被稱為二戰後的戰爭,它是如何發生和結束的?

Mondo 軍事 更新 2024-03-03

二戰結束後,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兩大敵對陣營,政治對抗持續了近半個世紀,史稱冷戰。 那麼冷戰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是如何結束的呢?

冷戰始於 1947 年,當時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以 1991 年蘇聯解體而告終。 儘管這一時期雙方存在嚴重的分歧和衝突,但雙方都極力避免大規模戰爭,通常以區域性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太空競賽、外交競賽等“冷”的方式對抗相互遏制,不使用武力

冷戰持續了45年,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在國際關係和世界歷史研究領域,冷戰的研究和成果是當今國際政治的經驗教訓的基準。 總的來說,冷戰帶來了美國、蘇聯和東西方的長期對抗,阻礙了全球一體化的發展,這也導致了德國、南韓等地區的**,導致了區域性戰爭和一系列負面後果。

然而,在冷戰環境下,美蘇相互制衡,避免了近半個世紀以來新的大規模戰爭的爆發。 冷戰也使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在長期共處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可用於內部調整和改革,促進世界全面發展。

面對兩極格局的對抗,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組成了不結盟運動,逐漸發展壯大,第三世界崛起。 在科技層面,冷戰也推動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因為長期競爭對技術的需求。

首先,意識形態的差異導致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美國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不信任。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維埃俄國成立,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布林什維克黨奪取了國家政權,引起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恐慌。

在1917年至1922年的蘇俄內戰中,西方國家支援反布林什維克的白軍; 1926年,蘇聯暗中資助英國工人組織組織罷工,英國宣布與蘇聯斷絕外交關係; 在1933之前,美國拒絕承認蘇維埃政權的合法性。

二戰爆發後,納粹德國對蘇聯的侵略將蘇聯推向了盟軍陣線,但這種聯盟只是權宜之計。

二戰期間,美國通過《租借法案》向蘇聯提供大量戰略物資和軍品,為蘇聯在戰場上的勝利發揮了關鍵作用,但蘇聯仍然對西方國家保持強烈警惕,認為西方盟國有意推遲諾曼第登陸,讓歐洲向二戰開放, 目的是讓蘇聯和德國互相消耗,從而削弱他們的實力。

因此,長期的相互猜疑和缺乏信任是冷戰的內在動機。

其次,冷戰最根本的起因是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之間的利益衝突。

在蘇聯的傳統思想中,一直存在著國家利益至上的沙文主義思想。 從基輔羅斯到莫斯科公國,再到沙皇制度和俄羅斯,沙文主義一直是俄羅斯歷史上尋求大國地位的主導意識形態。

同樣,二戰後,追求國家利益最大化也是美國的選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摧毀了舊的國際體系,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這三個法西斯國家被徹底摧毀,英法兩國的實力也嚴重削弱,美國空前強大,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和空軍,高度發達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使美國野心勃勃,企圖建立世界霸權。 美國渴望完成威爾遜時代以來國家戰略方向的調整,即從孤立主義到全球主義,這與蘇聯追求世界強國的安全理念和政策相衝突。

第三,杜魯門主義的出台加劇了美蘇之間的矛盾,促進了兩個敵對陣營的形成。

為了遏制蘇聯,美國實施“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畫”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對蘇聯實行政治孤立、經濟封鎖和軍事包圍。

其中,“杜魯門主義”是冷戰政策的核心部分,其實質是以“遏制共產主義擴張”的名義干涉別國內政。

馬歇爾計畫“表面上純粹是對歐洲復甦計畫的經濟援助和支援,但它本質上也是為了遏制共產主義的發展,從而使美國在政治和經濟上佔據對西歐的主導地位。 鑑於杜魯門主義,蘇聯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建立了乙個以蘇聯和美國為首的敵對陣營。

第四,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軍備競賽是冷戰的另乙個原因。

二戰末期,原子彈展現出強大的戰爭威力,史達林下令不惜一切代價研製原子彈,“RDS-1研究任務”。 此後,蘇聯不斷增強軍事力量,對西方國家的安全構成威脅。

美國開始研製氫彈等致命**。 與此同時,其他歐洲國家也參與了這場軍備競賽。 在軍事準備方面,由美國領導和控制的北約是乙個純粹的軍事組織。 美國已經控制了西歐的防務,並牢固地確立了其在歐洲的主導地位。 此後,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與北約針鋒相對,兩大軍事集團的對抗為冷戰鋪平了道路。

第一階段,邱吉爾聲稱“鐵幕”已經落下,冷戰進入了醞釀階段。 (1946 年 1 月至 1947 年 3 月)。

1946年1月,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應邀訪美,在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了題為《和平的支柱》的演講。 邱吉爾在講話中公開抨擊蘇聯的“擴張”,聲稱蘇聯對鐵幕以東的中東歐國家施加了政治壓迫。 面對蘇聯的擴張,西方國家不應採取“綏靖政策”,美國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他還主張英美結盟,共同遏制蘇聯的“侵略”行為。

然後史達林發表了一次對話,嚴厲譴責邱吉爾和杜魯門的一系列希特拉思想,指責杜魯門發表反對蘇聯的言論是公然的挑釁。 1947年3月,杜魯門闡述了“杜魯門主義”,聲稱美國將採取一系列非軍事手段進攻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以遏制共產主義運動,維護資本主義社會的穩定,冷戰如火如荼。

在第二階段,蘇聯略弱,處於守勢。 (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至60年代初)。

從50年代中後期到20世紀60年代初。 在這個階段,蘇聯和美國之間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軍事領域。 由於美國沒有經歷過戰爭,並利用它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因此經歷過蘇德戰爭的蘇聯很弱,一切都在等待繁榮。 在此期間,美國主動出擊,蘇聯相對被動,實力不足以撼動美國的主導地位。 因此,蘇聯希望通過對外擴張與美國一起統治世界。

赫魯雪夫於1959年訪問了美國,1961年訪問了柏林圍牆,1962年訪問了古巴飛彈危機。

第三階段,美國陷入越南泥潭,蘇聯趁機強勢擴張,蘇聯攻打美國,保衛美國。 (從 6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初的 20 年代初)。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20世紀80年代初,這一階段是蘇聯的強勢擴張,而美國則處於戰略防禦狀態。 美國在越南戰爭中陷入困境時保持了勢頭,這阻礙了它自己的發展,石油危機和資本主義內部的分裂動搖了美國的主導地位。 蘇聯從戰爭中恢復過來,大大增強了軍事實力,超過了美國,並允許蘇聯向西亞和東歐派兵,並進行了強有力的擴張。 然而,在現階段,雙方也出現了一些緩和,其中最突出的是雙方簽署了《美蘇戰略核限制條約》。 當里根成為美國並提出星球大戰計畫時,美國也開始扭轉戰略被動,霸權格局再次面臨變化。

第四階段,國內政治經濟改革失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80年代中期至1991年12月25日)。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蘇聯解體,這一階段以戈巴契夫的崛起為標誌。 在這個階段,蘇聯由於過分強調軍事事務,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問題,並進行了全面收縮。 美國經濟已經復甦並重新獲得優勢。 蘇聯在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背負著沉重的軍事、經濟和外交負擔。 為了解決國內經濟問題,蘇聯把重點放在國內改革上,最終失敗了,蘇聯解體,冷戰結束。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國際政治逐漸呈現出超級大國的態勢。

相關問題答案

    以色列如何在二戰後建立國家

    毫無疑問,以色列在當今世界的政治版圖中是乙個獨特的存在。這個地處中東地區的國家,在短短幾十年裡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經歷了無數的挑戰和磨難。那麼,以色列是如何從二戰的灰燼中崛起的呢?什麼樣的歷史背景和政治程序塑造了今天的以色列?首先,讓我們回到 世紀初,當時猶太人在歐洲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特別是在第二...

    二戰後的日本人口

    二戰後,日本的人口結構發生了一些有趣的變化。年,日本總人口約為萬,男女人數相近。然而,到年,儘管戰爭造成了破壞,但日本的人口略有增加,約為萬,性別比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戰爭期間,日本 實施了早婚早育政策,將法定結婚年齡降低到歲和歲,以刺激人口增長。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提高了出生率和保持了人口穩...

    以色列的建國之路:二戰後的挑戰和鬥爭

    二戰後,世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這場全球衝突中,猶太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然而,正是這場戰爭為猶太人走上建國之路奠定了基礎。以色列的建立既是對歷史的回應,也是對未來的承諾以色列 一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興起 世紀末,隨著歐洲民族主義的興起,猶太人也開始尋求自己的民族認同和國家地位。猶太復國主義運...

    二戰後歐洲一體化:從戰爭創傷到和平與共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國家面臨著戰爭的創傷和政治經濟混亂。為了重建家園,維護和平與繁榮,歐洲各國走上了政治和經濟一體化的道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歐洲一體化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區域一體化程序之一。二戰後,歐洲國家開始尋求和平與合作,因為他們意識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苦難。年,美國 英國 蘇聯...

    二戰後,英國為何放棄了對印度的至關重要?

    印度是南亞的一塊土地,曾經被英國殖民。近代以來,英國將巴基斯坦 孟加拉 緬甸等地併入英屬印度殖民地,成為其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被譽為 英國殖民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然而,二戰爆發後,英國卻放棄了這個重要的殖民地,這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英國在戰後選擇放手印度這有幾個原因,這些原因深刻而值得。首先,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