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去過國外的人回來後,喜歡宣傳外國學生學習是多麼容易,如何像樂趣一樣學習。
實際上,這只是問題的乙個方面。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的學生也有競爭,競爭可以磨練乙個人頑強的意志。
在美國紐約,有一所史岱文森高中,號稱小哈佛,裡面擠滿了只有通過嚴格考試才能擠進去的“各族精英”,西屋科學獎是第一。
第一名和第二名都是由那裡的學生獲得的,美國16%的決賽選手是決賽選手。
但史岱文森不是混的地方,學生智商140是家常便飯,做作業到一兩點也是理所當然的。 在一棟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建築中,在一群頂級教師的壓力下,學生們必須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間,抵制毒品,面對無數的挑戰,許多人每天必須要花三四個小時去史岱文森上課。
高中的競爭如此激烈,學習如此艱苦,那麼公升學的競爭呢?
哈佛大學的入學資格具有高度選擇性和競爭力。 每年有超過 15,000 名學生申請就讀哈佛大學,只有不到 15% 的學生這樣做。
上大學怎麼樣? 在哈佛校園裡,學生的壓力非常大,競爭激烈,近乎殘酷,簡直就是對自己極限的挑戰,所以稱之為“地獄”也不為過。 於蓉和陸淵在《哈佛不敗》一書中寫道:
哈佛商學院(HBS)是哈佛大學的濃縮,在這一點上尤為突出。 一方面因其燦爛的光環被譽為“商界的梵蒂岡”,另一方面又因其嚴格的管理而被稱為“商界的西點軍校”,既“神如神”又“神如神”。 在給中國朋友的一封信中,一位中國留學生借用了《紐約的北京人》的開場白說:“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哈佛商學院,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討厭他,就把他送到哈佛商學院,因為那裡是“地獄”。 ”
哈佛商學院一年級課程一般安排如下:每週上午三節課,每節課80分鐘,上午11:30結束。 下午1點,又有兩節課開始了。 每個班級安排乙個案例,大一新生準備乙個案例一般需要3-4個小時,加上課外學習小組活動時間和上課時間,每天大約需要13-18個小時的學習時間。
很多學生學習到晚上一兩點,然後睡幾個小時,然後迅速起床去上8:30課。
哈佛商學院採用強制分配方法進行評分。 每個班級,15%-20%成績好的學生被評為“優秀”,15%-20%的成績差的學生被評為“及格”,60%-70%的成績中等的學生被評為“良好”,約5%的學生被評為“不及格”。
一年級學生選修 11 門課程。 學校要求每個一年級學生至少有10個“好”。 成績在8個以上“及格”或“不及格”的同學稱為“摸網”,一旦摸網,能否公升入二年級,由學生成績委員會根據學生自己的要求、教授的評價、引起“摸”的客觀因素來決定。 其中一小部分人將被允許繼續接受高等教育,而另一部分人將被迫輟學,但將保留重新申請的權利。
因“觸網”而被迫輟學的威脅始終存在,而且由於評分範圍不是整個年級,而是按照固定的百分比在班級內分配,因此對考生造成的心理壓力是可以理解的。
哈佛對學生的告誡是,如果你在進入社會後的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得心應手,評價很高,那麼你在哈佛學習期間就沒有時間曬太陽了。 哈佛有句名言:“忙秋收,忙秋種,學,學,再學。 ”
一位畢業生曾回憶說,第一次期中考試前幾天,他晚上難以入睡,閉上眼睛想著案例,或者“碰到網”怎麼辦。 (即使是最優秀的學生在第一次期中考試前也會非常緊張。 考試引起的焦慮和失眠很常見。 此時,哈佛商學院心理學專家的診所外將排起長隊。 他邀請他的朋友吉姆打網球,並想休息一下,進行一些調整。 他看得出來,吉姆和他一樣緊張。 吉姆是一名優秀的網球運動員,但那一次他幾乎拿不住球拍。 他們玩的時候還在說考試,因為考試的強制分配制度幾乎是殘酷的,事先就確定有人會考試不及格。 每一次考試都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混戰,兩人只希望這厄運不要落在他們的頭上。 他們太緊張了,無法繼續戰鬥,於是匆匆收拾東西,回去學習。 結果,他們的考試成績在班級中排名前 10 位。
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磨練出來的人才,顯然有著頑強的意志和強大的能力。 當他們畢業時,學生面臨的不是他們是否能找到工作的問題,而是如何在幾家公司之間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