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詩佩奇(家長精讀作者)。
在知乎上,有人問:如果孩子離開時拿走了幾個玩具,孩子反抗不停哭,怎麼辦?
一位高讚回答:這不是你孩子的問題,而是你和對方之間的問題,什麼樣的父母有什麼樣的孩子。
是的,這個答案很清楚。
孩子的反抗和哭泣,是因為玩具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被強行拿走,卻無法阻止。
失去了心愛的東西,孩子拼命反抗; 面對孩子的反應,家長認為孩子應該開明。
父母認為他們的孩子應該分享,但他們不明白當他們被迫分享時,他們的孩子是多麼委屈和痛苦。
我同意這句話:
總是被父母強迫分享的孩子,不喜歡卻不敢說“不”的孩子,在未來的歲月裡,會有越來越多的委屈。 ”
這種教育是不可取的,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輩子的傷害。
乙個被迫分享的孩子的心有多痛?
網友琳琳分享了他的故事。
小時候,只要有孩子喜歡他們的東西,媽媽就會送給他們,如果她表現出不快,媽媽就會說她吝嗇自私。
時間長了,那些看似屬於你的東西,其實並不屬於你,而是大家可以隨意處置的一切。
還有網友麥子,有著同樣的經歷,只是他的做法卻大不相同。
當他媽媽要求他被迫分享時,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它們,只是為了不讓它們可用。
有人說,不能保護自己的東西是一種強烈的挫敗感。
在孩子的心中,那種無奈是深沉而清晰的,會像影子一樣跟著一輩子。
綜藝節目《放學後》裡有這樣一場戲,男生高子豪的表妹來家裡做客。
表哥愛上了高子豪心愛的抱毯,一直吵著要。
然而,高子豪轉過身來,並不想放棄。
媽媽大聲說:“把它給我姐姐! ”
不,這是我的。 子豪緊緊抓住,不肯放手。
你怎麼這麼自私,這小子,姐姐玩完就還給你。 說完,媽媽又補充了一句:“你要學會分享! ”
或許,在大人的世界裡,孩子的玩具和一塊餅乾是可有可無的,孩子喜歡的只是三分鐘的熱度;
但在孩子眼裡,這不僅意味著玩具,還意味著他們自己的最愛,他們的最愛,沒有什麼可以取代他們。
父母教孩子分享,但絕不能強迫他們分享
否則,失去的不僅是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更嚴重的是,可能會破壞親子關係。
不敢拒絕的孩子照顧了大家
但你不能體諒自己
我看過這樣一句話:
在與人打交道時,有一種痛苦叫做“不知道如何拒絕”。
我感覺不舒服,但我去參加了乙個家庭聚會。 ”
面對同學或朋友的要求,我想拒絕,但最終還是答應了。 ”
我終於鼓起勇氣拒絕了對方,但心裡卻感到不舒服,感到深深的愧疚。 ”
這種表演往往被很多人稱為“好老人”,但實際上,它是一種“”。討人喜歡的個性
“討人喜歡的性格”,簡單來說,就是不懂得拒絕,沒有自我,別人說的就是它,這種行為不僅適用於成年人,也適用於兒童。
馬伊犁曾經說過,她對女兒的教育太嚴格了,以至於女兒出門時,她拒絕就不敢說什麼。
有一次,女兒跟她聊起幼兒園和孩子一起玩的事,有乙個孩子一直喜歡當媽媽,卻讓她當寶貝。
但她不喜歡當嬰兒,也不敢拒絕別人的要求,生怕孩子不跟她玩。
馬伊琍說:“你可以完全拒絕。 ”
她不知道的是,她的女兒低聲說:“我不敢。 ”
這一刻,馬伊犁意識到,自己懂事聽話的女兒心裡一直都是那麼委屈。
有人說,孩子不敢拒絕的原因之一,就是“怕別人不開心”。
在孩子的心中,他們關心別人的評價,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用這種自我犧牲來贏得別人的好感。
《愛的教育》說:
盲目迎合別人的需要,不懂得拒絕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成為乙個被別人屠殺的順從者。 ”
在家中被父母強迫分享玩具,不敢說“不”; 當你出去玩的時候,你只能忍受面對你最喜歡的遊戲角色。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求的慷慨和謙卑最終會讓孩子感到委屈和受寵若驚,並犧牲自己
在日劇《聖人之愛》中,女主角真由子是乙個幸福的女孩,乙個相愛的未婚夫,乙個事業成功的父親。
鄰居家的百合是個很有心機的女孩,每次向真由子要洋娃娃或者項鍊,真由子都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縱容她的貪婪行為。
最後,尤里不滿足,心中有了惡念,帶走了真由子的未婚夫,包括她的父親和別墅。
真由子小時候,父母對她說的最多的就是“分享和慷慨”。
當她不滿意說不的時候,就會被貼上“吝嗇自私”的標籤,就這樣,她慢慢失去了拒絕的勇氣。
是的,那些懂事聽話的孩子確實讓父母放心,但誰能想到孩子是多麼的無助和失望呢?
不敢拒絕的孩子,為大家著想,卻無法體諒自己。
學會說“不”是邁向獨立的重要一步
我看過這樣一句話:
不拒絕的孩子會有乙個艱難的未來。 這種性格的孩子把委屈藏在心裡,迷失自我,餘生都會痛苦抑鬱。
所以,如果你想教你的孩子勇敢地說不,我們不妨嘗試以下三種方法:
1. 不是所有的東西都需要分享
一位美國媽媽帶著兒子去附近的公園和朋友的女兒一起玩,兒子玩著手中的玩具,引來了6個男孩,孩子們圍在他身邊,想讓他分享。
這讓小男孩感到不知所措,用懇求的眼神問媽媽。
母親見他不想分享,她沒有像大多數父母那樣要求孩子分享,而是說了這樣的話:
如果你不想,你可以對他們說不,說不而不必解釋
在母親的支援下,小男孩果斷地拒絕了孩子們。
被拒絕的孩子來向這位母親抱怨,她對孩子們說:
我的孩子不必與你分享,除非他願意。 ”
教孩子分享很重要,但知道如何說“不”也很重要。
一味要求孩子分享,不僅傷害了孩子,也傷害了親子關係。
2.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讓他們明白“拒絕”不是一種敵意
在生活中,我們是否經常聽到父母這樣教育孩子?
你要懂事,聽話,媽媽才會愛你。 ”
不管說什麼,你都能做到,不准反駁! ”
你再回嘴,小心媽生氣了,不要你了。 ”
這些表現大多是父母在孩子年幼時剝奪了拒絕的權利,讓孩子養成了服從命令、聽天由命的習慣,即使錯了,也不會拒絕。
我讀過一句話:“乙個人之所以害怕被拒絕,只是因為他對拒絕的認知一直停留在'敵意'的不合理認知層面,所以他不敢拒絕,一直退縮。 ”
相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向他們明確表示,拒絕不是“敵對的”。這只是乙個想法,一種表達內心的感覺。
3.大聲說“不”,你可以
在繪本《讓孩子學會說“不”》中,有乙個名叫凱爾的小男孩,每次威利叔叔來他家,故意和他一起玩撓癢癢。
偉力大叔不是很喜歡這種行為,也給他惹了麻煩,但因為他是長輩,就算討厭,也不好意思拒絕。
有一次,他和媽媽聊起這件事,媽媽一本正經地告訴他:“身體是你自己的,你不允許,別人就沒有權利碰你。 ”
後來,當威利叔叔來到凱爾家繼續撓他癢癢時,他生氣地說:“你撓得太多了,這讓我很不舒服。
本來,他以為偉力叔叔會繼續撓他癢癢,沒想到偉力叔叔會聽他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說“不”不一定很難說只要你感到不舒服和不滿意,就大聲說出來,讓別人知道他們的想法。
你不必害怕,擔心自己的面子和委屈自己,讓自己過上悲慘和悲傷的生活,有時候,“不”也是一種保護自己,讓自己受到尊重的想法。
美國作家莫科特·派克(M. Mocott Peck)曾經說過:
愛孩子就是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願望和感受,尊重他們做決定的權利。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分享與否只是一種選擇,沒有好壞之分。
有遠見的父母會尊重孩子的決定,關心孩子的感受,不會強迫孩子分享
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孩子、樹木和花卉創造乙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展翅高飛,自由翱翔。
願我們都能成為尊重孩子並允許他們拒絕的父母。
作者簡介:小石佩奇,富書作家,熱愛寫作,喜歡寫作,喜歡寫更多關於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精神世界,乙個人如果想成功,不被阻擋,不被**,這就是遮蔽力,文章:父母的演化論,扶蜀推出新書《遮蔽力》, 本文著作權歸扶樹所有,未經授權,不允許,侵權必定追究。
注:本文***網,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