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渣去哪兒了?
——武安新豐公司探索迴圈經濟轉型之路
2月27日,武安市新豐迴圈經濟產業投資開發人員用叉車運輸未燒磚。 河北**記者陳崢攝。
2月27日,在投資發展武安新豐迴圈經濟產業的工業固體廢物處理廠內,滿載鋼渣的大型貨車排成一列。
這些卡車從當天上午8點到中午12點從十公里外的河北太行鋼鐵集團運來,僅一天就運輸了4000多噸鋼渣。
時間延長到一年,包括太行鋼鐵在內,武安市及周邊地區10多家鋼廠的鋼渣已運到這裡。
鋼渣是煉鋼過程的副產品。 如何處置鋼渣是鋼鐵企業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通過科技創新,挖掘了隱藏在鋼渣中的“金點”,找到了鋼渣處置的新出路。 武安新豐公司董事長田海奎說。
目前,武安鋼鐵企業年產鋼渣445萬噸,其中武安新豐公司使用250萬噸,佔一半以上。
這是如何做到的?
2月27日,武安新豐迴圈經濟產業投資發展人員在生產車間對裝置進行檢查。 河北**記者陳崢攝。
走進武安新豐公司工業固體廢物處理廠的2號原料溫室,黑灰色的鋼渣堆積如山。 大型取料機揮舞著機械臂,將鋼渣連續“滾動”到皮帶上。
沿著傳送帶,這些鋼渣通過配料站等設施,並被送到直徑為6的鋼渣3 公尺內 5633 軋機。 經過破碎、磨削等工序後,鋼渣變成鋼渣粉。
記者注意到,整個鋼渣處理過程是全封閉的,不會產生二次汙染。
隨後,這些鋼渣粉被用作生產公司水泥、透水磚、人造石、低碳膠凝材料等產品的原料,成為公司轉型發展的新增長點。
環保領域有句老話:“廢物是一種放錯地方的資源。 ”
然而,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2021年,武安新豐公司鋼渣處理生產線首次投產時,面臨乙個問題——鋼渣粉市場消費量太小。
該生產線每年可綜合處理1000萬噸鋼渣。 但由於其自身效能,鋼渣粉在水泥生產中只能少量混合,年消耗量僅為幾十萬噸。
同樣,透水磚和人造石上的鋼渣粉量也是有限的。
眼看生產線大量產能閒置,心急如焚的田海奎找到北京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研究對策。
經過對症分析,他們突破了鋼渣粉摻雜比例較高的低碳膠凝材料的開發。
低碳膠凝材料是一種新型的建築材料,可以替代水泥用於混凝土生產,具有廣泛的市場應用。
經過反覆測試,他們研發的低碳膠凝材料不僅低碳環保,而且提高了混凝土的效能,使混凝土具有優越的抗滲性、低水化熱、耐化學侵蝕等優點。
2月27日,武安新豐迴圈經濟產業投資發展部工作人員在中控室密切關注生產線執行情況。 河北**記者陳崢攝。
隨著低碳膠凝材料的熱銷,武安新豐公司鋼渣“食量”大幅增加。
迴圈經濟是轉型的大方向。 田海奎表示,武安新豐公司最初從水泥起步,近年來,他們把轉型的重點從產品轉向功能,實現了從傳統製造企業向社會服務企業的轉變。
不僅是鋼渣,建築垃圾、城鄉生活垃圾、煤渣、危險垃圾等都是他們眼中的寶貝。
公司與清華大學等高校合作,在武安開展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置,打造“農戶分類、鄉鎮收集、統一轉運、集中處理、迴圈利用”的垃圾處理模式,使武安成為全國首家城鄉生活垃圾、城市汙泥百分百無害處置的縣級市。
公司投資718506萬元實施危險廢物處置專案,年處置各種危險廢物10萬噸,其中固體危險廢物6萬噸,半固體危險廢物2個50,000噸,液體危險廢物150,000噸。 投資 27億元實施建築垃圾綜合利用工程,每年可綜合處置200萬噸廢棄建築垃圾,推動武安“零垃圾城市”建設。
新的一年,新的天氣。 2月28日,武安新豐公司“鋼渣、尾礦、煤矸石製備生態牆地磚專案”奠基儀式舉行。
專案總投資66億元,利用鋼渣、尾礦、煤矸石等原料,建設仿石材生產線、牆地磚生產線、景觀磚生產線及公共及輔助設施40餘條,是公司發展迴圈經濟的又一突破。
以建設“零廢城市”為抓手,推動不同行業企業原材料互供、資源共享,建立迴圈經濟特色產業鏈。
未來,我們將用創新思維,開發更多低碳環保專案,將武安乃至邯鄲的廢棄物排盡。 田海奎說。 (河北**記者 龔先雲、劉建英、陳錚)。
2月27日,武安新豐迴圈經濟產業投資發展人員在生產車間對裝置進行檢查。 河北**記者陳崢攝。
簡短評論
新的優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記者在武安新豐公司接受採訪時,正好趕上唐山市和企業代表前來學習交流。 要學習什麼?
田海奎告訴記者,10多年前,公司第一次走上綠色轉型之路,就是實施武安城鄉生活垃圾綜合處置專案。 部分城鄉生活垃圾經過篩選處理後,作為水泥生產的原料。
當時,當地人不解:專案投資這麼大,回報周期長,圖景如何?
但田海奎不為所動,堅持繼續綠色轉型。 專案真正投產後,被譽為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的“武安樣本”。 異議終於平息了。
後來,當武安新豐公司被評為水泥行業環保績效A級企業,享受各種優惠待遇時,很多地方企業主動上門學習經驗。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背景色,新品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田海奎的經驗告訴我們,傳統產業必須把綠色轉型進行到底,統籌發展與減排、整體與區域性、短期與中長期的關係,科學制定碳達峰目標和碳減排路徑,進一步優化能源和產品結構,助力構建迴圈經濟產業鏈。 只有為高質量發展埋下綠色背景,才能不斷增強發展的潛能和後勁。 (龔先雲)。